旧贴重开 : 《节蜕动物的故事——漂泊四海》

而且,巨人和贝格勒人的演化关系非常暧昧不清,当前在社会当中存在不少体型远超常人的贝格勒人。目前不确定是巨人和贝格勒人曾经在远古时期生殖隔离未形成之前进行过基因交流,还是说:贝格勒人和巨人族的共同祖先就已经具有了大型化的基因,而巨人族更好地表达并且能够主动控制这些基因的表达,贝格勒人则不表达或者弱表达这些巨型化基因。巨人族当中的王和后有很多,但是真正的“巨人王”只有一个,其他的巨型个体就是超级兵。而普通的兵脑袋都够不到超级兵的腰,但仍比伟人大好几个档次。这些不同体型个体的数量差异就是由巨人的特殊发育规律导致的。
同时,可以看到,与他们最近缘的小型近亲相比,伟人和巨人为了更好地承载体重而做出的改变:有于骨骼密度大,同体型下伟人的体重比巨人大得多,伟人采用跖行而非趾行的步行方式。同样的,虽然亲缘关系极远,然而巨人族同样采用了跖行的方式而非近亲贝格勒人的趾行式。趾行式能够获得更快的移动速度和机动性,但是称重能力较弱;跖行式则部分牺牲了速度,换来的是更强大的承重能力。并且,巨人族作为节蜕动物,骨骼多孔,密度更低,因此体重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大,能发展到更加巨大的体型。
伟人族比较接近雷德尔人,但是亲缘关系仍然较远,属于支龙型纲-奇兽亚纲-缺尾总目;而雷德尔人则属于丽兽亚纲。
巨人族和贝格勒人关系非常密切,同属于古翅亚纲-四足总目-真陆行目-巨颅超科-直立虫科。
进一步细分,巨人属于营巢亚科-巨人属-巨人,而贝格勒人属于结群亚科-贝氏虫属-贝格勒人。
生物史篇:
古龙形纲-反足总目-真龙形目-蜥颈超科-奔猎龙科-苏尔奔猎龙属-羽那留斯剑吻古龙。
生存于灰雨纪初的劳卡大陆东部,化石发现在贝格勒人的重要城市羽那留斯郊外。贝格勒人会珍藏这些从土里刨出来的怪兽头骨,就像我们收藏珍珠、贝壳和珊瑚一样,贝格勒人认为这些怪物是力量的象征。
剑吻古龙是远古的狼群,体长仅有七至八米,体重也只有三吨左右的样子。这些古龙集群行动,奔跑速度极快。身体呈现出梭形,长着两条大长腿。
灰雨纪初,古龙夫妇站在石滩上欣赏大海的景色。
生物史篇/人文历史篇
一位带孩子的母亲倒挂在树上采食植物的果实。
贝格勒人南方亚种具有力量强大的能够抱握的后足,因此可以牢牢抓住树干。而其他亚种的贝格勒人是做不到这种动作的。
虽然贝格勒人为了保持飞行能力进行了减重,但他们依然不能承载很大的负重。不过,负重能力再弱,背个孩子、带一些重物起飞还是没问题的。贝格勒人的纺织能力可能是发展最完善的,出口纺织品换取铁器、铜器等自己很难获得的物品是贝格勒人早期和其他文明的主要贸易活动之一。各个亚种的贝格勒人都会把孩子用一个肚兜牢牢绑在胸腹部,只露一个头在外面。
发源于萨拉曼山脉脚下、穿越热带和亚热带的哈米奴河,在选。在相对封闭而缺少大型初龙和支龙的环境下,这里宛如回到了大灾变之前的古龙时代一般。节蜕类完全支配着这些丰富的河道和水系,强齿龙鱼属的真鱼形动物占据着最高营养级。他们和占据相似生态位的真椎动物一样,具有延长的颌骨和满嘴龅牙用于捕捉其他鱼形动物。他们具有位于头顶的眼睛和双目视觉,甚至有一定的在陆地移动身体并且耐缺氧的能力。这使得他们可以观察水面上方的情况,部分种类强齿龙鱼在幼年阶段甚至可以在沼泽等缺水缺氧的小水体当中猥琐发育,通过捕食小型陆地动物和两栖动物(这里的两栖动物指能够生存于水体和陆地两种环境中的动物)直到长到足够大的体型后再返回河道当中。然而,在他们体型变大的同时,其食谱当中非水生动物所占比例也在不断下降。
终末纪,增节动物亚界-节蜕动物门-真鱼形纲-囊鳃总目-骨颌鱼目-类椎鱼科-强齿龙鱼属-双针齿龙鱼。
双针齿龙鱼幼体时期具有较强的陆地运动能力,生存在沼泽、小河流和人类的水田当中。成体则颌部细弱,牙齿尖而长,几乎只捕食其他鱼形动物。是一种大型而且需要大水体活动空间才能生存的动物。
不同年代的几种水生节蜕动物骨骼线图


微型猎杀者。
隐鳃目-缺鳍鱼科-菲贾奔巴鱼属-矛头甲首鱼
极限体长仅有3-4cm左右的小鱼,却是一种凶狠的猎食者。生活在河流入海口处,以更小的微椎动物为食。牙齿几乎全部退化,捕猎时张开大嘴直接吞下猎物。
管鳃目,长喙虫科,密陀林虫,占据类似长颈鹿生态位的古龙,以树冠层的树叶为食。
牛角古龙,化石发现于普渡郎飞组,生存年代:灰雨纪中期至末期。
鱼儿出水
真鱼形动物的外骨骼特化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细密地覆盖这些动物的大部分体表。其功能和鱼鳞也是类似的,可以起到保护和导流的作用。
古龙在保护它的幼崽。
很多古龙都具有变态发育的特征,其幼体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例如飞行幼体,蠹形幼体,缺节幼体等等。
强颌龙鱼,是一种特殊的大型掠食者,生活在淡水水体中,将自己埋藏在泥沙当中伏击经过的鱼类。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