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史|尼中关系大事记(2022年1月1日-1月7日)
1月1日
尼泊尔华侨华人协会在尼泊尔蓝毗尼中华寺举行敲响新年第一记钟声活动,数十名长期在尼生活、工作的中国人,专程从加德满都赶赴蓝毗尼参加活动。当天,中华寺内举行了捐赠大米给当地村民的慈善活动,晚上还在圣园内还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新年点灯活动。
1月5日
尼媒报道,中国驻尼泊尔大使侯艳琪拜会尼泊尔前总理、尼共(联合社会主义者)领导人卡纳尔。
1月6日
中国扶贫基金会公众号刊发《传递中国扶贫经验,构筑中尼友谊桥梁》一文,报道了该基金会深耕尼泊尔六年的成就。2021年12月29日,基金会尼泊尔办公室在加德满都举办了六周年纪念活动。
尼媒6日报道,在广州医科大学工作的尼籍教授Dr. Janak Lal Pathak获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万人民币的资助,研究骨再生移植技术。他还获得了“外国青年科学家”的荣誉称号。
因为天气原因中断了一个星期的吉隆-热苏瓦口岸重开。当天,7辆货车从西藏吉隆口岸入境尼泊尔。
6日出版的英文周报《安纳普尔纳快报》(The Annapurna Express)发表长篇通讯《特莱平原有一个中国梦》。
1月7日
中国电信中尼光缆开始在尼泊尔发展用户。2021年12月26日,中尼光缆100G双路由(樟木-加德满都、吉隆-加德满都)正式开通。香港至加德满都时延,较经印度路由降低53ms,为尼泊尔至亚太方向打开了新的高质量传输通道。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研究员钱峰在《环球时报》发表《尼泊尔“三峡”对南亚基建合作的启示》。
【时间每一天都流逝,您就是书写中尼关系的主人!欢迎读者朋友提供各类涉及中尼关系事件的线索、各类资料和图片。欢迎对本栏目的内容进行勘正,以确保记录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