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题,还想阻止我搬砖?”高考结束后,他直接去了工地搬砖!最后成绩出来惊艳众人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文▏我是略略
2019年,18岁的云南高考生林万东首先冲出考场,面对记者采访,他说:“就这题还想阻止我打工?”
很多人笑他狂妄,结果他考了713分,收到清华录取通知书时,他正在工地搬砖。
努力与命运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很多人觉得能够考上清华北大的都是“天赋异禀”之人,殊不知在现实生活中天才的比例是微乎其微的。
大部分“学霸”都是通过努力才成就了自己的璀璨人生。

众所周知,考上清华北大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学生们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然而清华北大也并不是那么的遥不可及,不管学生们家境如何,只要自己肯努力,肯竭尽全力,就一定有机会有可能考上。
就比如,2019年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3800余名新生齐聚综合体育馆。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学术原则上求知 文章岂为名”的讲话中还专门提到了林万东的名字,他的名字和事迹也在学生之间广为流传。

在云南省宣威市阿杜乡的一个偏远山村,交通不便,物资匮乏。
当地人过着日出日落的生活。因为没有工业,所以那里的人都很穷。然而林万东的家庭却比普通人的家庭更难。
林万东从小就知道自己的家庭不如别人好。他家有六个人,包括爷爷、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和他自己。
听起来人口很多,但全家的辛苦和劳累全都压在了他妈妈一个人的身上。
因为他爷爷已经85岁了,而父亲又患有脑梗和腰疾。
虽然家里不够富裕,但家里的父母从小就教给林万东姐弟“人穷志不穷”的道理。
即使不能给他们最好的生活方式,但他的父母知道唯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告诉他们要以学业为重。

“做一个精神上富有的人”是林万东长大后在母亲的行动上和言语中理解的。
这个咬着牙,哪怕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完成学业的母亲,是林万东姐弟几人的支柱。
所以,林万东在学习方面十分刻苦努力,丝毫不敢懈怠,因此他自小成绩就十分优异。
父母看到如此刻苦优秀的儿子,都感到十分欣慰。
林万东一家人就这样,过着贫寒但又充满温馨的生活。
高中三年,林万东省吃俭用,基本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他说他只要读书不花钱。
就这样拼搏了三年后,终于迎来了高考。

十年磨剑终成锋,一朝破竹势如虹,汲取了无数知识的林万东在高考的考场上势如破竹,很快就答完了题目,并且信心满满的出了考场,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而回答完记者的问题后,林万东就直奔工地,去帮母亲搬沙子了。
大哲学家歌德曾说过一句话:“人不能光是靠生来就拥有的一切,而应该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成就自己。”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才子佳人王侯将相印证着高尔基的那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林万东的身边没有什么资源可以依赖,教育环境也是相对落后的,他生自穷苦之家,他的一切都像极了写《送东阳马生序》的宋濂,好学爱书,不怕吃苦,毅力坚强。
十几年的早起晚睡,几千个日夜的不辞辛苦,终于化作一封清华大学的邀请函。

2019年7月24日,清华大学的一纸捷报,辗转2300多公里,抵达云南宣威市阿都乡的贫困考生林万东手中。
当时,林万东正和母亲在工地背沙子,夏天炎热,不仅仅是温度高得让人滴汗,而且看远处时景物都有些虚化,整个天地都好像一座大熔炉。
在这样酷热的工地中,林万东一天大约要背两万斤沙子。这个19岁的少年咬紧牙关,一声不吭地一袋袋背起来,用稚嫩的肩膀,攒着上大学的学费。
开学当天,他外表瘦弱,穿着朴素,浑身透着一股农村孩子特有的质朴和憨厚的气息。
看起来平凡无奇的他,却一进校门就得到了校长邱勇的“特别接待”。

然而,即使面对天大的荣耀,林万东也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即使进入重点学府也从来没有忘记过最初的使命,他从贫困中走来,但却汲取着天性,他在烈日下劳作,但却不忘初心,这就是林万东让人称赞的地方。
在生活中的涟漪中,他像一棵竹子,淹没于竹海里平平无奇,但却有礼有节,每天积蓄着力量,从破土的那一刻起,才引来世人的瞩目,这就是林万东。
一个普普通通的男孩儿,却用现实为我们书写了一部足以感动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事。而他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同样值得大家学习。

为了向大家传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技巧,他把自己这些心得写在了《等你在清华北大》这本书中。
《等你在清华北大》这套书集中了100多位考上清华北大的各地高考状元的秘籍:高效率学习方法、调节心态的秘密、高三一年逆袭的策略。
成功没有捷径,只有努力,但选择大于努力。清华的学长们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用同龄人的口吻,向学生阐述自己如何学习,如何取得高分的经验,让孩子更容易接受。
高考虽然不是我们逆袭成功的唯一道路,却是我们普通孩子最公平,也是成功率最大的一次机遇!
成功的路途上没有捷径,但是学习的路上有方法,好的学习方法会让孩子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孩子学习上遇到瓶颈时,建议家长们多帮助孩子一起找找方法,其实很多孩子们距离飞跃只差一个方法和一个技巧。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图片下方“书籍链接”入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