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子||心的世界新的你


-九点馆子-
和张鲸鱼一起游向大海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心的世界新的你-
-第150道菜-

(下文根据讲座极小部分内容整理哈哈哈好端庄的一张合影...)
活动主办方(排名不分先后):西梦、爱随心行、彩云、向阳花
特别剧透一下
今年的“拥抱你温暖我”毛绒玩具募捐活动也获得了以上主办方的大力支持
具体活动方案将会在六一儿童节前发布
有意向捐赠的朋友也可以提前联系我了

人世间最美的事情
莫过于在爱里相遇
往年捐赠传送门:
这个儿童节 拥抱你 温暖我
带不走的“爱”,交给我吧!
大家好,我是张鲸鱼,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分享心理健康知识,过去的几年间啊,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那就是“心理学距离我们的生活到底远不远”,很多人对于心理学是有误解的,比如我随机问几个小伙伴,你们为什么来到了这里。
有人说,是带着问题来得
也有人说,是觉得自己有心理问题。。。
我的好友里,知道我考了证书之后,大致分成了三类人。
第一类:哇,来来来,你看看我,看看我(使劲儿怼脸),你猜,我在想什么...
第二类:你帮我看看,我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问题...
第三类:我最近有点失眠,你来帮我催催眠吧...

当然最厉害的当属我家老太太,一言不合就开怼:你就这么和我说话?你还是学心理的呢。我的心情:

以上其实都是对心理学,有一定的误解,首先,我不会催眠,如果会,我也不会偶尔熬夜吃小龙虾烤串火锅吃到失眠了对不;第二,心理学不能“包治百病”,我相信也没有一门学科敢和大家说,学了这个,可以“包治百病”;第三,心理学的定义:其实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既然是一门科学,那么和你见到的其他科学也就有着相通之处,心理学不是万能的,它可能有一定的局限,学了它不能用来给自己给他人贴标签,其实是很...很不科学的...

心理学界那么多泰斗们历经多年沉淀研究出来的精华,往往会被人化作一把无形的刀,用于“攻击自己”以及“攻击他人”。

那么心理学距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吗?其实并不远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方面都可以用到心理学,带着科学的眼光看待心理学,而不是把它视为“神物”“玄学”,日常多了解些心理学的知识,你可能会:更加了解你自己,更加了解你身边的人,同时也有可能,更加快乐。
那么一说到心理学啊,很多人会觉得自己心理不够健康,我们先来看看,什么叫做心理健康,世界卫生联合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谦让;
-有幸福感;
-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仿佛已经听到了:我不健康的这个标签...)
不难发现,这四个方面几乎可以涵盖了我们日常的生活,同时呢,“有幸福感”这件事有很值得思考,“感”是什么,“感”是感受、感觉、感到...它带有很大的主观性,所以,处于一个别人眼中幸福的状态,当事人感受不到幸福,也就感受不到快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幸福感也是一种主观感受。因为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幸福感强的小伙伴,容易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心理营养,幸福感欠点火候的小伙伴,看起来,可能不那么快乐。
林文采在《心理营养》这本书中提到:正如身体的健康需要物质营养,孩子心灵的成长与心理力量的强大必须获取足够的心理营养。在成长的不同阶段,给足孩子恰当的心理营养,也就给了他一生幸福的底层代码。
我们都知道饿了需要补充生理营养,却往往忽视了我们也很需要的心理营养,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心理营养不是做好的一盘菜,一日三餐规律的喂养,而是存在于成长的每分每秒里。成长是缓慢的,是变化的,我们每个人都是极具可塑性的。
如果说生理营养是满足各种生理需要,心理营养可以理解为:是让心理受到滋养的那些要素。补充心理营养的前提,可以类比一下生理营养,只有“刚刚好”才是“真的好”,过少会匮乏,会缺失;过多,会无法吸收和消化甚至成为有毒物质。
就像人吃五谷杂粮会生病,心理有时候也会感冒,心理学不是“遥不可及”的,心理问题也并不是“洪水猛兽”,所有的起点,都需要从认识自己、接受自己、乃至悦纳自己开始哦!

(上文根据讲座部分内容整理,再次感谢主办方的辛苦辛劳)
-未完待续-
2021已经是公众号张鲸鱼的第六年
线上社群九点馆子的第三年
拥抱你温暖我的第三年
世界很大 相遇本身就是一场奇迹
-往期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







点击下方公众号
与张鲸鱼一起游向大海
佛系更新的视频号:张鲸鱼勇往直前
记得分享、点赞、在看三连击哦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