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是一条必然的规律,不是因为做错了什么,做坏了什么,而是带着一个必然性。
你做坏了什么做错了什么,是因为达到了一个极端。强盛到极端,或者是繁华到极端,或者是美好到极端,这种正向的极端,也会衰;更不用说那些不好的极端,黑暗、邪恶、堵塞、破坏等等,肯定早就开始进入衰落了。盛极必衰,物极必反,达到了极限,必然会反。
真实是: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发展到极限,触顶了,而出现的必然现象。要想长久处在比较好的状态,就不要达到极限,要不断地调节自己,调节在比较简洁明了的状态上。而不要总是期望繁花似锦,锦上添花,不停地要求自己努力到极限,强势到极限,繁荣昌盛到极限。
繁荣昌盛,是不断发展的结果。它不是一个特别正向的词,不是一个特别正向的状态。因为发展到繁荣昌盛,就要小心会破。繁华昌盛到极限,要小心一个意外的点,一个好像是偶然变动的节点,就开始崩溃,全盘崩溃。看似偶然,其实是一直在暗中发展的必然。这种没有收敛的繁荣昌盛,像脱了缰的马一样,奔放到极限的状态,一定会衰。很突然的,那种垮塌的衰。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有一个背后的运行机制。任何生长都在一个系统里面,系统能承受你放开到哪个程度、生长到哪个程度是有极限的,就像一朵花的花萼托着花瓣,花瓣长得有多大,有多少层花瓣,都是由系统的基因来规定的,由自身的能量承受程度来规定的。所以你不可能一直盛放在极限。抛物线到了顶点,必然会下行。盛放到极限的花,接着进入萎靡状态;心花怒放后,也一定会接着进入荼蘼状态;物质繁华到极限,也是会接着进入荼蘼状态。
所以,这一句歌词——心花怒放,开到荼蘼,王菲唱的歌,林夕的歌词,讲得非常到位。我非常喜欢这两个人,尤其他们两个结合在一起创作的歌,我从年轻时就特别爱听。林夕写出来的歌词,流转性大,觉悟性特别强;王菲的灵性很大,演绎林夕的歌词,演绎得非常好。我经常参悟他们的歌,参悟“心花怒放,开到荼蘼”这句歌词,已经参悟了二十多年。
那个时候我二十多岁,刚一听到《开到荼蘼》,就听到心里去,一直在心里参悟这首歌。因为这其中包含了一个物极必反的道理:物达到极限,必然会反。所以没必要太执着所谓的好。尤其是这种没有任何收敛的怒放状态,一定会反。你怒放得厉害到什么程度,垮塌得快到什么程度。
这可以用来参悟我们现在的一些文明发展。你像西方文明,极度的享乐纵欲,是不想要任何节制的物欲文明,看起来会生长到物质极度繁盛。但是这种西方文明,它的出发点是不对的:叫你放纵物欲,贪图享乐,不断地物质制造到极限,背后却有一套利益机制驱动。资本用不断的物质制造、层层升级的物质制造来谋取利益,让发展没有任何收敛,让你像放烟花一个层级一个层级怒放,然后很快地毁灭你这些欲望,从中盘剥你。因为他们宣扬的价值观让你后边没有收敛线。真正要想长久,你要有一个收敛的线在手里抓着,你要控制自己的欲望,要让欲望回收,不要生长过分。
看现在时代,物质已经生长满了。能不能感觉你周围物质已经塞得满满的?而这个从物质匮乏,到物质繁华到极限的过程不超过五十年!这个时候,那些曾经觉得很好的东西,已经感觉不到它的好。什么是好的?不过就是吃饭穿衣,吃饭穿衣满足了,任何的东西都是多余的。迷恋奢侈品的人们,奢侈品的作用真有那么强吗?不论是包包,化妆品,还有美丽的衣服,豪华的房子,还有大的什么庄园,鳞次栉比的高楼,等等豪华的建筑,看久了和布衣蔬食,泥土草屋,和一个山清水秀地方的安宁生活,哪个更好?
没什么更好,什么东西都是相对而言,发展到顶端你就觉得没有那么好。所以现在,物欲不节制,已经到了满的程度,没有空闲之地,就觉得,我看什么都不好,我已经没有什么兴趣。被束缚在这样到处塞得满满的世界,会觉得很不得劲,被迫寻找新的生活方式。周围的东西太多了,压抑,堵塞得难受,就想逃离,甚至想破坏毁灭;毁灭的力量多了,就造成了必然的物极必反。物极必反形成势力的时候,会摧毁世界,再重新再造。当然,秉承这样的观念来再造世界,也造不出一个很好的世界。
所以,一定要调整心态,要从开始生长的时候,就开始节制,一边生长一边后边拉线,不断地调理,不要过分生长,要不必然会走到反上去。让生长有节制,顺畅地生长,不要很繁华繁复,要清晰,要简洁明了。现在已经是物质繁华到极限的状态,要走理顺之路,要有控制,要缓慢的收回我们的线,然后才不会在毁灭中完成再造。要好好的收回,解繁归简,要理顺柔顺,顺畅地往前生长,必须把大小强弱高低的力势对比理顺,让它变得平和平等。这样我们在世道上才能维持得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