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中,父母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很重要。
在中国、美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进行的一项针对8000名家长和3000名7-12岁儿童的游戏研究实验表明,72%的孩子更喜欢和父母一起玩;93%的中国父母喜欢和孩子呆在一起,而不是和他一起玩;62%的家长觉得压力太大,没有时间陪孩子玩。
有些所谓的陪伴,根本不是高质量的陪伴,而只是简单的和孩子待在一起。
怎样的陪伴才能称得上是高质量?尊重和参与是两个必不可少的前提,要走进孩子的生活,和孩子一起运动就是最好的载体。
爱荷华州立大学心理学家教授安德森说过:“我们并不能控制孩子的同辈文化中媒体的影响,但父母可以关注孩子周围的媒体,并保证其接触健康的媒体,最起码在家里,应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鼓励其参与健康的游戏。也可以与其他父母交流,共同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近年来,有研究指出儿童快乐程度与运动时间有明显的关系,即儿童运动愈多,快乐指数愈高,其中,每周运动6至9小时的孩子更快乐,但同时,调查发现,只有40%的父母偶尔会和孩子一起运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经常与父母互动的孩子更聪明,性格更好,与同龄人交流也更顺畅。当我们需要解决亲子问题时,游戏是最好的方式。
国外相关研究也指出,父母自身的运动习惯对孩子参与运动和心肺功能有积极影响。父母的积极示范效应对孩子能否养成健康的运动习惯有着巨大的影响。想要鼓励孩子多做运动,增强体质,提高自信心、幸福感、学习成绩,家长自己首先要迈出第一步,多做运动。
亲子运动是避免丧偶式育儿的切口
《游戏力》一书的作者科恩博士在书中说:有些家庭生活正常,但缺少一些热情和欢乐。为人父母需要一点能量、一点品味、一点天真和一点幽默。
对于爸爸这种本身还“长不大的孩子”,“亲子运动”其实是一个特别好的,鼓励他们加入育儿工作的切口,避免了很多家庭正在上演的“丧偶式育儿 ”。
游戏+运动是一种高效有趣的亲子关系模式,通常是5分钟的准备和半小时的玩耍。在父亲的参与、引导和鼓励下,即使遇到困难,孩子也不会轻易放弃,体会到“坚持”。
如何在家庭中和孩子一起亲子运动?
1
清楚孩子的运动能力
首先,需要了解孩子目前的运动能力,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如何?通过观察孩子的玩耍、学习、言语和行为,了解孩子的发展,包括身体的肌肉力量、心肺能力、柔韧性、敏捷性、平衡能力等。
当然,也可以通过专业的科学评估,帮助孩子理清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生成清晰的评估报告,系统地分析比较孩子的发育优势和劣势,并根据报告结果为孩子安排合适的练习。
2
增加运动趣味性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您可以从游戏和与孩子一起锻炼开始。为儿童安排的游戏必须有明确的锻炼目的,保证一定的锻炼时长,灵活改变游戏的内容和形式,保证游戏的多样性。
善于利用家庭生活中的材料和孩子一起玩耍,比如绳子、海洋球、储物篮、呼啦圈、矿泉水瓶等。利用生活中这些常见的东西来设计游戏,让孩子有一种熟悉感和好奇心,吸引孩子参与。
我们准备的游戏需要激发孩子们在实践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可以在练习中加入轻音乐。家长和孩子跟着音乐做各种坐姿前弯,提高孩子参与的乐趣和积极性。
3
运动需要循序渐进
各种运动的锻炼要循序渐进,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设定锻炼目标和锻炼时间,如:坐位体前屈要从简单的压腿、拉伸等动作开始,避免韧带拉伤。
和孩子一起运动时,要先热身,运动前向孩子说明要领,以免受伤。家长要结合运动的特点,从易到难,从分解到连贯,从单一到组合,运动量因人而异,适时调整,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当孩子完成动作有困难时,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
4
让运动成为习惯
通过坚持每天和孩子一起运动,尊重孩子、鼓励孩子、表扬孩子的努力,慢慢让孩子找到运动的乐趣,明白运动的好处。通过各种基础练习,孩子们可以感受到自己对身体的掌控能力,让他们更加健康、阳光和自信。也有助于孩子更冷静地面对和接受失败。
让孩子在运动训练身体的同时,也能构建一些坚韧、忍耐、敏捷、协调等能力,通过持续练习获得的这些能力,将成为他们一生的助力。
往期推荐
1.教育部明确!周末寒暑假可以给孩子补体育课!
2.家长、教练、校长必点:你想了解的“运动育儿”全在这里!
3.教育部:运动和不运动的孩子,十年后是不一样的人生
4.运动育儿观 || 男孩可以平躺,但不可以躺平!
5.重磅!“双减”政策落地,重视体育,要求孩子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
6.教育部正式通知!除了体育类,其他9类科目不得补课
7.钟南山:体育运动应该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8.体育,是最好的教育!
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领取
《运动育儿100问100答》
点击“阅读原文”,投稿分享您的运动育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