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饮食的几大误区,快来看看你有没有踩雷


宝宝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合理的膳食营养搭配。
西方谚语说:You are what you eat--「人如其食」,可见吃什么,怎么吃,真的至关重要。

但在日常生活中,各类关于营养的误区,却着实不少,宝爸宝妈们要注意避免这些误区,给孩子的营养才能更加合理。
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来认识认识这些儿童日常饮食的误区吧!

误区一
大便干燥吃香蕉
这一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经常会听到部分家长说:孩子便秘、大便干燥,买点香蕉吃吃就好了...

BUT,香蕉真的有作用吗?
其实不然。很多绿色蔬菜、粗粮和水果都富含膳食纤维,对孩子便秘有改善。
虽然香蕉中的膳食纤维也不少,但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梨和火龙果中的膳食纤维更丰富。而且,没有熟透的香蕉,还含有比较高的鞣酸,反而会加重孩子便秘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饮食中注意补充膳食纤维外,更重要的还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注意寻找孩子便秘、大便干燥的诱因,对因治疗才能标本兼治。

误区二
零食和正餐分不清
大多数孩子抵御不了零食的诱惑,如膨化食品、冷饮、糖果等往往是孩子们的最爱,其中合成色素出现的频率也最高,过量吃零食会影响食欲,妨碍正餐的摄入量。
(举几个栗子,以下零食尽量不要让孩子多吃哦)
● 泡泡糖
泡泡糖中的增塑剂本来就不健康。再者,儿童吃泡泡糖的方法很不卫生,有的小朋友会把嚼过的泡泡糖拿在手中玩后再放到嘴里,这样很容易造成胃肠道疾病。

● 葵花籽
葵花籽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儿童吃多了会消耗体内大量的胆碱,影响肝细胞的功能,还能造成因“津亏”引起的儿童干燥症。

● 巧克力
儿童食用巧克力过多,会使中枢神经处于异常兴奋状态,产生焦虑不安、肌肉抽搐、心跳加快等症状,影响食欲等......

正确做法:
餐前一个小时内尽量不要让孩子吃零食、面包或其它食物,而应该鼓励孩子在正餐时间“一鼓作气”吃饱吃好。
有些孩子一日三餐在幼儿园进餐,晚上回家后家长会为其加餐,有的吃得较晚、较多,这是不科学的。
孩子晚上就寝前吃零食,也会加重肠胃负担,不利于消化,容易蛀牙,对孩子的健康不利。
误区三
补充营养素能让孩子更健康
不少家长怕孩子营养不够,又是补钙又是补铁,这样给孩子补充多种营养素,既不能解决营养素缺乏的问题,又会给孩子的主要脏器加重负担。
补钙并不是多多益善,盲目给孩子吃钙片,容易造成超量补钙,轻则出现食欲不振、腹痛、腹胀、便秘,重则在长期超量补钙后出现高钙血症,铁和维生素吸收障碍等。
正确做法:
对于健康儿童,日常可以注意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奶制品、虾皮、海带等,以及鱼、肉、蛋黄、豆类等含维生素 D 较为丰富食物来帮助钙的吸收,就不必担心孩子会缺钙。

 对婴幼儿来说,真正容易缺乏的是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母乳喂养的宝宝建议从出生几天后开始,就开始补充维生素D。
其实儿童营养不该是吃药补出来的,最好是可以通过均衡的饮食来获取。
误区四
给孩子吃低脂肪食品
高脂、高能量食物的消费给健康带来的危害已家喻户晓。
为了减少成年后得心脏病的危险,一些家长让孩子长期大量吃低脂肪食品,殊不知,长期给孩子提供这样的膳食结构,会造成孩子营养不良。
美国最近一项研究表明,低脂饮食对儿童生长和智力发育都不利。
脂肪是人体必需的主要营养成分,在婴幼儿和儿童时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让成人害怕的胆固醇在年幼时期是神经系统发育必需的营养。如果长期缺乏会影响孩子智力发育,脂肪是人体吸收脂溶性维生素的必要条件,低脂饮食会导致孩子维生素缺乏,影响健康。
正确做法:
儿童对脂肪的需要量比成人多,所以在安排孩子饮食时不要刻意限制脂肪,要保持营养均衡。
因此,合理膳食很重要,热量与营养素分配应均衡,即早、中、晚三餐的分配应分别占全天的30%、40%和30%为宜。
误区五
果汁、蔬菜汁、饮料代替白开水
“孩子不爱喝水,总是喝饮料怎么办?”
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但是果汁、蔬菜汁真的能够代替白开水吗?
有些家长在家中备足了各种各样的饮料,孩子往往以饮料代替白开水。过多饮用饮料,会造成过多能量摄入,从而导致肥胖或营养不良等问题,例如:可乐、雪碧等。
有些父母在孩子的水中添加蔬菜汁,水果汁,蜜蜂汁等等其它营养物质,觉得这样孩子喝了更有营养,却不知道人体对水的吸收和对果汁之类其他东西的吸收和需求是不一样的。
正确做法:
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饮料是水,这是因为水是营养素之一。

喝水就是喝水,喝果汁就是喝果汁,把这些东西混在水中一起喝,对孩子的肠胃和消化系统都不好。容易导致胃酸过多,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
建议学龄儿童每日至少喝水1200毫升,补充水分可以多选用白开水、矿泉水,应以白开水为主。
误区六
常喝蜂蜜水
蜂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听到的保健食品之一,被赋予了各种神奇的功效。但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去看,蜂蜜并不算营养丰富的食品。
蜂蜜中最重要的成分就是糖,能占到蜂蜜总量的 80% 以上,再除去水,剩余的其它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等,甚至不到百分之一。

总的来说,蜂蜜就是一种热量高、营养高度单一的食物,长期大量食用,还可能造成肥胖。
正确做法:
对于 1 岁以下的婴幼儿,食用蜂蜜还有感染肉毒杆菌中毒的风险,所以千万不要给 1 岁以下的宝宝食用蜂蜜及各种含有蜂蜜成分的食品。
误区七
多吃动物肝脏
动物肝脏一向给人「高效补铁」的印象。
的确,肝脏中的铁以血红素铁的状态存在,人体对它的吸收率要大于其他来源的铁,如果依靠吃肝来补充铁,在吃的量上,可以比其他含铁食物少一些。
正确做法:
肝脏作为分解毒素的一个脏器,它的重金属以及药物含量要比其他器官相对多。对身体发育尚未完全的孩子,食用肝脏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要吃肝脏,可以优先选择禽类的肝脏(如鸡肝、鸭肝),在作为婴幼儿辅食时,每周不要超过 25 克。而且对于不缺铁的孩子来说,也没有必要经常吃肝脏,只要注意均衡饮食就好,比如每天摄入适量的肉类和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

宝爸宝妈们,这些儿童饮食误区,你 【get √】到了吗?
往期推荐
1.教育部明确!周末寒暑假可以给孩子补体育课!
2.家长、教练、校长必点:你想了解的“运动育儿”全在这里!
3.教育部:运动和不运动的孩子,十年后是不一样的人生
4.运动育儿观 || 男孩可以平躺,但不可以躺平!
5.重磅!“双减”政策落地,重视体育,要求孩子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
6.教育部正式通知!除了体育类,其他9类科目不得补课
7.钟南山:体育运动应该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8.体育,是最好的教育!
9.教育部传来消息:中考体育将与语数外同分值,2022年将全面实行
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领取
《运动育儿100问100答》


点击“阅读原文”,投稿分享您的运动育儿经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