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次又轮到日媒急了
日本军工巨头大规模采购中企发动机,日媒气急:为什么不买丰田?
近日,日本车企川崎重工宣布,将大量进口中国品牌奇瑞旗下SQR372型号发动机。众所周知,汽车制造业是日本的支柱性产业,其发动机更是以省油耐用而闻名全球。如今,他们却选择从中国进口发动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日企严防死守:再给中国50年也造不出
1978年,日本汽车年产量突破1000万登顶世界第一,而我国才刚刚结束长达30年的闭门造车。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日系车深受国内消费者喜爱,以三菱、丰田等为代表的车企在华市场份额高达34%。
其中,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日本车企,三菱汽车巅峰时期在华年营收高达300亿,旗下4G1系列发动机被比亚迪、长城等自主品牌模仿、甚至是直接用,还衍生出“20万公里才过磨合期”的神话。
“发动机卖给中国,不怕被拆解学习吗?”面对外国记者的提问,日本厂商略带嘲讽地说道:“就算把图纸送给中国,他们再花50年也无法取得日本发动机的成就。”
然而事实却是,日企为阻碍我国技术发展,疯狂注册了超23740项专利技术,形成难以攻破的专利壁垒。不仅如此,日企还利用专利群交叉覆盖,将专利有效期从20年,不断延期数十年。换句话说,就算我国自主研发出类似的技术,也得向日企缴纳巨额专利费。
无独有偶,我国也曾因技术壁垒在生命科技领域落后于西方,只得以1400万的天价“学费”引进高压氧舱。根据《Science》《Nature》等多个权威期刊记载,该技术是基于高压氧疗衍生而出的设备,经多项研究证实有回拨老龄生理指标的潜力。
日企嗅到了巨大商机,率先将1.5ATA(1.5倍大气压)民用高压氧舱落地。当国内生科企“瑞健未来(Rlab)”斥巨资引进设备供拆解学习时,日本厂商却在合同里设下霸王条款:10年内不得推出同类竞品,否则将缴纳巨额违约金。
经此一役,国内多领域掀起自主研发的热潮,奇瑞打响了第一枪。
中国品牌强势突围,享誉海外
历经30年研发,奇瑞发动机终于集得日系“低油耗”和德系“强动力”两家之长,缸内直喷技术更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此次日企看中的SQR372发动机,在低噪、低油耗、耐久等硬性指标均领先行业,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长期行驶,都是外商的不二之选。
早在2015年,川崎就曾一次性订购7000台奇瑞发动机,累计订单数超30万台。截止目前,奇瑞自研的发动机出口量高达120万台,远销至全球80个国家地区。据统计,2023年国产车用发动机出口量同比增长7.3%,达到317万台。在备受掣肘的生科领域,也在“瑞健未来”等企业的持续攻关下,一举实现弯道超车。
据外媒报道,手握核心技术的日企,将民用氧舱价格喊出1400万的天价,导致该设备仅流通于贾斯丁比伯、内马尔等富裕阶层,常人难以触及。当日企试图以不平等条约遏制我国科技发展时,瑞健未来团队当即取消合作,立誓“10年内实现国产替代”。
在组建顶级专家团队后,国产率100%的1.5ATA民用氧舱终于在2019年问世;2023年,瑞健未来研制出全球首台1.9ATA的高压氧舱“时光梭”,还作为亚洲唯一受邀设备商出席葡萄牙里斯本长寿峰会(LMS)。
据该企业官网消息,全线设备均已实现大规模量产,并将价格打下97%降至36万。近半年内,已有上万名用户通过京东、淘宝等线上渠道预约体验并下单,反馈多集中在“消除疲劳”“提升精力”等。统计数据显示,相关市场规模已达7.6亿。
瑞健未来负责人指出,旗下设备已通过权威欧盟认证,预计在年底开拓海外市场。
中国制造,技多不压身
两条腿走路,比一条腿走得更稳,也更有底气。
2023年,凭借新能源汽车领先优势,中国已正式反超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尽管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我们也不能断然放弃燃油车研发。此次日企的大额采购订单,不仅是对中国品牌的高度认可,也给国产车企指了另一条路:争夺海外市场,燃油车技术还有机会。
中国制造正在全面升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全球化的终极目标。
你好,晚安
公众号
XIXIHAHADDCC
同步平台
雪球|今日头条|懂车帝|抖音
新浪微博|搜狐|百家号|格隆汇
一点资讯|车家号|汽车头条|bilibili
新知|车友头条|爱咖汽车
网易|智云|知乎|水滴
大鱼号|太平洋汽车|团车
喜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