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戳上方蓝字「李子说」关注
汉韵华裳,世代永续|跨越千年的汉服衣冠美学
在漫长的几千年时间里,跟随着历史朝代更迭的汉服,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服饰,也是当之无愧的国粹瑰宝,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美学典范。
●形制美
中国古代四大汉服形制是衣裳制、深衣制、袍服制和襦裙制,有别于西方表现人体线条美的立体裁剪,汉服一直以平面造型与直线结构裁剪方式为主,面料完整、形制宽大,体现了中国传统理念崇尚的宽博大气、含蓄自然的审美模式。
以衣裳制为例,上衣交领右衽,下裳围合包裹,以带结系,上衣四幅以应四季,下裳十二幅则对应十二月,表达古人对天地之道的顺从。
领口对称、直角相交,则象征着方正、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
●色彩美
古人穿衣讲究用色,不同阶层、不同场合,甚至不同季节都要穿对应的色彩。比如五色朝服,即春青、夏赤(朱)、季夏黄、秋白和冬黑,颜色的搭配也注重对比和谐,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色彩理念。
不同的朝代也喜欢不同的色系风格:
汉代服饰以明度偏低的单色为主,其中玄色被认为是众色之母,民众多是灰色;
唐代爱红妆,明快鲜艳,华贵典雅,绯红、绛紫、明黄、青绿最为流行;
宋代便过渡到崇尚简约精致,色彩淡雅恬静,如淡青、浅黄、白,白也不是单一的纯白,会细分到月白、珠白、粉白等;
明代服饰以大红、草绿、宝蓝、紫色等为代表色,同时会以颜色的明度和纯度来区分身份地位。
●图案美
汉服的图案美主要体现在纹样和刺绣上。汉服的纹样从最初的雷龟文、菱形纹、几何纹等,发展出丰富多样的花鸟纹、山水纹、连珠纹,风格从单一到繁复。
人们也会把对和谐、吉祥、富贵等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冀,通过服饰上的图案样式表现出来。常见的有牡丹、松柏、梅花、龙凤、仙鹤、喜鹊等等,这些传统的图案都极具象征意义,充分反映了服饰文化的厚重积淀,展现出生动自然、精美雅致的东方艺术风格。
●配饰美
要了解汉服,只知形制而不知配饰当然也是不行的!“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配饰在整体的汉服形象中,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古人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喜饰玉,美玉便昭示了君子之美德。除此之外还有宫绦、璎珞、香囊、刀剑、禁步、腰链、荷包,以及各种头饰、耳饰、手饰等等,由头至尾皆可佩戴饰品,其中光是头饰,就有发簪、发钗、步摇、发冠、华胜、钿花、发带等不同的种类。这些汉式审美,无一不彰显出汉服注重搭配和严谨的艺术,寻求天然之美的魅力。
●细节美
汉服不仅注重整体的搭配效果,也很关注细节。例如衣袖的褶皱、襟领的翻边、裙摆的流苏等,都体现了线条的流畅和对于细节的处理。
同时也很看重对材质的选择,例如丝绸、棉麻等天然材料的选用,以及染色、涂金、剪裁、缝织、熨烫等程序,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汉服文化精湛的制作工艺。
其次,汉服的穿着顺序也是很有讲究的,通常是先穿内衣、再穿上衣、下裳和外袍,从细节映射到整体的大气、协调,体现特有的中和之美。
●文化美
汉服不仅是一种服饰打扮,也超越了衣服的本意,承载着衣冠之外的其他深层特质,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文化认同的表达。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和热爱汉服,汉服更加成为了民族内涵和文化自信的外显。
通过传承、创新融合发展,汉服重新焕发生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推广这个浓缩了多种传统工艺、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学载体。
汉服的由来...
汉代是古代中国最强盛的时期之一,“汉”也由一个王朝的称号,逐渐变成一个民族的名字。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汉族的历史绵延数千年,汉服的风姿也随之兴盛了数千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服饰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史发展的重要组成,而古代中国人更赋予衣冠独特的文化意味。《左传》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汉服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也将中国的礼仪、宗教、文化观念积淀于其中,汉服之风韵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
相传,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西周时,服饰制度逐渐完善,并形成了以“天子冕服”为中心的章服制度。秦汉的服饰制度依据夏商周三代礼仪制度所制定。此后的数千年,汉服的样式随着历代的风俗习惯变化,多有不同。但其基本形式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汉服是由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衣冠系统,“衣”和“冠”是其中的核心。
“衣”的形制有两大类型,一种为衣裳分体制:上身为衣,下身为裳或裤。另一种为衣裳连属制:上衣下裳合二为一。其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宽袍大袖”。“交领右衽”指的是将衣服的右前襟放在内侧,将左前襟交叉覆盖在外侧。“宽袍大袖”指的是汉服并不贴身剪裁,而是宽大飘逸、流畅脱俗。这些特征,体现了古代中国人追求一种衣服随人体活动而流露出来的自然之美,追求的是浑然一体、天然妙和、由内及外的含蓄之美。形制简单的汉服附着在不同体态的人物身上顿时具有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线条柔美流畅,令人浮想联翩。朴素平易的装束反而给他们增添了一种天然的风韵。
“冠”指头上的冠戴服饰,古代无论男女都蓄长发,男子到20岁时举行“冠礼”,将头发盘起,戴上成年人的帽子,以示成年,这是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女子的冠饰则以发笄等各种头饰为主,相应的,女子在十五岁左右,会举行“笄礼”以示成年。
汉服的纹章极其丰富,“以纹为贵”代表了汉文化的信仰和习俗。汉服的纹章描绘的阴阳八卦、日月星辰、天地万物,深刻的反映了中国古人对宇宙、自然的理解。
除了“衣冠”之外,汉服还有香囊、玉佩、剑等配饰。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古代中国,“礼仪”观念至高无上,礼仪规范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汉服则是以“礼仪”为核心的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古人们以行为举止是否符合礼仪规范作为文明与否的标志,而汉服又像是一套随身穿戴的礼仪制度,汉服加身,人们行为举止都要符合“礼仪”规范。礼仪代表人与天地交流的方式,按照礼仪规范生活,被认为是符合“自然之道,宇宙规律”的方式生活,“崇敬天地、道法自然”的礼仪观念构成了古代中国人内心世界的秩序感。
古代辉煌的中华文明辐射了整个东亚文化圈,今天东亚各国的传统式,如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和借鉴了中国的汉服特点。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富足,对传统文化的热情逐渐高涨,传承汉服文化的热潮也随之兴起。穿着汉服出行、或聚会,已经成为年轻群体中的新潮流。汉服的复兴,是当代人对汉服之美的重新发掘,也代表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认知。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辉煌的古文明走向衰亡,中华文明则因其旺盛的生命力传承至今。服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汉服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安逸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千年汉家衣裳”是传承千年的绝代风华,更是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
声明:视频整理于网络,仅作分享学习,资源版权属原出版机构或影像公司.
推荐点读☞ 混在桐城
推荐点读☞ 李家湾的炊烟
推荐点读☞ 随笔|散记桐城
推荐点读☞ 故乡的桥:钱家桥
推荐点读☞ 随笔|枞阳▪钱家桥▪李家湾散记
更多原创请关注『李子说』公众号
+
寻找新媒体价值
一言难尽的文案
《战狼2》之营销启示值
品牌故事:最省钱的营销
故事营销:说好故事卖产品
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