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粤商纪事》全十集


提示:戳上方蓝字「李子说」关注 


康熙二十三年,清朝平定三藩,康熙皇帝以海洋贸易对民生实为有益,开海禁,设立江浙闽粤四海关。粤商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也经历了最坎坷的命运沉浮,粤海尘嚣,诉说岭南传奇。
▶粤商纪事(一)粤为海关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康熙二十三年,大清帝国平定三藩,康熙皇帝以海洋贸易对民生实为有益,开海禁,设立江浙闽粤四海关。然而贸易的兴盛,却触动了大清敏感神经,也为此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粤商纪事(二)一口通商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面对外国势力越来越强大,乾隆甚为担忧,力排众议实行一口通商。清政府只许广州一口通商,洪任辉北上天津告御状。清廷开始感觉到英国越来越强大,开始严惩越界英国商人。大清开始进入闭关锁国的状态。
▶粤商纪事(三)首商命运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1757年,清廷颁布谕旨,一口通商,将从事海上贸易的广州十三行定位全国唯一海上交易场所。未雨绸缪,倾全力争夺商总职位;机关算尽,终明白不过与虎谋皮。
▶粤商纪事(四)火覆商行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1822年九月十八日,广州十三行一夜成灰烬,作为商总潘有度既要面对行商对纳贡的不满,又要极力讨好清廷,显得愁容重重。潘有度不堪被新任粤海关监督诘山的欺压,极力抗争诘山,最终潘有度保住了行商的利益。潘有度决定向清廷请求辞去商总职务却屡次被拒。一次,发生在海王星号的卢冠恒事件,警醒梦中人。潘有度的同孚行生意艰难,在四年后抱病离世,潘家终于繁华落尽。
▶粤商纪事(五)富甲之苦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广州十三行曾经繁华一时,而作为十三行首领商人的伍秉鉴更是被称为世界商业首富,然而随着鸦片战争的到来,广州伍家的繁华却化为泡影。清末,一些伍家担保的外国商人为了牟取暴利,往往夹带鸦片,夹在朝廷官府与生意伙伴之间的伍家左右为难……鸦片战争爆发,伍家积极募资支持清政府,然而清军节节败退,伍家被迫参与同英国的谈判,最终签订《广州合约》,盛极一时的伍家繁华渐渐落尽。
▶粤商纪事(六)实业救国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咸丰十年,恭亲王推行了一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信条下,各类工矿企事业实体在中国大地盛行一时。当时李鸿章在国内大力推行洋务运动,邀请了唐廷枢和徐润经营轮船招商办。同时在此影响下,陈启沅在他的家乡创办了缫丝厂。经历了重重困境,缫丝厂艰难成长,可惜好不容易有了不错的盈利,却引起了一些人眼红,守旧势力卷土重来,陈启沅不满官督商办,就此落魄。最终洋务运动也彻底失败。
▶粤商纪事(七)盛世危言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郑观应,应童子试未中转而从商,其后经商事业蒸蒸日上。光绪四年,郑观应受直隶总督李鸿章委托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光绪八年,奉李鸿章之命收拾濒临破产的轮船招商局。由于他的内外治理,轮船招商局的营业额和股票市值大幅提高。然而,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让郑观应的改革屡屡受挫。面对困境,转而著书,不久后一部体现其成熟而完整维新思想的《盛世危言》面世。
▶粤商纪事(八)领事商途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纵横政商,难买外人尊重,报效国家,终究落叶归根。海外华人陈芳与张弼士,在商业上功成名就,但出于外人的歧视,都愤然回国,创办实业。可惜他们寄希望于强国梦想的清政府大势已去。晚年,他们先后以捐银的方式支持民主革命。然而,作为粤商的他们,国家的复兴之路与商途又如何才能相应一致?
▶粤商纪事(九)抗争之役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清末,朝廷腐败,列强强势掠夺。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以黄景棠为首的广东商人转而认同革命,他们与中国同盟会联合发动革命。清政府认识到大势已去,遂宣布接受广州商人提出的和平独立方案。广州光复,避难南洋的黄景棠最终回故乡。
▶粤商纪事(十)艺由商生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十九世纪初,美国一位商人被中国商品所吸引,来到广州一睹大清帝国商行的繁盛,为广彩瓷、外销画、潘家豪宅的雕梁画栋以及海山仙馆而倾倒。然而,那些曾让他痴狂的代表着大清艺术的各种技术却随着历史而慢慢淡出,如昙花一现,最终走向湮灭。
声明:该视频整理于网络,仅作分享学习,资源版权属原出版机构或影像公司.

推荐点读☞ 李家湾
推荐点读☞ 混在桐城
推荐点读☞ 李家湾的炊烟…
推荐点读☞ 故乡的桥:钱家桥
推荐点读☞ 随笔│钱家桥▪李家湾散记

更多原创请关注『李子说』公众号
+
寻找新媒体价值
一言难尽的文案
《战狼2》之营销启示值
品牌故事:最省钱的营销
故事营销:说好故事卖产品
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