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和婷婷一样,曾经思考过离开北上广,回到家乡。
大城市的经验是否可以在小城实现降维打击?回到家乡是否意味着躺平和妥协?安逸的生活真的会如想象中顺利吗?
婷婷北漂8年,4个月完成4跨转型回到老家重庆生活,用1年的时间从助理做到合伙人,回到小城后经历过痛苦和迷茫,如今能够以“肉身二三线,灵魂北上广”的状态,走在既赚钱又幸福的职业道路上。
她如何做好人生的这道选择题?以下是她的故事。
为友友们大家好呀!微信公众号改版了,导致如果没有给公众号星标的话,就可能看不到我们精心创作的干货推文了。
所以请动动手指给为友公众号设置星标吧!设置方法如下:
别忘了预约3月11日的为友直播:勤勤将对话维容,聊聊创职场晋升之路的诀窍。
点击下方 ⬇️ 按钮预约
如显示已结束,点开预约下一场!
2019年初,记得是一个充满白色雾气的早晨,抬头看着被雾霾笼罩的天空,我心里十分压抑。
为了能够住得离公司近一点,我用将近工资的一半,在北京二环的金融街租着没有电梯的房子,每天骑着共享单车在拥挤的街道中赶路。
毕业后的3年,一路从前台理财规划师做到运营主管,我终于拿到可以晋升到总部的机会,为了解决自己的北京户口,我十分珍惜这次机会。
但是老板当着我的面直接拒绝了总部领导的任命,不管我如何恳求、理论、讨好,老板就是不放我走,美其名曰是保护我,说总部的勾心斗角不适合我这种老实巴交的性格。
那一刻,压抑在心中的不满和委屈瞬间爆发了,从公司到出租房5公里的路,我一边流泪,一边魂不守舍地走了将近2个小时。
在北京读书加上工作的时间已经七八年了,做的工作不算喜欢,也谈不上擅长。
老旧不堪的住所,找不到自我价值的工作,毫无同理心的领导......在北京无依无靠的我,总有一种窒息感,挣扎却无法上岸。
脑海里不断翻涌出很多问题:我究竟要在这个鬼地方呆多久?我到底适合什么?擅长什么?
是否转行,是我在职业生涯发展上面临的第一道选择题。
你有多痛苦,反弹的力量就有多大。
我开始利用所有业余的时间,去参加各种读书会和分享会,希望能重新找到自己在北京的生存机会。
搜遍网络上各个平台的信息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有一种职业叫“职业生涯规划师”。
于是我在“在行”app上咬牙花了1200元的咨询费,约见了在职业生涯规划领域的专家——舒祺老师,没想到,我和她的缘分就此展开。
还记得第一次见面的场景,我从没想过自己身上那些不起眼的特质,会成为舒祺老师眼中独特的优势。
在金融公司工作时,我因为看不惯用户在开户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流程卡顿、操作复杂的情况,于是结合友商的案例,优化了银行开户的相关流程并汇报给了上级,上级还因此获得了提拔。
就这一件小事,舒祺老师肯定了我能为他人解决问题的价值思维和逻辑流程优化的能力。
那种进入心流的交流状态,让我对“生涯规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舒祺老师也成为了我职业探索的人生榜样。
为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提供自己的价值,我在“在行“App上写了一大长段的走心评语来表达自己的感谢。
其次,我把舒祺老师在微信公众号和知识星球的所有文章整理成了excel表格,记录了文章阅读数、点赞数、转发数,并重点标注了几个最受欢迎的职业发展话题,希望能给舒祺老师未来的工作提供一些方便。
最后,基于舒祺老师对我的引导,我写了一篇6000多字的复盘和行动计划,希望系统的记录能给自己更明确的方向,也能为舒祺老师提供个人品牌的曝光。
于是我非常有幸拿到了在“舒祺聊职场”兼职的机会,那段时间我每天最期待的就是下班回家之后,能够专注地读书、写作和做社群运营,我就像快溺水的人抓住浮木一样,紧紧抱住它并奋力往前游。
从金融行业转型到到职业教育,我用不断的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也是我做出选择背后勇气的来源。
拿到可以远程工作的兼职机会之后,我下定决心从北京回到重庆了。
但小城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我甚至不止一次出现重回北京的想法。如今回看自己曾经的挣扎,发现那些痛苦来源于三座“愚昧之巅”。第一座大山:迷之自信的认知优越感
从大城市回到小城市,最开始的不适应,是看不惯甚至看不起周围人陈旧的观念和思想。
曾经觉得每个人都在使用的知识星球、微信读书App,到了小城市根本没有人听说过;我找不到和我有共同话题的社交圈子;无法理解咖啡馆二楼为什么要摆上麻将桌......我发现自己与这座城市格格不入。
现在想来,是迷之自信的认知优越感让我停止了对周围人事物的观察、倾听和学习。
当我带着主动发现美好的眼光去寻找同伴时,事情就出现了转机。
我认识了每天坚持写作的体制内老师,坚持在业余时间练习演讲的外卖小哥,准备写书的大三女孩......我在一个演讲俱乐部里,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
心安静下来之后,才能看到小城独特的美好和精彩。第二座大山:无中生有的机会损失感
大城市对很多人都意味着机会、高薪与飞速发展,回到小城之后,我总觉得自己会失去很多我意识范围之内无法考虑到的东西,比如成长的机会,见识和格局,我担心自己会被安逸的氛围所同化。
我也曾一度因为这些想象出来的机会成本而扼腕叹息,但这些都只是避免真正思考和有效行动的借口。
回到小城之后,依然有很多链接优质资源的机会可以主动去创造。
例如我在北京听过两次《好好思考》的作者成甲老师的分享会,我特别崇拜他,却都没敢主动链接。反而是回到重庆之后,因缘际会通过成甲老师社群的运营官引荐,和成甲老师在重庆见了面,得到了他很多的指点。
曾经在北京认识很多优秀的人,也因为缺乏深度的交流并没有形成真正的人脉。反而是回到重庆之后,通过频繁真诚的链接,才真正建立起了高质量的社交圈子。
机会并不存在于特定的某个城市,重要的是自己在所处的圈子里,能提供什么价值,能拿到什么成果。第三座大山:无所适从的成长孤独感
回到小城之后,和北京的同事、朋友就渐行渐远了。
像我这样没有固定上下班时间、没有固定工位,身边没有同事,还流窜在各个咖啡厅、自习室、图书馆办公的数字游民,在朋友眼中,多半算个“异类”。
人们总是在思想上不屑于他人为伍,但是在行动上却害怕自己与众不同,我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孤独和迷茫。
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会不会太野生?没有大公司的约束,我会不会长歪?我的工作抗风险能力是不是太不好......
但随着工作成果的积累,特别是在回家乡的第2年,收入就达到了之前工作的3倍,我向自己证明了当初的选择并没有错。我也意识到孤独是每一个为自己事业奔走的人,必须要接受的一种状态。
在孤独当中,需要找到一个人的秩序与热闹。一个能够与孤独共处的人,也是他热爱生活的最好表现。
在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利弊权衡之中,我选择直面心中的三座大山,跨越桎梏之后,内心坚定的力量才油然而生。
很多人曾经问我,是出于什么动力,让我这样拼命折腾?
我坦诚地讲,其实是因为恐惧:我害怕平庸和混乱,我害怕自己不能提供真正的价值。
是这份恐惧,让我每一次都能完成超预期的交付,获得晋升,但同时也消耗着我的巨大能量。
2020年,我面临从兼职到全职状态的转变,为了快速证明自己,我每天都在超负荷工作,这导致我的身体健康出现了危机。
先是得了腰椎间盘突出,隔了一段时间又莫名其妙的张不太开嘴巴,后来才知道是因为精神压力、作息不规律导致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那一年我基本上没有出门社交,吃不好、休息不好,每天不修边幅、脾气暴躁、还跟当时的男朋友分手了......
浑浑噩噩的生活让我一度面临崩溃,是一段话狠狠地击中了我,也让我重回清醒。
「如果把生活想象成一场五球杂耍的游戏,这五个球分别是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诚信。你把球抛到空中,游戏就开始了。有一天,你会发现工作是一个橡皮球,如果掉到地上,它会弹回来;而其他的四个球——家庭、健康、朋友、诚信一一都是玻璃做的;一旦掉了下来,就会磨损、破裂甚至摔个粉碎,到时再后悔已来不及了。」
那段时间让我认识到工作对我来说真的很重要,它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岗位,更是一种自我的延伸,也是我安全感的来源。但在事业和健康、亲密关系之间出现冲突的时候,我应该学会取舍。
在事业与生活的这道选择题中,我学会了更加珍视眼前那些“玻璃球”。
如今的我,住在离爸妈1个小时车程就能到的地方,可以经常回去看看他们;新的感情很顺利,我们一起养了一只呆萌的矮脚猫,隔三差五去江边散步谈心,周末一起去各种书店和咖啡厅学习办公,每个月去打卡一家不同的火锅店......这样有趣有盼的日子,就是我对幸福的定义。
不是所有人都要逃离北上广,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回到家乡。选择是深思熟虑的欲望,努力是持续行动的勇气。诚实面对自己,以及坚持行动,才能把你的选择变成最好的选择。
与所有的异乡客、还乡人共勉。
如果你对婷婷的经历和故事感兴趣,欢迎你扫码添加下方微信与她链接,并备注“为友”。
微信号:ZTTbright
为友社群聚集着像婷婷一样的有趣人类,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 为友社群 ⬇️
求职/转型/搞副业,
1000+会员伴你找到理想之路!
⬇️
点击关注 ⬇️ 为友公众号
领取3w+字的《职业原力分析模型》
好的文章值得被更多人知道。
欢迎你转发文章至朋友圈!
点击在看,给为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