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发射向来属于高风险项目,中国的航天发射凭借着高成功率在全球声名远扬;相较于成功发射,失败反倒显得尤为罕见;6 月 30 日,中国河南巩义就出现了一起火箭一级发动机坠落并起火的事故。
据相关媒体报道,不久前,由民营企业“天兵科技”研发的“天龙三号”运载火箭的一级发动机九机并联动力系统,于河南巩义市的综合试验中心实施了热试车;依据该企业通报的信息,此发动机点火试车取得成功,推力达到 820 吨,然而由于发动机的地面固定装置失灵,原本在地面试车的一级发动机竟然发射了出去。
火箭升空后,控制系统关闭,火箭发动机坠落于试车台 1.5 公里外的深山中,燃料爆炸所产生的巨大火球直冲向天空,犹如一朵小型的蘑菇云,把周边居民吓得不轻,值得庆幸的是,尽管爆炸极其剧烈,不过因其远离市区,并未造成地面人员伤亡。
由于没有固定妥当,原本的地面试车演变成了“空中惊魂”,这在中国航天史上或许是破天荒头一遭。诚然,这只是一家民营企业,无法代表中国航天技术的顶尖水平,但我们依然需要去总结并汲取教训。
当下的首要任务就是汲取教训、强化对民营航天企业的管理。随着航天领域向民营企业开放,中国涌现出诸多民营航天企业,这些企业的质量良莠不齐,而航天技术鉴于其特殊性质,牵涉到众多易燃易爆品的储备、运输与管理,倘若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发悲剧。1980 年,苏联“东方”号运载火箭在发射前,由于未遵循安全的操作手册,致使运载火箭发生爆炸,该事故导致 48 人死亡、87 人受伤,这便是“操作不规范、亲人泪两行”的真实写照。
而此次“天龙三号”运载火箭事故,因未固定好致使地面测试变成了“升空”,若将此放在国家级航天机构身上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起码经常犯下低级错误的印度都未出现过类似情况。
所以当民营航天企业如潮水般涌现时,我们更应当加强对这些企业的安全管理,这不单单是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负责,也是对企业负责。
当然,我们也不应因一次失败就停滞不前,不能将所有的民营航天企业全盘否定。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民营企业能够作为官方航天机构的重要补充,在遵循安全规范的前提下,民营企业确实能够大有作为,例如目前中国可重复利用的运载火箭便是由民营企业研制的。
我们应对本国航天企业的某些失败经验持有一定的包容度,此前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时常失败,网络上不是有人呼吁,对其“保持宽容”吗?那为何对我们自己的企业就不能如此呢?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这一目标不会有任何改变。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难免会有一些失败和教训,只要我们能够汲取教训,我们的航天事业定然不会辜负人们对它的期望!天鹰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