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海军陆战队的155mm车载加榴炮,差异何在?




随着军事技术的不断演进,解放军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在火炮装备上展现出明显的差异。陆军以122mm口径的火炮为主力,而海军陆战队却紧锣密鼓地加装新型的155mm车载加榴炮。这一差异究竟是源于何因呢?

炮兵体系的精妙布局
要理解这一差异,首先需要对解放军的炮兵体系有所了解。陆军的炮兵体系包括集团军属炮兵、旅属炮兵、营属炮兵以及步兵伴随支援火炮。集团军属炮兵主要装备152/155mm加榴炮和大口径远程火箭炮,而旅属炮兵则主要装备122mm榴弹炮和火箭炮。
这一体系巧妙地实现了口径、打击距离、毁伤能力的依次衔接,为不同作战任务提供了灵活的火力支援选择。

合成旅的多样需求
解放军陆军机械化合成部队的建设着眼于执行不同任务,适应不同战场地形条件。重型合成旅适用于平原地区,而轻型、中型和山地合成旅则分别装备各种履带底盘和122mm榴弹炮,以满足机动、信息化和防护等不同需求。
其中,重型合成旅的07式122mm自行榴弹炮以其优异的机动性和一定的装甲防护能力,满足了进攻火力的要求,形成了陆军炮兵支援的坚实基础。

海军陆战队的独特需求
然而,海军陆战队在两栖登陆作战中面临着独特的挑战。文章指出,解放军海军陆战队并未装备专属的军属炮兵旅,而是通过配备PCL-181型155mm车载加榴炮来满足其火力支援需求。
这一选择的背后,既有登陆场地地形条件的限制,也考虑到在抢滩过程中不宜将整建制的炮兵部队投入,以避免拖累进攻速度并占用登陆场地。此外,155mm车载加榴炮在对付混凝土工事时表现更为出色,符合海军陆战队在敌占区执行进攻任务的需要。

PCL-181型:新时代的火力利器
PCL-181型155mm车载加榴炮,这是解放军最新一代的大口径压制炮兵火器。采用了万山特种车底盘,机动性远超前代,战斗全重仅25吨,而射程达到70公里,超越了前代的PL-66式加榴炮。这一现代化火炮的装备,不仅提高了海军陆战队的火力支援能力,也为加强对台军事斗争的准备提供了有力手段。
综合分析,陆军与海军陆战队在火炮选择上的差异源于其各自的任务需求和作战环境。陆军注重机动作战,而海军陆战队在两栖登陆中需应对有限地形条件和特殊战场需求。通过不同口径的火炮,解放军构建了灵活多样的炮兵支援体系,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战场情境。 PCL-181型155mm车载加榴炮的引入,更是在适应现代化战争需求的同时,强化了我军对台军事斗争的实力。感谢您的支持,欢迎点赞评论加关注。天鹰分享……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