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终都会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
传统治疗方式的限制,使心力衰竭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头号杀手”。干细胞疗法的出现,无疑给心衰患者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心力衰竭的病因
作为我国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心衰竭的患者已高达1210万,而发病率仍在逐年增加。研究发现,在45~94岁,每增加10岁,心衰发病率就会增加一倍。心衰病患往往反复入院治疗,5年内的死亡率高达60%,与恶性肿瘤水平相当。
▲各种重症心血管疾病共同转归为心力衰竭
目前心衰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介入手术等,能一定程度上减缓疾病进展,但治疗预后大多不良;心脏移植是目前根治心衰的唯一方法,但因供体来源稀少、自体免疫排斥等因素的限制,临床应用受限。
大多数心力衰竭由心脏病发作导致心肌死亡所致,因为心肌无法再生,所以受损区域被瘢痕组织代替,瘢痕组织不会收缩,进而使心脏丧失功能。干细胞可帮助重建受损心肌并恢复心功能,是心力衰竭治疗的新兴疗法。
干细胞治疗心力衰竭
美国得克萨斯心脏研究所曾招募565名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干细胞治疗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
该干细胞疗法针对因射血分数低导致的慢性心衰,通过提高心脏泵血能力和降低心脏病发作或中风风险而使患者受益。
对于接受治疗的患者,其在减少心血管死亡方面效果明显。
在平均30个月的随访中,干细胞治疗将患者们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发生率降低了58%,而在具有高水平炎症血液标志物的患者中,益处上升到75%。此外,参与试验的患者同时接受了常规治疗,这表明细胞疗法与最先进的心力衰竭药物具有协同作用。
研究结果揭示了干细胞疗法的机制,这些细胞具有全身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通过减少炎症、增加微血管流动和增强心肌来发挥治疗效果。
在心脏局部,干细胞可保护心肌细胞免于死亡,并改善血液流动和能量。在全身的大血管中,干细胞减少了斑块的不稳定性,而斑块是导致心脏病发作(急性心肌梗死)和中风的原因。
干细胞治疗心衰的作用机制:
■ 分化为心肌细胞
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体外能分化为心肌细胞、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帮助重建受损心肌。
■ 分化为新生血管
研究发现干细胞可以分化成新生血管,这有助于提高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
■ 旁分泌机制
移植的干细胞可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化学趋化因子、生长因子或微粒进入周围组织,促进再生过程,进而提高了心室功能、改善灌注、促进心肌修复。
▲干细胞旁分泌机制
干细胞治疗是目前心脏疾病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直接向受损的心脏组织注入具有再生能力的干细胞,可以促进心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改善心脏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这一治疗方法的成功不仅为心力衰竭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医学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