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美国首富,把自己冷冻50年,原计划2017年“苏醒”,成功了吗


         
 
1967年,一个寒冷的冬夜,一个美国富豪作出了艰难的决定:把自己冷冻起来,期限是50年。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事情得从两年前说起。
“亲爱的詹姆斯,我们很遗憾地通知你,你时日不多了,好好和家人告别吧。”
1965年的一天,詹姆斯·海勒姆·贝德福德呆坐在医院长椅上,捏着医生给出的“死亡通知书”,心如晴天霹雳。
时光回溯到1893年,这一年,美国举办了芝加哥世博会。也是这一年,一个小男孩在马萨诸塞州一个富裕家庭出生。
他还不知道,他的名字——詹姆斯·海勒姆·贝德福德,注定会载入史册。

备受父母宠爱的贝德福德,他天生聪慧,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对于科学有着抑制不住的热爱,同时还喜欢心理学,从小到大成绩出类拔萃,是同学们公认的学霸。
大学毕业后,贝德福德不负众望,成为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教授,活跃在美国学术前沿,他的课备受学生欢迎,每次上课教室里人满为患,很多学生慕名而来,只为一睹贝德福德的风采。
在事业上升的同时,贝德福德迎娶了一见钟情的女友,过上了郎才女貌、夫唱妇随的甜蜜生活。春风得意马蹄疾,贝德福德觉得自己已经人生无憾了。    
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多久,他的妻子就病危了。
临死前,妻子紧紧抓着他的手,满眼的不甘,在贝德福德心里投下巨大的阴影。若干年后,贝德福德痴迷研究冷冻技术,妻子的辞世成为了最初的诱因。
伤心欲绝之下的贝德福德,感觉再也无法待在大学这个纯粹的象牙塔了,他辞去让人羡慕的教职,开始创业。

若干年后,后人谈起贝德福德,对于他的狼性投资风格和眼光独到,依然膜拜不已。他抓住几次重要机会,该出手时就出手,在投资市场押上全部身家,每一笔都赌赢了,创造了自己的商业帝国,成为美国富豪金字塔尖的人物之一,被很多人认为是美国首富。
创业过程中,妻子离世的悲伤渐渐被抚平。更幸运的是,他遇上自己的第二任妻子,他又相信爱情了。
走出阴霾的贝德福德,与第二任妻子一共生养了五个孩子。在外人看来,他足够幸福了。但是,首任妻子病逝时的目光,时不时就打在他心上、隐隐作痛。
机缘巧合,有一天,贝德福德读到罗伯特·埃廷格那本关于现代人体冷冻学的书——《不朽的前景》。他接收到一条信息:按照人体专家观点,人就算心脏停跳、呼吸停止,只要大脑细胞与身体还活着,就能按下死亡的暂停键,人就不算是真正的死去。
掩卷之余,贝德福德激动得彻夜未眠。在积累了巨额财富后,他终于知道自己的使命了。
在现有医学技术还不足以攻克绝症的背景下,贝德福德决定,把自己工作重心和投资重点都转移到人体冷冻技术研究上,他重金押注、巨额投入,只为给将来人类战胜绝症提供等待的机会。
可惜还没等到研究出成果,一张晚期肾癌的通知单,就递到了贝德福德手上。    
“医生,我还有希望吗?我不缺钱。”
捏着这张烫手的“死刑宣判书”,贝德福德不甘心。医生只是怜悯地摇了摇头:“晚了,癌细胞已扩散到了肺部。”
不愿接受,悲痛,歇斯底里,深夜烂醉,沉默发呆,不吃不喝,寻找偏方,不放弃,失望,重燃信心,再失望,直至绝望。如同每个人面对绝症的反应,贝德福德经历了这一切,直到身体每况愈下、万念俱灰。
终于,在1967年一个寒冷的冬夜,贝德福德决定面对现实,他把妻儿们召集起来,宣布了决定。
贝德福德决定,捐一笔巨款给一个美国知名人体冷冻研究机构,由人体冷冻机构将自己冷冻,等将来技术进步后,他将重新“复活”接受治疗。他还是没有向现实投降。
那么,到底多少年后“苏醒”呢?深思熟虑后,贝德福德的选择是:50年。他想,50年后是2017年,21世纪都过去17年了,人类应该早就攻克癌症了吧?
就在这个决定宣布不久,时间来到1967年1月12日,这一天是贝德福德的忌日,他的身体很快被冷冻起来,储存在液氮保持-130℃的低温环境,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实施“人体冷冻”术的人。

然而到了2017年,贝德福德的心愿达成了吗?
如你所知,贝德福德失算了。直到今天,人类对于多数癌症都还束手无策,更不要说晚期胃癌。谁也不敢让贝德福德解冻,他依然躺在一家叫阿尔科生命延长基金会的冷冻罐里。
更不幸的是,尽管贝德福德身体保存良好,研究人员却发现,他的脑组织已死亡,哪怕将来医学进步了,也很可能无法被唤醒。    
而且,人体冷冻公司只负责冷冻,不负责解冻,现有解冻技术并不能保证让人苏醒。一副肉身要想复活,还须重新输入血液与水分,至今没有成功案例。
全世界像贝德福德一样选择冷冻的人,目前一共250多位。对他们而言,人生一直是“凛冬将至”,他们还将在冰冷的世界中继续等待。
对此,我们也只能表示祝福。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