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张爱玲用稿费换了二两金子,还给母亲:“二婶,我心里一直过意不去”。母亲听了后,泪流满面。母亲临死想见她,她却拒绝了,只寄去了一百美元。张爱玲与母亲的关系,实在令世人唏嘘。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出身名门,接受的是新式教育,会跳舞,会说英文。她嫁给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后,过得一直很压抑。张廷重是典型的败家子,一身的臭毛病。黄逸梵看不上张廷重的颓废,张廷重看不上她的轻佻,两人婚后经常吵架。忍无可忍之后,黄逸梵撇下两个孩子,和小姑子一起离家出走,去了英国。那一年,张爱玲才4岁。母亲不在身边的日子,张爱玲过得有多辛苦,不言自明。
后来,黄逸梵回来了,第一件事就是向张廷重提出离婚。两人离婚后,张爱玲和弟弟留在了家里,母亲搬走了,和小姑子住在外面的公寓里。很快,父亲张廷重再婚了。继母到来后,张爱玲的日子渐渐不太好过。因为她有时会跑去找母亲,父亲十分生气,他认为黄逸梵会带坏了孩子。一气之下,父亲打了张爱玲一巴掌,还把她关起来,这一关就是半年。中间张爱玲得了痢疾,要不是佣人偷偷照顾她,她早就死了。为了逃离这个让人窒息的家,18岁的张爱玲大半夜偷偷逃到了母亲黄逸梵家。“你是要读书,还是嫁入?”黄逸梵问张爱玲张爱玲选择了读书。黄逸梵显然很满意女儿的选择。尽管手头不宽裕,黄逸梵还是尽心栽培女儿。找一对一的家教,教张爱玲英文;她还亲自教张爱玲教她如何走路,如何待人接物,如何看人眼色。然而在成为淑女这条路上,张爱玲显然没有天分。她无法达到母亲的要求时,母亲就会大发雷霆:我懊悔从前小心看护你的伤寒症,我宁愿看你死,不愿看你活着使你自己处处受痛苦。母亲经常乱发脾气,而且话语间流露出,为了张爱玲,她牺牲了很多。黄逸梵挂在嘴边的话通常都是:“好久没打牌了,都是因为你”,“好久没买新衣服了,都是因为你”。
母亲强烈的付出感,让张爱玲喘不过气来。花着母亲的钱,就意味着要忍受她的坏脾气,承受她的指指点点,接受她的控制。这让敏感的张爱玲实在难受,那时候她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早点离开这里。1938年,张爱玲去了香港读书,挣得第一笔奖学金800块,她就给了母亲。没想到母亲看都不看一眼,说了句,放那里吧。第二天,母亲就在牌桌上把这800块输的一干二净。再后来,张爱玲回到了国内,开始靠卖文为生。她拼命的写稿,拼命的赚钱,她跟姑姑说,她一定会把母亲在她身上花的钱全还给母亲。以后她就不是自己的债主了,就不可以再对自己品头论足、挑三拣四。1948年,张爱玲终于赚了一大笔稿费,她把攒了这些年的钱,兑换成2根金条,递给母亲,“二婶,我心里一直过意不去”,话里透露着决绝和客套。母亲听了这话,立刻明白了张爱玲的意思,她哀戚地说:“就算我是个对你好过的人,你也不必对我这样!”张爱玲听了后,内心没有一丝波动:“就算你不收,也只有这么多了。”这次见面之后,黄逸梵去了欧洲,之后再也没有回国。张爱玲在1952年去了香港,之后又去了美国定居。1957年9月,远在英国的黄逸梵病倒在昏暗的地下室里。油尽灯枯之际,她给女儿张爱玲写了一封信,说:“我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见你一面。”张爱玲接到信后没有去,只是寄去了100美元的支票。
就这样,黄逸梵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孤独地死去,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不久,张爱玲接到了黄逸梵托人送来的小行李箱,里面是黄逸梵全部的遗产,里面除了张爱玲小时候的照片,还有几件古董。1995年,张爱玲在美国一个小公寓里去世,死后7天才被人发现。这样的结局,与母亲黄逸梵惊人的相似。张爱玲一生都在逃离母亲,都在与母亲抵抗,最后她的人生,却处处都像极了母亲。母女二人的镜像人生,正应了那句话,你和母亲的关系,就是你和世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