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我终于明白存钱的意义!


今天想来分享一本书《小岛经济学》。

这本书是我看过的经济学书籍中,最通俗易懂的一本。
也是这本书,让我更深刻地明白了储蓄的意义。
在分享存钱经验和经历的过程中,我收到过很多疑问——
大家都像你说的一样不花钱,经济怎么办?
都等着吃利息,劳动谁去?
这也不买那也不买,光有存款,活着有什么意义?
这些疑问,书里都给出了答案。
·
1)想要提高生产力,就要有剩余资产(存款)。
网上有一句很出名的鸡汤:每天忙着工作的人,是没有时间思考怎么赚钱的?
是思考怎么赚钱,还是学习新的技能提高生产力,都需要有空闲的不工作的时间。
早前看过一本书说,很多厉害的人,每隔几年就会拿出一段不工作的空闲时间来规划和思考人生。
想要有这段不工作的空闲时间,就要有积蓄。
这也是储蓄的意义之一,通过一时的忍耐,获得剩余资产(存款),让我们可以有一段不工作的时间去提高生产力。
生产力的提高,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
所以说,存钱不但不会阻碍经济发展,反而可以推动经济发展。
相反,没有积蓄的人,是很难有时间去提升自己的。
赚钱、花光,再赚钱、再花光,你就得一直赚钱一直工作。
就像《贫穷的本质》里的穷人一样,他们陷入贫穷的循环,并不是不够勤奋不够努力。
而是因为没有盈余的钱让他们停下来思考一下怎么改变现状,怎么提升自己?‍‍
没有盈余是可怕的。
企业没有盈余,就没办法更新设备、研究新产品。
个人也是一样的。
·
2)提高生产力后,更容易产生剩余资产。
通过减少消费,延迟满足,获得时间和金钱的盈余,从而有时间和金钱去提高生产力。
反过来,生产力提高之后,赚到手的钱就可以多过需要消费的钱,从而更容易存下钱。
随着存款增加,我们将更有余力去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去实现自己真正想实现的价值。
这是一种正向的流动。
很多人,包括我,除了养家糊口之外,也想做一些更有意思也更有意义的事情。
就我所知,很多实现财务自由的人,并不是只等着吃利息而完全不工作。
他们只是比我们更有能力专注于自己的梦想,而不仅仅是赚钱糊口。
·
3)有剩余资产的人,在无形中帮助了更多人。
有剩余资产,意味着有剩余时间,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去提高生产力。
提高了生产力的人,通过身体力行或者文章、演讲、短视频的方式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身边其他人。
这是直接使很多人受益了。
有剩余资产的人,只要不是把剩余资产变成现金藏在床底,他的钱就是在流通的。
人们把盈余的钱存在银行里,银行才有钱贷给想要增加设备或者研究新产品的企业和缺钱的个人。
人们把钱投入股票或债券市场,也是在给企业注资。
这些都是间接帮助到了他人。
所以说,存钱不仅有意义,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很多人担心存钱之后,大家就不消费了。
这怎么可能做得到?
只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就足够延伸出很多消费需求。
更何况,又有多少人愿意止步于满足基本需求呢。
存钱和消费从来就不是完全对立的。
我们只是把钱花在自己认为更有价值的事情上罢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