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坠落的审判》在北大校园首映,导演一下飞机就来到现场,主持人是陈铭(武大讲师),对谈嘉宾有戴锦华(北大中文系教授)、董强(北大法语系教授)。
这个电影,带点悬疑色彩,主线是对丈夫坠楼事件的调查,其主题,就是女性主义议题,探讨婚姻生活和社会性别结构。
很多人说,为什么不就是导演和女性主义学者、电影学者戴锦华的对谈?
不,不行的,那怎么行?必须加入丰富多彩的性别声音呀。
而加入陈铭、董强,这个主题,这个对谈配置,注定要翻车。
因为,在地大物博的我国土地上,活跃着太多好为人师、喋喋不休的高知型中年男士们。
想让他们有时候安静些,谦逊些,听听对方怎么说,而不是强硬输出,疯狂辩论,展示自我,嘴巴不停叭叭叭,做不到的。
一个喋喋不休、高高在上了几千几百年的群体,让他们闭嘴几分钟,他们会觉得“非常不理解”,“非常不舒服”。
微博里,很多现场人士整理了这两个精英高知男的言论集锦。文字,视频,很多,感兴趣的可以去“观摩一下”。
中年男教授董强一开口就是,我看这个片子这么好,以为是一个上了年纪的女性导演,没想到,是个这么年轻漂亮的导演……
以及,之后全程diss这个电影的“女性主义立场”,而自己一开始,就立一个性别对立的议题。还大谈特谈什么“法国文学里坠落这个词的宏大意象”,讲了5分钟之久,一旁的戴锦华实在忍不住,淡淡说了一句,“不就是跳楼么。”
陈铭不像是一个主持人,更像奇葩说上身,自我意识过剩,自我迷恋强烈。
他一个人,洋洋洒洒,起码提问了导演两次关于她的婚姻问题,暗示电影与其的关系。甚至自己在那里写起论文,“真”是什么意思,“像”在佛学里是什么意思……
学生们忍不住大喊,“让导演说!让导演多说!”
北大学子里,是有真的猛士的,为他们点赞。
很多人说,全程只有戴锦华,是见过世面的样子,云淡风轻,不疾不徐,可能冷笑和叹气都藏在心底。
戴锦华的几次发言,学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陈铭和董,肉眼可见地尴尬和不服。陈铭的提问,有引战嘉宾的嫌疑,董教授则说,“我不知道你们为什么给出那么热烈的掌声啊……你们应该再看一遍,如果你们都是这么看电影的,那我很失望……”
戴锦华及时截住他的滔滔不绝,“我的想法不值得这么反驳,可以不用浪费时间。”
是啊,导演茹斯汀一下飞机,就是来聆听两个男主持和男教授,来展示他们停不下来的,了不起的思想和水平么?(还坚持否定导演自己明说了的议题)
礼堂里的学生,是来听他们俩喋喋不休的么?
陈铭最后的道歉,也很鸡贼,说观众的愤怒“无论是针对我们的发言还是针对我们的性别”……到最后,他还在阴阳怪气。
这两个人的问题,是群体和时代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他们在说,他们在写,他们在定义,他们在评论。他们的感受,是占据中心位置的感受。他们的思想,是一定正确的思想。
但,时代变了,社会变了。另一群人的感受和思想,另一群人的处境和生活,也需要被正名,被看到,被尊重。
所以年轻人开始不满,“闭嘴吧”,“下去吧”,“你真的不知道你为什么被骂?”
只要有人以为,他们会永远高高在上,那么就有被打碎的那一天。
不服?忍着呗,历史的车轮依然滚滚向前。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