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蕾很年轻时,就以《十七岁不哭》和《少年天子》大火,但后来,因为执着于表演,她失去了“爱情”。
同为演员的男朋友,按她之后在采访里说的,“有点小心眼”。
但失去也没什么,爱情这件事,置身其中时,非他不可。可人的一生,充满着发生很多次爱情的可能,每一次,都是“非他不可”。
所以,“失去”算什么呢?失去,预示着其他无限多的可能向你敞开了。
但陷入爱情的青春,是无比迷茫的。
电影里,年轻的郝蕾坐在落叶翻飞里,写着信,“我只想生活得强烈一些。”
强烈,激烈,真实,锋利。这些都是属于郝蕾的词。
许多人都默默有个共识,郝蕾的演技,她是国内电影界最被低估的女演员。
这个性格激烈的女生,少年时就说,“我要让我的名字出现在中国表演教科书上。”
其实差不多做到了。
看过她的表演,你会理解什么叫做演员。那是一种全然的接纳和敞开,敞开自己,接纳所有情绪的燃烧或压抑。
《浮城谜事》里徘徊在冷静和疯狂边缘的女主人,《亲爱的》失去孩子的母亲,《黄金时代》里的女作家丁玲……
“郝蕾是用灵魂在表演”(孟京辉)
“郝蕾的表演让我们找到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在电影院里偷偷哭一场,灯亮后继续当强者。”(贾樟柯)
✏️
是啊,大家都争先当强者。而郝蕾无论是在艺术生命,还是在现实生活里,都无所顾忌地充当着一个叛逆者,头破血流者。易立竞曾问她,对之前的选择是否后悔?她说,没什么可遗憾。重新选一次,她还会那么选。
婚恋中,她两次结婚离婚。第二段婚姻是和一个圈外普通人,生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7年后,和平分手。
也能看到她的成长和成熟,她在声明里写,“从前我们从朋友变成夫妻,现在我们从夫妻做回朋友……人生的长河里没有哪一种关系能去丈量人存在的意义。”
很多表演类综艺请她,她都是不留情面,直言不讳。因为,她从来不是名利场上的人,她始终是一个坚守艺术阵地的人。
许知远问她,什么是好演员的标准,她说,“是内心的绝对敞开,你来伤害我吧。”
她自嘲,也无比自信。
“作为一个女演员,我已经胖成这样了,我还是非常自信地坐在这里,因为我的演技是谁也拿不走的。”
人们可以指指点点很多,但谁都得承认,她绝不庸俗,绝不世故!
《十三邀》的对谈,她无比真诚,说起童年伤痛,情感忽略……几次落泪,许知远为了保护她,甚至主动打断说,“私下聊”。
这就是她,激烈,真诚,不设防。
如今的郝蕾,和父亲关系缓和,对自我,对人生,对孤独,也有了更透彻的认知。
“人必将孤独,一定要把理想跟孤独挂上钩的话,是孤独赞助了理想。”
大四那年,她扮演了实验话剧《恋爱的犀牛》里的女主,明明。
前几天还提过,吴越是最初版的明明,是个“柠檬味”的明明。可郝蕾,是个热情如火,热带花火一般的明明。她和段奕宏搭档,舞台上的爱恋,冰水,拥抱。她穿着红裙子,唱着歌。
编剧廖一梅说,郝蕾和明明很像,“特任性的劲儿”,那种“身体里的能量、欲望、荷尔蒙,所有一切对世界的企图……”
这其实就是青春,是真实,是生命力。
它如此激烈,炙热,珍贵,令我们所有人怀念。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