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热辣滚烫》,一直看到最后一行彩蛋完毕,是她的体重备忘录。
1月份到11月份,最后一句写着,“未来怎么快乐,怎么来哦,你只活一次,对吧。”
首先说说电影。
最后20分钟的比赛画面,从走廊开始,到站上擂台,有现场,有回忆。
这一段,很燃,也很沉静。
大家从开场的哈哈笑,到这里,全都沉心静气。
贾玲被对手撂倒在台上,镜头闪回和缝合了之前的一些细节,“原来如此”,人物和情绪的饱满度,被提亮了很多。
在我的(重点:“我的”)观影体验和评价里,这时,电影已经可以上升至4星,最后再加一星,是打给贾玲这个人。
打给她用肉身用真诚做出的一部电影,
打给她传达出的一种精神,
打给这个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的女生,一步一步,变得更好,更强。
✏️
电影不仅是幕布上的画面,影评里的分析……
电影是一种现实力场的全方位融合。
贾玲有那个实力,有那个能力,把自己融入到整部电影里。她本身的经历和蜕变,就是电影的一部分。
她引起的讨论,争论,辩论。她激励的人群,她激怒的人群,都是这部电影折射出来的当代众生相。
我从中得到的,是感动和震撼。
那个春夏秋冬的转场,贾玲日复一日地训练,身型从臃肿到敏捷,动作从迟缓到凌厉,表情从痛苦到坚定。
这种行动力,是我欠缺的,让我深深钦佩。(虽然我也号称热爱跑步……)
那个走廊的画面,戴着拳击手套的贾玲,和玻璃窗倒影里的以前的贾玲,对视,微笑。
从前的贾玲,停留,看着现在的贾玲,走上擂台。
看采访,现在的贾玲,穿着一身黑色休闲正装,聊着自己的创作和心路历程。
她表情沉稳,声线柔和。
“那段走廊(通往比赛擂台)的设定是12米,这12米,这条路,不是1年才走到,也可能是42年。”
电影里的杜乐莹,消沉又懦弱,几乎被每一个她真心对待的人伤害,但她总是“行吧”,“好的”,“好我当你伴娘”,“我爱吃牛蛙”,“好我晕倒”……
现实生活中,贾玲也有同样的感受吧……以前写过一篇贾玲的故事,她在舞台上“扮丑”,搞笑,被戏谑,不被身边的人理解。
这些,我觉得,都被她用这部电影,用之后帅气凌厉的拳击动作,挥出了漂亮的一拳。
“她不是变瘦了,她是变强了。”
这部电影不是讲减肥,不是讲拳击,“我就想让观众看到一个人她很积极的样子,她开始爱自己的样子……我就想这个人要变得更坚定,自信,从容。”
“我很为自己骄傲,冲镜子给自己竖了一个大拇指,过去的自己,现在的自己,这两个人都值得。”
12米通往挑战的走廊,1年的刻苦蜕变,42年的每一个自己。
擂台上的杜乐莹没有赢,但她真正拼尽了全力,所以她发了朋友圈,昂着头,骄傲地说自己赢了。
每一个尽了全力的人,都可以告诉全世界,我赢了。
赛后的夜晚,乐莹挂着拳击手套,一个人走在树下,挥拳,出击,奔跑。
她那么平静,又那么酷。
至于其他的,什么结果什么争论什么评价,让我们看着世界微微一笑,像乐莹那样说一句:“看心情”。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