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的故事,让太多人感动,看到一些报道,我甚至想哭。
我甚至觉得,因为有姜萍,以及姜萍老师这些纯粹的人,而且人们也都是由衷敬佩,说明我们人类还是有希望的……
因为我们从内心深处,依然热爱和敬仰那些智慧、热情、纯粹与清澈的生命力。
17岁,中专生,自学高数两年,全球比赛第12名,父母都是普通农民……
这些词组合起来,闪耀出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天才数学少女姜萍。
对我们大众来说,她就是个天才。她不是出生在海淀,不是自小读名校,没有四年级就去南极考察,她甚至没有足够的外界信息量,帮助她对人生做出“合理的”选择。
她的中考分数,是可以上高中的。
但是,据说涟水中等专业学校可以免学费,有补助(这些政策也值得点赞,包括招聘高学历老师),她选择了这所中专。
幸运的是,她遇到了数学老师王闰秋。
王闰秋是江苏大学数学硕士,姜萍是他的第一届学生。一考试,150分满分,第二名60分,第一名姜萍130分……
于是,武侠小说开始了……
两个喜欢数学的人,一个师父,一个徒弟。王闰秋给了姜萍很好的引导,告诉她学习哪些教材,推荐书目,鼓励她思考……
为了看懂英文的《偏微分方程》,姜萍一边查字典一边学习……
就像姜萍在采访中说的,数学对于她,就像一个好朋友。她很享受解题的过程,解不出来就会很痛苦。
王闰秋老师说她是勤奋型的,我们普罗大众觉得她是天才型的。
也许对她自己来说,她就只是喜欢和数学这个好朋友一起玩耍,一起探索,一起走迷宫,一起攀越一个个思维高峰,穿越头脑里的灿烂极光……
内心有真正热情的天才,她们/他们本身,就像一团喷薄欲出的红日,巨大的能量和生命力,注定会冲破地平线。
✏️
这次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第一届的金奖名单里,就有北大数学韦神韦东奕。
这次预赛难度也很大。名单里的前排,放眼望去,几乎都是北大,清华,剑桥,普林斯顿这样的名校,姜萍和她的学校,真的就像名门宗派里,一支静静的水姜花……
搞笑的是,因为姜萍排名第12,很多人注意到了排名第13的刘奔。
这下好了,关于这个比赛的含金量和难度,有了参照物……
知道刘奔的人说,大神也不知道他有一天变成了“刘十三”……刘奔现在是中科院博士,他的数学成就如图:
面对人们调侃,刘奔还回应了。
他说,姜萍小朋友很有实力,觉得她很聪明也很有潜力,“但是她对数学的热爱和勤奋坚持的精神,更让我感到欣慰,更有尊敬之意。经天纬地之才,气吞山河之志。”
预赛第59名的南开大学学生曹天予也说,初赛很难,对于姜萍的成绩,他感到“非常震撼”,“对我来说,震撼程度相当于,美籍韩裔数学家许埈珥20多岁才开始学数学还能拿到菲尔兹奖。”
很快就要决赛了,据说决赛专业性特别强,涉及范围也很广,从本科课程一直到博士生课程。
希望姜萍继续在决赛取得好成绩。
无论怎样,世界的大门,已经为她敞开,她才17岁,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和想象。
想起康德那句话,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让他越是凝神思考,越是惊奇敬畏,那就是: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对人类充满爱,却在二战时失望自杀的作家茨威格,写过一本《人类群星闪耀时》。
茨威格笔下的人类群星,也在康德仰望的熠熠星空里。姜萍是一颗闪亮的小星星,其实每个人,都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星光,再微茫,也在闪耀,这是一定的,请我们要相信自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