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时,演员陶昕然因为一张探春的剧照,还有试镜时的坦然,被《甄嬛传》剧组选中,扮演安陵容。
那种谨小慎微,深沉阴郁,被她塑造得很好。
现实生活中,她其实是直爽和坦率的性格。
今年,39岁的她,却在一档综艺节目的镜头前,泪流不止,让太多人心有戚戚。
这是一档关于母女关系的综艺,聊起童年,很明显,陶昕然并没有与之“和解”。
有一段共同采访,让人压抑。
母女并排坐着,一个明显的视觉对比效果,妈妈陶跃娣气场强势,容光焕发,陶昕然身体内缩,显得弱小。
而有几段采访,是陶昕然单独出镜。
当她一个人时,她就放松了,自然了,说话自信直率,做回了自己。
沙发对谈。
画外音问她,小时候被打过吗?
陶昕然一开始笑着,眼泪涌上来,没有说话。然后她转过头去看着陶跃娣,征求意见。
陶跃娣表示,没事可以说。陶昕然这才开始讲述。
小时候考了98分,被打,因为丢掉了两分。考了第4名,被打,因为跌破了前三,而且陶跃娣认为,“要煞煞她的威风”。
陶昕然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
因为,这个童年的伤痛,是一直没有被看到,被承认,没有得到道歉的……(这次依然没有得到)
陶跃娣虽然也哭了,承认当初有"虚荣心",但她顿了下,说,“各个时期有各个时期的变化和需要……”
总之,还在讲大道理。
要人“改变”,真的太难了。
后面有一段,她们带着陶昕然女儿何陶超市购物,也让人心塞。
何陶想要什么,姥姥就否定什么,“这个我都看不上”。
小女孩想多看看,多选选,陶跃娣不停催促……还故意说“那姥姥打车先走了”。
选东西时,陶昕然说了一句,“你喜欢最重要,何陶。”
陶跃娣也立刻黑脸,“喜欢也明天再弄。”
之后,陶跃娣说,“我就不喜欢她顺着孩子,有求必应。”
她认为,孩子就应该搞些挫折,不能太顺,要增强“抗挫折能力”。
关于这点,是有些人最大的误解。他们把对孩子专注力的破坏,对孩子安全感的践踏,对孩子的否定打压,当作是“抗挫能力”的训练。
其实恰恰相反。
小孩在父母那里,越能得到安全感和肯定,越能被尊重、被回应、被看到,他们长大了,才可能有强大和健康的一个自我。
从小被打压,被否定的孩子,大概率内心很辛苦,需要“努力自我消化和治疗”。
比如郭德纲和郭麒麟。
郭德纲说:“必须要伤自尊。”
郭麒麟却多次在访谈中说,他的“成功”是一种幸运,并不代表父亲的教育方法是对的。
“挫折教育偏多,导致我确实自尊心有点自卑。”
人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语言方式,一旦定型,很难改变。就像陶跃娣之后说的,“我坚持我的观点也是对的。”
但是,陶跃娣无疑也是个很好的妈妈,很好的外婆。
超市虽然闹得不愉快,她也记得伸手拿一瓶女儿爱吃的米酒。
给外孙女准备题目,辅导作业,亲力亲为。(可细节也令人小揪心……)
难得的是,她也在看陶昕然推荐的书,《家为何会伤人》、《培养孩子专注力的60种方法》……(这一点超过很多同时代父母)
陶跃娣笑着说:“我一直都在看,应该有点进步。”
这就是那一代的妈妈,为子女付出,又无意中带去伤痛。
好在,陶昕然非常尊重和爱护女儿,是个新时代的妈妈……
如何去爱,并不是天然的直觉,也是需要学习的。
“家为何会伤人”?这个一代代的困境,希望在我们真正的思考、学习和反省中,将可能的代际伤害,尽可能结束和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