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全城最好吃的一口肉,都藏在让人啧啧称奇的地方。
比如这家隐身在老建筑3楼、默默开了20多年低调老店,有一只每日炭火现烤,皮脆biu汁的烧鹅:
公交站旁,人均不过85元的小店,还在坚持做一道濒临失传的功夫名鸡,刀工细致、吃法讲究:
最离谱的是,偏僻荒芜的停车场,竟然藏着这么一家专业吃鸽大户,足足能解锁超过30种乳鸽吃法!
这3家广州小神店,都至少经营了十几年以上,但大多选址隐蔽,加上作风低调不作宣传,如果不是本地老饕带路,很难摸上门。
今天就带你们看看,号称对吃最严谨的广州人,到底是怎么把一种食材,做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隐于楼上的低调老店
吃一只脆皮爆汁靓烧鹅
一家经营超过二十年的老酒楼,隐于一座低调的建筑3楼,只有附近的老广才懂得摸上门。
看起来只是平平无奇的粤菜馆,但饭点时刻,每桌都会点上一只饱满肥美,皮脆得biu汁的烧鹅。
一看就知道,出品比不少烧腊名店要好:枣红晶亮的脆皮,涨鼓鼓的,入口能听到酥脆的撕裂声,瞬间在颅内炸开小烟花!
不像很多烧鹅因为长时间放置,皮已经收缩坍塌了。
有这样的效果,是因为烧鹅早晚分次入炉,一炉仅烧2-3只,最大限度缩短烧鹅从出炉到上桌的时间,保证新鲜热辣。
从这点就能看出用心。一般餐厅都会选择一炉多烧几只,效率更高,还能省成本。
能准确预估食客的下单时间,依次安排烧鹅出炉,也是老店多年来运营下来的经验优势。
这里用的还是传统炭火,需知道市区大部分烧鹅早已转成电炉烧,风味多少差点意思。
更难得的是,一口下去满嘴油香,鹅皮极酥脆,而肉质还是细嫩多汁的。问了店家,才知道选鹅也很有讲究。
只要毛重约7斤半至8斤的清远黑鬃鹅,还指定达到120日的生长期,并且在养至5斤左右就开始“槽鹅”的(槽鹅就是调配食物让鹅进入育肥的过程)。
这样的鹅肉才会皮肉俱香,肉质不韧不柴,还有足够的皮下脂肪,在烧制的时候让鹅身变得浑圆饱满。
好奇请教师傅,这种体型的鹅,怎样做到既入味又酥脆?
他也大方托出诀窍:一般烧鹅调味,分为“干笼”与“湿笼”(以干料或湿料腌制),但他们是用少见的干湿笼组合,多达30种味料和秘制酱汁,先后次序也有讲究,工艺更复杂,制作时间也更长。
腌制结束后,还有两位师傅专门负责吹气,给鹅做马杀鸡,从鹅身到鹅腿仔细揉搓……不禁感慨人不如鹅
别看每一炉只烧两三只鹅,背后都有四五个师傅紧密配合,从旁照料。
店家之所以敢于展示整个制作过程,是因为即使普通人看完,还是学不会……其中最关键的火候,只能由最有经验的师傅把控。
这位举着电筒的张师傅,已经从业超过三十年,仅是在这里做烧鹅也有二十年的时间。什么时候该加炭减炭,调整鹅身,他用电筒照一照就知晓。
最后出炉的烧鹅,还要浇上滚烫的鹅汁。鹅肉浸润其中,更入味多汁,而热腾腾的鹅皮,入口酥脆得像被炸过一般,嗞嗞作响!
底下还点了小蜡烛维持温度。
虽然烧鹅本身味道已经很足了,店家还是会配一小份酸梅酱,给不同口味的爱好者。
这家店没有设置供外卖的烧腊明档,但也有识货的老广专门来整鹅打包,也是在老酒楼才能见到这种专为全鹅设计的打包盒了。
其他烧鹅的副产物也很出彩。
一道风味鹅掌翼,甚至可以和米其林粤菜馆、白天鹅的招牌白卤水鹅掌翼battle一下。只用做烧鹅剩下的新鲜掌翼,外皮脆中带回弹,起步已经甩开那些用冷冻食材的一大截。
重点是那桶融合了香料、老抽、生抽、日本清酒等味料的白卤水,用清酒代替传统的料酒或花雕,不常见,且非常高明,味道顿时柔和起来。
掌翼在其中冷浸超过24小时,充分吸收了复杂的酒香酱香,肉质纤细又汁水丰盈。直接用手抓着啃,五指生香,极其下酒。
鹅肠也足够新鲜爽脆,做法不止是粤菜里传统的豉油王和白灼,而是跟榄菜四季豆一起爆炒,颇有新意。
店名是「名荟海韵烧鹅海鲜酒家」(名字是有点拗口),已经开业22年,食客平均年龄更是店龄的两倍。在这保留着上世纪80年代风格的酒楼里坐下,依然感受到许多旧派食肆才有的热络人情。
楼面与食客间彼此有称呼,坐下已经不用交代需要喝什么茶;人均70元左右的餐厅,依然会适时来主动添茶、置换骨碟。这些细节,大概也是日常饭市能坐满这么多老广的原因。
最后提一嘴这间低调老店的背景。
这家店前身是富豪酒店的餐厅,开业于1987年,由于是香港人经营,所以延续了一派老香港酒楼风格,其中点心和烧鹅在当年就深有口碑。后来被厨房大佬盘下,至今也有22年时间了。地址没变,出品没变,那就依然是富豪,所以问附近的老广,还是更熟悉富豪这个名字。
30年经验老师傅手艺
和一道即将失传的市师鸡
这家人均不过85元的小店,是全广州为数不多,还能吃到传说中“市师鸡”的地方。
作为当年的十大名鸡之一,市师鸡的做法看起来类似白切鸡,其实它不仅对鸡本身要求更高,还讲究刀功,必须整鸡去除大骨,均匀斩成24件,每口都是吃肉的满足感。
据说,市师鸡的名字是因为当年在市师路诞生而得名。
吃法也派头十足:一鸡上桌,三酱环绕,轮流蘸着吃,入口先是豉油的微甜,再感受到强烈的海味咸鲜,层次感非常丰富。
别看吃法花巧,鸡本身的做法,却纯粹得近乎极简。
比起白切鸡用药材香料调和成的白卤水,市师鸡全靠这一锅鸡高汤:鸡和水的比例接近1:1,慢火熬煮6-7个小时,只用淡盐调味,称得上原汤化原食。
熬完高汤的鸡,就结束使命了……
接下来,再把整鸡放入熬好的高汤中浸熟。浸煮时间很微妙,过短会入味不足,过长则煮软偏烂。
怎样才算好呢?大厨直接勾起一只鸡,捏一捏鸡腿部位,手感不硬偏软就证明熟透了。这其中的猛火明火时长时短,全靠大厨从业30余年的经验。
经过高汤加身,鸡肉已吸收原汤香气,镀上一层金光。
正因为调味极简,全靠鸡本身的鲜香支撑,这种做法对原料的要求更高。
店家只选生长期达180日、毛重约3斤半的清远麻鸡,还要精确到是“下了两次蛋”的母鸡,此时的鸡肉味道更香浓,经鸡汤一浸,香气更积聚于一身。
接下来过冷河,让鸡皮更脆爽,再离水吊干,让皮肉口感更加紧致。
最后,来欣赏师傅手起刀落的砍鸡仪式:这也是和传统白切鸡不同的一点,整鸡去除大骨,只留下最薄而易嚼的脊骨与腿翼骨,吃起来更轻松,满足感更强!
来来来,先蘸酱油吃一口。
别小看这碟酱油,经过特别调制,融合了桂皮、陈皮等多种香料的风味,味浓鲜甜,质地粘稠得接近蚝油,会像串珠般一滴滴落下。
特制豉油为鸡肉平添一层鲜甜,直接拌饭吃也喷喷香。
店内还有整支自制酱油出售,48元一瓶。
另一种吃法呢,就是蘸上蚬蚧酱。这是产自中山、顺德一带的水乡特有酱料,用蚬蚧贝类发酵而成,咸鲜气息特别浓厚,可惜现在会做的店不多了。
味道具有一定的侵略性,老一辈人尤其喜爱,会单独拿来下酒,对不同人有蜜糖和砒霜之别。
斩鸡切下的大骨,吸饱了高汤的鲜香,店家也不会浪费,刚好可以拿来滚一道胜瓜鱼包鸡骨汤。
用料实在,融合了蔬菜的清甜、鱼肉的鲜美,是不花巧的好味道。
鱼包还是手工包的,略带点粗糙感。
小店开业近十年,除了鸡,其它小菜也很用心,连炸牛奶这种非主打菜式,也是自家手工做,坚持不用半成品。这些特质,也是小店数度迁址,食客依然跟随的原因。
提个醒,小店难免环境一般,有时碰上客人较多,也会出现服务不周到等问题。
P.S:吃鸡小店我们还很喜欢这家胜记万利烧腊,有超过10款鸡种的手撕鸡选择,之前在这篇写过。
把鸽子玩出30多种吃法
还有季节隐藏菜单
这家藏在停车场后方的神奇大排档,也许是全国吃乳鸽最厉害的地方。
能将一只鸽子,玩出超过30种吃法,从味型、搭配到做法上都有自家见解,还会根据季节推陈出新。
这专业程度,连隔壁的吃鸽胜地中山都鲜见,沪上也许只有某人均1500元的鸽子专门店能比肩;)
一般在粤菜馆吃乳鸽,做法无非是红烧、盐焗和卤水嘛。
但他们家有一道很特别的豉油皇乳鸽,借鉴了传统的豉油鸡,巧妙地以冷浸手法处理,既避免了高温让鸽肉变柴,也能充分入味。
撕开,皮肉间夹带着肉汁,乳鸽的肉质软嫩柔润,啃起来带有非常明显的回甘,是豉油及香料的提鲜作用。
乳鸽的口感之所以嫩,也取决于鸽种。
整家店以一鸽打天下,只用一种来自粤北山区,以鲜玉米和山泉水为饲,生长期仅仅20天的乳鸽,肉质软嫩香滑,很神奇地做什么都好吃……
根据季节变化,店家还会推出隐藏菜单。
比如夏天用时令的瓜凉拌鸽片,秋冬则是热腾腾的猪肚煲乳鸽。
大概是选材和火候得当,乳鸽在汤中久煮,肉质依然紧致不软烂,还自带一股浓郁野性的肉香,跟老鸡汤相比也不逊色。
主食也是鸽子的主场~这煲每桌必点的鸽丝焗饭,鸽肉略微腌制过,手撕成肉丝状,加入饭中共焗,掀盖时简直肉!香!四!溢!
饭焗得粒粒分明,用的还是韶关的油粘米,米香浓且口感柔韧。
在味型方面,并不局限于粤菜,还能看到藤椒乳鸽、香辣鸽这样的川渝风味,甚至有加入养生元素的灵芝乳鸽……
除了吃法多,这家店真正的厉害之处,是每一只鸽子都用自家调制的味料腌制过,连厚肉的鸽胸鸽腿部位都均匀入味,无论热吃、冷吃,香气始终穿透其中。
吃起来,有一股陌生又熟悉的奇异鲜香,但具体用了什么腌制,就是店家引以为傲的秘方了。
吃完鸽子,别错过店里这两道厉害的小吃。
一是现场炊的腐竹,特别新鲜软嫩;还有手工豆腐花,一天只有一桶,来晚就没了。
这家店叫富鸽天下,离市区稍远,农家菜格局,对环境不能苛求。然而一到饭点就人满为患,真是鸽香不怕巷子深呀~
图、文 | Sun Sun
编辑 | eimo
后期 | 卤咸
设计 | abcdeg
List请收好,拿走别忘了点个在看,靴靴~
找到更多同好一起快乐吃吃喝喝~
加鹅妹为好友后,回复【广州】入群,和鹅妹一起探索更多好吃好玩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