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贵搬家”价值4亿!王蒙画的炼丹家葛洪,凭什么值这个价?



在北京保利2011春拍夜场拍卖会上,一幅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画作,以402500000元的天价成交,真的是人傻钱多?什么画这么值钱?你看,画面上其实就是一个老道搬家,可以说是“史上最贵搬家”了!
01

这幅画就是《稚川移居图》,画的右上角有元代画家王蒙篆书题“葛稚川移居图”,行书款“予昔年与日章画此图,已数年矣。今重观之,始题其上,王叔明识”。图正中上方有“怡亲王宝”的大印。看来是雍正的十三弟胤祥收藏把玩过。

这幅画中,树木葱茏,左下方一位道人身着道服,手执木杖,左手携一鹿,正在回头观望,身后老妻骑牛抱着孩子,有仆人跟随着。

这个道人正是著名的葛洪。葛洪,字稚川,是东晋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和医药学家,道教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主要作品有《抱朴子》。咸和二年(327),他听说交趾出产丹砂,就请求出任勾漏(今广西北流县)令。赴任途经广州时,刺史邓岳表示愿供应给他原料,让他在罗浮山炼丹,葛洪于是决定不去赴任,从此在罗浮山隐居。

罗浮山是道家传说的仙都,《稚川移居图》正是表现的葛洪隐居罗浮山的场景。
02

再说画家王蒙,他出身贵族,早期也是个积极要求上进,一心想走仕途的好青年,结果他生的时代比较乱,而且政治比较腐败,他根本就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所以只好归隐山林。王蒙与葛洪所处的年代差着一千多年,但俩人都是出身名门,都想入士做官,都是怀才不遇,都无奈选择了避世。所以王蒙创作了《稚川移居图》,借葛洪表达自己避世隐居的思想。王蒙其实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能诗文,工书法,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元四家”。董其昌曾在他的作品中题词: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他创作的这幅画曾被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珍藏,《稚川移居图》上还有他近20余枚收藏印,极为珍罕难得。晚清,这幅《稚川移居图》入藏苏州过云楼顾氏家族。过云楼那可是相当有名,有个说法是:“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1937年,日寇轰炸苏州,顾家园林化为灰烬,而《稚川移居图》藏于近在咫尺的顾家书房,幸运地避过一劫。
03

之后,顾家后人将藏品转移到上海租界。上世纪六十年代,过云楼的藏品被查抄,《稚川移居图》也在其中。1977年11月8日,上海博物馆的书画鉴定专家郑为、承明世与钟银兰赴苏州博物馆鉴定书画,在一堆查抄作品中偶然发现了这幅《稚川移居图》。随后,这幅画被发还给过云楼顾氏后裔,为过云楼第五代顾笃瑄所有。也算物归原主了。但之后,不知为什么,画又流入了市场。

2011年6月4日,在北京保利2011春拍夜场拍卖会上,《稚川移居图》被一位藏家以3.5亿元竞得,加上不菲的佣金,成交价达到4.025亿元,成为国内第二高价的古代书画作品。歪个楼,第一是谁呢?是以4.368亿元成交的黄庭坚书法作品《砥柱铭》。千年前的画作,作者是“元四家”之一,画的是葛洪搬家到罗浮山的名场面,再加上明代收藏家项元汴20余枚收藏印和清朝铁帽子王怡亲王的印章,这值不值四个亿呢?

可能有的人说了,一幅画,不当吃不当喝的,再怎么也不过是一幅画,不值那么多钱。那可是很多人几辈子都挣不到的天文数字!当然,有些东西不能这样衡量的。收藏价值并不代表一切。比如你在沙漠里,饥渴难当,一瓶水一袋干粮也许能救命,而这时的一幅名画,简直一文不值。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千年前的画作背后承载了很多文化和历史,出处、保存条件以及稀有程度对价格影响很大。中华民族文化璀璨绚烂,期间朝代不断更迭,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这些就在不同时期的文物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研究这些文物,可以让后人去了解一个时代。你说呢?
图片来自网络,若不妥,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看 

→魏豹听算命的说小妾薄姬的儿子能当天子,高兴坏了,结果没他啥事!

→美女嫁到大户人家才发现丈夫到处沾花惹草,她自己爱上小叔子……

→徐志摩交给才女凌淑华一个“百宝箱”,特意交代:“有些小曼不能看,有些林徽因不能看”

→4000一斤的“天价”米啥来头?康熙选育、慈禧每早都吃,外宾索要稻种,几乎“绝种”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