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局职工宿舍遭遇泥石流,职工掏出一块破纸,专家大赞:价值连城,改写历史!



1986年4月28日,甘肃天水麦积山风景区的放马滩经历了一场山洪。水流肆虐、泥土崩解,这可急坏了一群年轻人:“快动手吧,否则谁也好不了”。原来,这正是小陇山林业局的职工宿舍,眼看宿舍后墙遭到洪水冲刷,青年职工们决定冒雨清淤。但正是这个决定,改写了一段历史。
6
1
年轻职工们清掏后墙淤积的泥水,忽然一个人头大小的坑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山坡上怎么会有坑?这怎么还咕嘟嘟冒出白泥了?
职工小夏是个大胆子,这个冒着白灰色的泥浆的坑洞让他眼睛挪不开,好奇心驱使,小夏将手伸进了这个坑,一扫一掏,手里竟然摸到了几根“竹柴”!

小夏仔细一看,很快就发现自己错了,这根本不是什么柴火,而是竹简,上面还隐隐约约写着墨字呢。
这是挖到文物了,小夏连忙将消息报告给了当地文化馆。文化馆派了蒲光华、毛惠民二人前去察看,并带回了竹简与四块木板。
毛惠民将这些竹简和木板用蒸馏水浸泡,以防止破坏它原来的保存环境。后来经过清洗、辨认,这些竹简竟是秦汉时期的文字存留,而那几块木板,竟然是地图!
2
放马滩这一块有可能出现有价值的墓葬吗?
当然很有可能,虽然当今放马滩并不出名,但在历史上,这里却是一块宝地。放马滩位于秦岭山脉中部的燕子关南麓,它不仅是我国两大河流,长江与黄河(党川河与渭河)的风水岭,而且也是中国的南北方分界线。

《史记》记载,秦始皇先祖、公元前897年赢非子住犬丘(今甘肃天水一带),受周孝王命养马于汧(千)渭之间,放马滩因而得名。所以,这里埋葬着大量古代墓葬,也成了必然。
基于此,文化馆马上向省文化厅汇报,很快,放马滩发现古墓的事得到了重视,省里派出了工作组前来进行研究,1986年7月20日,省考古研究所与北道区文化馆组成联合考古发掘队,对放马滩墓群进行了为期3个月科学的考古发掘。
经过探测,这里共有各种古墓百余座,面积超过一千余平,但由于当时条件有限,只发掘了部分墓葬,其中秦墓13座,汉墓1座,出土文物400余件。
这些文物中,有战国秦人的木板地图、竹简和西汉初期纸绘地图等重要文物。也正是这些貌不惊人的竹简、碎纸、破木板,改写了历史记录,也让放马滩这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有了“天水放马滩,云梦睡虎地”的美称。

3
在这些文物中,有一件被林业局职工们戏称为“破纸头”的文物,经过考证竟然价值连城。
这纸块发现时,紧贴在墓主人的胸骨上,因为常年水浸,已经变成了碎块状,最大的也不过5.6厘米长,2.6厘米宽。但听过细致提取,专家们却认为这破纸头很有价值。

原来,专家们在纸上看到了用墨线密密麻麻绘制的符号分表,这很可能是地图。专家们之所以这样判断,就是因为这张图的绘制方法和基本符号与1973年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驻军图》、《区域图》如出一辙。
而这张地图的出土,也成为了世界上最早的军事地图、世界上最早的纸绘地图实物。相比西方最早地图还要早500余年。
而且,这张纸虽然略显粗糙,但纸薄而软,光滑平整,结构紧密细纤维渣清晰可见。经过鉴定,这张纸为西汉文景时期的麻纸,后来被定名为“放马滩纸”。它不仅证实西汉时期我国发明了植物纤维纸,这张纸也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书写纸张实物”,比蔡伦造纸还要早300多年。 

此前学术界一直在为东汉蔡伦最早发明了造纸术还是西汉时期中国就有纸而争论不休,这张纸的出土,终结了近40年来的争议,证实了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发明了纸!与此同时,这张纸也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书写纸张实物”,比蔡伦造纸还要早300多年。
放马滩不仅发现了最早的纸质地图,还创造了多个第一。发现了最早的历书——《日书》;发现了中国最早的传奇小说——记录了一个人死而复生的《墓主记》,还出土了有制图标准和完整的方位体系的木板地图等, 而突出的大量秦简,也为研究秦朝的社会性质、农业生产、商业贸易、天文历法、风俗习惯、人民生活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如今,放马滩纸地图和木板地图以及其他出土的400余件文物,都被收藏在甘肃省博物馆供后人观赏、学习。
几十年前的一次洪水,年轻职工们的一次清淤行动意外发现了众多文物,改写了历史,更是打开了一扇研究古人文化生活的窗口,这样的行动,也真是一种奇遇!
对此,您怎么看呢?
图片来自网络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