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她走后,我身边再没一个通“人性”的人



溥仪八九岁时的一天,指着地上一个脏东西对一个太监说:“你给我吃下去!”他只是想验证一下自己这个“圣天子”说话是不是管事,结果那个太监真趴在地上吃下去了。那时,只有一个女人能治住他!
这个女人就是王焦氏。
//01


王焦氏是谁?王焦氏光绪十三年生于河南农村,她小时候家里遭水灾,一家人到北京投奔亲戚,好不容易才熬了过来,把她的哥哥留在了北京城当学徒。后来她13岁时家里又遭了难,她来到北京投奔哥哥,可哥哥也养不起她,就把她半卖半嫁给一个姓王的差役,她生下一个女儿没多久丈夫就去世了,一家人的生活成了问题。

这时候,碰巧溥仪出生在醇王府,正在找乳母。为了养活一家人,王焦氏就这样来到了王府,为了二两月银,她答应了苛刻的条件:不能回家,不能看自己的孩子,每天吃一碗不放盐的肘子等等。溥仪对这个乳母十分依赖。他长大后渐渐变成一个喜欢作威作福的人,但他唯独听自己乳母的话。
//02


一次,  溥仪看木偶戏看得高兴,决定赏那玩木偶戏的太监一块鸡蛋糕,但他恶作剧的兴趣又来了,就把练功夫的铁砂袋撕开,掏出些铁砂子藏在蛋糕里。乳母看见了问:那里头放砂子可让人怎么吃呀?溥仪说:我要看看他咬蛋糕的模样。乳母说:那不崩了牙吗?崩了牙就吃不了饭,人不吃饭可不行啊!溥仪一想这话也对,可是觉得不能取乐了,就说:就让我看一回吧。乳母说:那就换上绿豆,咬绿豆也挺逗乐的。就这样,那位玩木偶的免了一次灾难。

又有一次,溥仪玩气枪,用铅弹往太监屋里射,看着窗户纸打出一个个小洞,他觉得有趣。这时碰巧乳母来了,就对他说:屋里有人哪,这样伤了人哪!溥仪这才想起屋里有人,人是会被打伤的。后来,溥仪说:乳母是唯一一个告诉我别人是和我一样的人,是唯一曾是我想起别人也是人的人。

在他从小受的教育里,他不会把自己和别人相提并论,别人在他心里只不过是奴才、庶民。在宫里从小到大,只有乳母在的时候,才由于她的朴素发自心底的言语,让他想到别人也是人这个简单的道理。溥仪吃王焦氏的奶一直到9岁,后来,太妃们在她毫无过失的情况下,偷偷把她赶出了宫。
//03

溥仪后来回忆,乳母走后,自己身边再没有一个通“人性”的人。“如果9岁前我还能从乳母的教养中懂得点人性的话,9岁以后这点人性也逐渐丧失尽了。”后来,溥仪结婚后还曾让人找到了王焦氏,还时常接她住一段时间。那时候,溥仪才知道王焦氏的女儿在3岁时就因为营养不足去世了,因为怕她伤感影响乳汁质量,醇王府封锁了消息。
一直到溥仪9岁,王焦氏回到家才知道这个悲痛的消息,那时,她的亲生女儿早已不在人世了。

这是溥仪记录在《我的前半生》里的故事。 都说“人之初,性本善”,溥仪原本也是个单纯的孩子,但是在封建的教育里,他逐渐变得自私暴躁,变得不通人性,和他生长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如果他从小到大,身边总能有像乳母王焦氏这样来自底层、善良的人,教导他,让他对民间疾苦有切身的理解,也许他会成为另外一个人。
图片来自网络,若不妥,联系删除
往期推荐 
→“超豪华”七璜联珠组玉佩,带出近3千年前“国君兄弟”的恩怨情仇
→环卫工挖到“青铜大锅”,专家用两张戏票换取,后来才知道,郑州历史地位因此改变!
→西汉海昏侯墓园出土一件商周青铜器,揭开墓主人的另一面,揭露史书真相
点击头像“关注”→右上角“…”→设为星标,每天看故事不迷路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