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北京紫禁城正笼罩在一片晨曦中。突然,一架德国“容克斯Ju52”运输机由远及近,以50米高度从太和殿屋顶上空极速掠过,惊飞了站在屋脊上的一群鸽子。
与此同时,机舱内的飞行员立即用长焦相机拍下了太和殿的全貌。不久,这架德国飞机盘旋一周后又越过天坛,出现在了颐和园的上空!
上世纪三十年代,德国飞行员卡斯特尔受公司委派,飞越大半个中国,航拍了数以万计的影像资料。另外,日军侵华期间,为了达到侵略目的,也对中国很多城市进行了航拍。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回头再看这些被披露出来的老照片,你一定会感叹:我们的万里河山,是如此的壮丽!笔者也搜集了其中30张具有代表性的老照片,与大家分享。
这是从400米高空中俯瞰北京西城墙。你一定从未在这个角度看过老北京的城墙吧?真是太雄伟、太震撼了!城墙上向外突出的敌台,一眼望不到尽头。城墙下有宽阔的护城河。
然而,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北京城墙被陆续拆除。老北京城曾多达47座的城门城楼、箭楼和角楼,至今仅残存3座:正阳门城楼、德胜门箭楼和东南角楼。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3年,当时的北京还叫北平。照片中,能清晰看到长方形的紫禁城。紫禁城神武门的对面就是煤山,又名万岁山、镇山、煤山。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改名景山。也就是如今的景山公园。80多年前的北京紫禁城,何等的壮观!
这是在100米高度拍摄的圜丘坛。这是一座三层露天圆台,别名祭天台。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是皇帝冬至日祭天大典的场所。圜丘坛中间圆形,四周方形,象征天圆地方。从这个角度看,更能感受到这个地面奇观。
这就是北京著名的颐和园了,从400米高空中俯瞰颐和园。万寿山、昆明湖,真是太美了!最醒目的当数颐和园的主体建筑佛香阁了,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和云辉玉宇坊也能看得见。处处显示出皇家园林的气派。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2年,飞机机翼下面的城市是当时的辽宁锦州。锦州城中心矗立有一座古塔,那就是锦州的地标性建筑——广济寺塔。从照片中就能看出,当时的广济寺塔是锦州城最高的建筑了。
这是1937年的南京。日军占领南京后,也对南京城进行了航拍。当时的南京城,历经战火,变得满目疮痍。中华门是南京明城墙最著名的一道城门,有三座瓮城,四道门垣,被誉为“天下第一瓮城”。
这是1937年的南京。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南京城已今非昔比,城市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照片中的建筑和周围的道路,你能看出这是现在南京的哪个位置吗?
这是从6200米高空飞行的飞机上,向南航拍的昆仑山脉。大概位置在瓦赫吉尔山口以东20公里处。远处的昆仑雪山,高达8000米。昆仑山,是亚洲中部的大山系,也是我国西部山系的主干。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
这是在50米高度,飞机超低空飞行。拍摄贺兰山脚下的西夏陵。地面上圆锥形陵墓非常醒目。西夏陵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西夏文化遗址。
飞行员驾驶飞机,飞越了位于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沙漠。傍晚时分,沙漠景色亘古苍茫。这里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生态环境和气候。如今的阿拉善沙漠,已建起了国家地质公园,称为了旅游胜地。
在2500米高空航拍的上海,云朵漂浮在城市上空,黄浦江上,大小船只来往穿梭。。前景为南岛,后景为闸北和虹口。城区建筑密密麻麻,当时的高楼还没有现在多。30年代的上海,已经显现出了大城市的繁华景象。
这张照片,拍摄于上海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苏州河上全钢结构建造的外白渡桥、乍浦路桥清晰可见。桥边的码头上,停泊着大大小小的船只。河面上船只,正排着队伍在驶出苏州河进入到黄浦江。
在这张上海航拍照片中,远处的地面上,赫然出现一个巨大的椭圆形场地。那就是当时上海的跑马场,也叫跑马厅。过去的上海,有三处跑马场,均跑马场位于公共租界。照片中这处跑马场位于南京西路。跑马场边有巨大的跑马厅大楼,主建筑有4层,钟楼高8层。
这是1937年航拍上海黄浦江面貌,一派繁忙的景象。上海因水网而生,因河浜而城,因大江而兴。可以说,黄浦江牵动和见证着上海这座城的时代步伐。短短几十年时间,如今的上海黄浦江两岸,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张航拍照片里,出现了十分奇特的地貌。这就是位于兰州以北约100公里处的甘肃黄土山区。高低起伏的黄土地,是千万年来大自然的杰作。从高空中俯瞰,令人惊叹。
这是1933年的西安城景象。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从这个角度看西安古城,何其壮观。那时候的城墙还没有拆除,城门楼高耸,城内的街道笔直,一眼望不到尽头。民居建筑鳞次栉比。处处显示着昔日帝王之城的气质。
这是1933年的郑州。在一处广场上,搭建有两个极大的圆形帐篷。原来,这里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社火活动。帐篷里正在表演马戏、杂耍等节目。广场四周摆放着各种摊位。人群熙熙攘攘,十分热闹。有人说,郑州是火车拉来的城市,郑州是河南省重要的铁路枢纽。
30年代,河南洪水肆虐后的河南偃师。古城内的建筑全部淹没在水中。城池外面也成了一片泽国。房屋、树木和农田,全都浸泡在水中。这画面让人看了心碎。
1933年,河南洛阳航拍照片。当时,洛河发生洪水,河水漫上堤岸,淹没了附近的农田和村庄。飞行员拍下了这一幕。在照片的右下角,能清晰看到洪水中一条铁路线。那是郑州-洛阳的铁路线,火车已经全线停运。
飞机在飞越河南境内时,发现了奇怪的一幕。地面上有无数个方形的深坑,而坑里却有人在活动。地面上只有树木和一些柴草垛。原来,这是位于河南三门峡的地坑院。人们在地下挖坑建窑洞,冬暖夏凉。这种民居样式非常独特。
1931年,湖北汉口水灾情景。江水漫上堤岸,进入城区。汉口市区出现内涝,除日租界外,汉口全市已全部浸水,怡园附近“积水数尺”,房屋和桥梁全部浸泡在水中。城市地势低的地方,全都淹没在水下。分不清哪里是江面,哪里是路面。
这是洪水退却后的情景。据统计,全市有1000栋房屋淹没,死亡1805人。受水灾影响,城市商业凋敝,几已全部停业。农业欠收严重,与往年相比,棉花减少一半以上。受水灾影响最为直接的则是市民生活。
1933年,飞机航拍下的湖南。注满水的稻田,犹如一块块形状不规则的镜子,折射出不同颜色的天光。一些村庄,犹如绿色限额小岛,点缀在梯田中间,这画面真是太美了。
1933年,飞机航拍下的四川嘉陵江面貌。江水坐在这里产生了一个优美的弯。嘉陵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支流,向南流经四川,最后汇入长江。
这是30年代的成都。那时候,还能看到成都的古城墙。成都古城墙,始建于明代,是在宋元城墙基础上修筑而成的。城墙四周建有4座城门,在城门外,还建有方形的瓮城。50年代初,成都城墙主体仍在。1958年开始拆除城墙,到了70年代,成都城墙完全被拆除。
宽阔的江面上,一条曲折的白色水文正在向前涌进。这就是30年代的杭州钱塘江大潮景象。潮头初现时,江面上闪现出一条白线,伴之以隆隆的声响,潮头由远而近,非常壮观。大家经常会在岸边观潮,从空中看钱塘江大潮,的确又是另外一番景象,非常震撼。
这张航拍照片,反映的是广西的独特地形——卡斯特地貌。平坦的地面上,突兀着很多造型怪异的石头山,像是一团团跳动的绿色火苗。山脚下是肥沃的农田,其间分布着一些村落。这种地形地貌,只有在广西才能感受的到。
1933年,在飞机上看广州城。珠江岸边,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船只。江面上,一艘艘小船来往穿梭。可见,当年广州的水上航运业何等发达。
结束语:不一样的角度,回看80多年前的城市村庄、山川河流,令人感慨万千。短短几十年,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非昔比。叹古惜今,祖国越来越强大,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长按二维码关注
微信号:lishituguan
探寻历史长河最耀眼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