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前,一名德国摄影师进入广西阳朔,拍下28张罕见老照片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
——《桂林山水》吴迈

八十年代阳朔美景
1989年,桂林阳朔街头,突然出现几名德国人。
他们举着手里的相机,不停地拍照,似乎要将阳朔的美景全都拍进相机里。其中一名年轻男子还和当地人打招呼,他正是德国摄影师David.G(葛大为)。

摄影师David.G(葛大为)走遍了桂林阳朔的城市街道、山川河流,拍下了大量建筑和人文风貌照片。很多都是原生态,还没有被资本侵蚀,古朴又自然。
在此期间,他感受到了当地人的热情好客,深深地迷上了这里。他和当地一名男子,站在公园里的桥上。身后河水清澈,一些游船停靠在岸边。

人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阳朔有独特秀美的山水风光,山青、水秀、峰奇、洞巧,闻名海内外。
80年代的阳朔,看上去是原汁原味的自然美。
照片中,另外两名德国摄影师骑着自行车,在阳朔的乡间小路上骑行。周围环境太美了!

这张照片拍摄于阳朔街头,不是很宽的街道上,驶来一辆满载乘客的老式中巴车。
悬挂在街道上方的铁质条幅和上面的文字,瞬间将我们拉回到上世纪80年代。那时候的大巴车售票员扯着嗓门喊,车票才几毛钱。
仔细看,街边一家店铺的门头上,写着“莲峰旅游”字样,看来是一家旅游公司。

阳朔百里山川,处处奇山秀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照片中,外国摄影师来到乡间体验生活,沉醉其中。他挑着两只木桶,到不远处的水井里打水。
小路两侧的田地里,生长着很多蔬菜。一名当地女子,正在水田里干农活。远处,山峰犹如盛开的莲花。画面充满了乡村田园气息。

阳朔街头的一个露天菜市场里,一名摊主正在卖肉,案板上放着新鲜的肉品。旁边的摊位卖的是蔬菜。人们不会争抢地盘,相处得很融洽。
那时候的人们,虽然生活条件没有现在好,大多都穿着朴素的服装,但是他们脸上的笑容却是发自内心的。

在阳朔街头一个公告栏前,站满了仔细看公告的人。他们有的穿着蓝色中山装,有的穿着绿色军装的。一名男子手里拿着甘蔗,边看边吃。
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没有现在丰富多彩,也没有手机。知识和信息的获取,大多通过看报栏里的报纸、看公告等。现在真的很怀念过去不刷手机的年代。

在一个小农贸市场里,一个孩子对摄影师的相机很感兴趣,他站在镜头前,脸上露出了好奇的表情。头顶上方房檐下,悬挂着制作好的香肠。不远处,小贩们卖的有蔬菜、甘蔗等。画面很有年代感。

1989年,在阳朔乡间地头,一名女孩正坐在水沟边,清洗沾满泥巴的车轱辘。摄影师站在土坎上,拍下了这张照片。女孩看到有人对她拍照,露出了好奇的表情。

阳朔的山很奇妙,一座座山峰像是盛开的莲花瓣。山间平坦地带,分布着民舍和大片的良田,阳朔山水风貌令人惊叹!
阳朔山水美如画。江水清澈碧透,动似流光,止如明镜;秀峰林列、绿水萦纡、山石玲珑、岩洞奇幻,如同百里画屏。

阳朔街头,几名当地妇女在摆摊卖菜。面前摆放的各种蔬菜,都是她们亲手种植的,看上去绿油油水灵灵的。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丰衣足食。她们身后的墙壁上,挂着财政局的牌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谁要是不会跳交谊舞,就像现在的人不会打游戏一样,会被认为是太土、不时尚。还有一种说法,跳交际舞有利于大龄青年解决婚姻问题。

清晨,在桂林阳朔一处公园里,当地人正在广场上跳交谊舞。随着舒缓的音乐,人们翩翩起舞,享受着生活的美好。

八十年代,在很多地方的街头,都会见到这样的跨街条幅。尤其是上面的文字,更具有时代特色。不过,现在已经看不到这样的宣传条幅了。

几名德国摄影师来到当地一个村子里,见到了几个小孩子,他们拿出糖果给小孩子吃。一名小女孩怯生生地只能在门槛前,另外一面摄影师拍下了这一瞬间。

这是集市上一名瑶族妇女。她身上的衣服与其他人明显不同。她穿着传统民族服装,头上裹着头巾。应摄影师邀请,她站在镜头前拍下了这张照片。照片里的她,脸上露出的是善良和自信。

这天,两名外国摄影师,在阳朔街头吃早餐。这是一家西餐厅,两人点餐后,坐在店门口的桌子前吃饭。这条小街古色古香,街道尽头能看到高大的山峰。

一名在街头卖烟叶的老人,面相和蔼可亲。在他面前的摊位上,摆放着几捆烤制好的上等烟叶。看到有人光顾,他立即站起来,向人们介绍他的烟叶。在他身后,还有一个小吃摊。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阳朔一条街道上,幼儿园的孩子们手拉手,在老师的带领下过马路。当时的马路上,车辆并不是很多。

这是阳朔乡下一个村子里的景象。一名男子从地里干活回来,肩上扛着锄头和耙子。村子里的石头小巷两侧,是传统民居,古色古香。一名小女孩正在小巷子里玩耍。

夕阳西下,一名老者站在河边,水面上泛着金光。他吸着烟,看着河水,似乎回想起了自己不平凡的过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是阳朔当地一户人家的大门。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一统山河际太平,万年田地回元气”。两山木门上,贴着非常喜庆的年画,充满了年味。

上世纪八十年代,阳朔街景。在这个丁字路口,店铺门口悬挂着各种广告招牌。
一名女子手里端着搪瓷缸,里面是自己做的饭菜。穿着红色校服的女儿,端着碗边走边吃。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让孩子吃好学好,母亲付出了很多。

夕阳的余晖洒在河面上,泛着金色的光芒。一艘游船推开波浪,缓慢地驶向远方。远处,夕阳挂在半山腰,整个画面呈现出暖色调,真是太美了!

这是位于桂林阳朔一个公园里的景象。湖面上,修建有一个圆形的双层观景平台。沿着廊桥,可以上到平台上。在平台旁边,还停着很多小船。站在高处俯瞰,到这里游玩的人不少。

幼儿园的老师,戴着孩子们去公园里玩。孩子们活泼可爱,两个人一组拉着手。看到有人对着他们拍照片,一名穿红色衣服的小女孩,脸上露出了怯生生的表情。

一名老人带着自己的小孙女,在公园里游玩。面对美景,爷孙两人看得入了迷。这一幕,也被外国摄影师拍下。

这是阳朔乡下的景象,一名女子挑着扁担,从水田里走过。地头有几座民居和菜园。背景里是一座座山峰,景色真是太美了!
结束语:透过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看八九十年代的阳朔风光,令人惊叹。有道是:自古山如画,而今画如山。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你去过阳朔吗?你眼里的阳朔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长按二维码关注
微信号:lishituguan
探寻历史长河最耀眼的瞬间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