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时期,日军几乎横扫大半个中国,很多省市沦陷。然而,就有这么一个省份,战略位置特别重要,但是日军却始终未能完全占领,这个省就是安徽。
日军计划将安徽作为进攻武汉三镇的重要踏板,没成想碰上了硬骨头。安徽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抗击日军。日军损失惨重,士气低落,最后无奈地撤出了安徽。
日军飞机轰炸安徽和县
笔者搜集到了一些1938年日军进犯安徽的老照片,为日本随军摄影师拍摄。
每一张老照片,都是一段看得见的历史。日军的炮火将城市摧毁,照片真实记录了安徽战场上日军的残暴,看了让人义愤填膺(原片是模糊的黑白照,进行了上色和清晰度处理)。
1938年5月,日军进犯安徽蒙城。日军第十三师团包围蒙城,出动18架飞机番轰炸蒙城中大街,并向城内猛烈炮击,房屋损毁1400多间。照片中,日军正向南门发起攻击。
蒙城城墙被炸开一个缺口后,日军士兵涌入城中,蒙城失陷。守城2000多名官兵全部牺牲,日军也受到重创。入城后,恼羞成怒的日军屠戮蒙城军民3000多人。
这张照片,记录了日军占领蒙城后景象。高大坚固的城墙被炸塌,城楼损毁严重,露出了里面的立柱和横梁。日军岩仲战车部队坦克正开进城中。
惨烈的蒙城保卫战,中国军队英勇阻击日军。血战三昼夜,歼敌千余人。虽然最终失败,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日军对徐州的包围。
1938年5月,安徽淮南地区。日军的几门大炮,正在向中国军队阵地发射炮弹。这支炮兵部队隶属日军富田部队。在抗战期间,这支部队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
当时的情形是,日军如果占领了安徽,那后果将非常严重,安徽将成为日军进攻武汉的一个大跳板。
这张照片,拍摄于安徽滁县以西。几名日军士兵,躲在一座桥梁下,准备向中国军队阵地发起冲锋。日军摄影师躲在大树后面,拍下了这一瞬间。
这几名日军士兵,隶属于日军森田部队。与之交锋的是中国军队138师团。照片拍摄于1938年1月。
1938年4月,几名日军站在一座铁路桥上,观察远处中国军队阵地上的情况。这座雄伟的大桥,是位于津浦线安徽蚌埠段的淮河铁桥。日军在大桥上搭起木梯,作为一个观测点。
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始建于1909年。大桥全长570米,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是连通我国南北的一重要交通大动脉。为了阻挡日军的进攻,中国军队忍痛炸毁了这座宏伟的大铁桥。
日军在位于津浦线安徽蚌埠淮河铁桥附近,用木工板和石头搭建起了掩体,两名重机枪手躲在里面,枪口朝向中国军队阵地。远处,淮河铁桥钢架结构清晰可见。
1938年1月31日,驻守蚌埠的国民党第一六七师撤往淮河北岸,为防止日军经津浦线进攻,遂将此桥炸毁。后来,基于战略需要,日军开始修复铁路桥及被损毁的铁路。
1938年,日军轮番轰炸安徽蚌埠,飞机场上的飞机被炸毁。第二天,日军发现飞机场上又停了很多飞机,觉得很奇怪。
当敌军占领安徽蚌埠飞机场,他们走进一看,原来被炸毁的并不是真正的飞机,都是一些用苇席制作的飞机模型。
1938年,在安徽城外的水塘边。一名日本军官和两名士兵,看着水里一辆被炸毁的日军军车。这辆日军军车,被中国军队埋设的地雷炸坏,后又被推进了水塘里。看到这一幕,真是太解气了!
1938年2月份,日军部队逼近安徽安徽凤阳城东北十几里的临淮关。在古镇外的一个堤坝后面,一群日军士兵正准备发起冲锋。
虽然驻守安徽的是一些杂牌军,但战斗力却十分强悍,加上安徽军民英勇的抗击,日军在占领安徽的道路上踢到了硬骨头。
照片中这名女子,叫成本华。1938年,日军进犯安徽和县,和县人民奋起抵抗。女青年成本华在指挥战斗中不幸被捕。
她的腰带上带有"中国女童子军"字样。面对日军的威逼利诱,她宁死不屈,被残忍杀害,年仅20岁。她是安徽和县的英雄!
1938年2月,安徽凤阳城景象。照片里的凤阳城墙,高大壮观。墙壁上却布满了弹孔,城墙的一角也被日军炸塌。一名日军士兵拿着枪,站在城墙下的马路上放哨。
凤阳,是淮河南岸的一座重镇。日军占领凤阳县城后,成立了凤阳警备司令部。四座城门,只留北门作为进城和出城的通道。日军在凤阳城犯下了滔天罪行。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8年5月,在位于安徽寿县的板桥镇,日军的坦克部队,浩浩荡荡直接从老百姓的庄稼地里碾过,一路向北进犯。可怜老百姓辛苦了一季,即将丰收的庄稼,就这样北日军毁坏了,令人发指!
1938年3月,安徽怀远南面荆山山顶上,日军的重机枪阵地就设在这里。日军居高临下,正在观测和中国军队阵地情况。这些日军,隶属于日军添田部队。日军占领安徽怀远后,在城内犯下了滔天罪行。
1938年4月,日军在淮河上,用木船搭起简易桥梁,将坦克车运进怀远。这支渡河的日军,隶属于日军岩仲部队。仔细看,站在木桥上的日军里,还有一名胳膊上戴着白袖章的中国人,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1938年3月,安徽蚌埠。一名日军拿着从中国老百姓手里抢来的渔网,在河边撒网捕鱼。另外几名同伴,站在湖边指点。日军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场面看了让人憎恶。
1938年2月,安徽蚌埠。照片背景里正在起火的建筑,是宝兴制粉公司厂房。大楼被日军飞机炸毁,燃起大火和浓烟。厂区院墙外面,一些难民跪在地上,前面站着一名持枪的日军士兵。日本随军摄影师拍下了这张照片。
1938年4月,几名日本军官躲在战壕里,利用望远镜观察对面中国军队阵地上的情况。这些日军,隶属于日军富田部队。
安徽,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合纵联合数省,战略位置特别重要,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日军对安徽更是垂涎三尺。
1938年2月,安徽宣城。照片中矗立的古塔,是著名的龙首塔。龙首塔,前方是中国军队阵地。日军攻打宣城时,对城区进行了轰炸,龙首塔屹立不倒。
龙首塔,始建于明朝,距今已有七八百年历史了,属于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8年2月,安徽宣城以西湾址镇。昔日繁华热闹的小镇,被日军炮灰摧毁,房倒屋塌,到处是断壁残垣,城里见不到一个人。
日军对宣城的轰炸,一直持续到日本战败投降。照片中,一群正在巡逻的日军士兵,从满是碎砖瓦砾的街道上走过。这些日军,隶属于日军长谷川部队。
1938年2月,在位于安徽宣城以西的团山镇的一处高地上,日军藤村炮兵部队士兵正在构建炮兵阵地,并朝中国军队阵地进行炮击。近处的地面上,支着一些三八大盖”步枪。
安徽宣城外,扫荡归来的日寇长谷川部队。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队伍中还能看到他们从老百姓手里抢来的牛、马、驴子等牲口,以及很多的粮食。日军的扫荡,让宣城百姓苦不堪言。
1938年1月,津浦线安徽明光段,在一处小山头上,日军在这里构建了迫击炮阵地。并朝中国军队阵地上发射炮弹。这些日军,隶属于日军添田部队。
1938年2月,在安徽芜湖城内的一条街道边,日军在这里用沙袋建起掩体,一名日军站在沙袋后面站岗。一名拉车的人力车夫,急匆匆地从日军掩体前经过。坐在车上的乘客,更是把帽檐压得低低的。
1938年3月,五名日军扛着枪,在河边巡逻。河对岸,就是安徽定远城的城墙。1938年1月,定远失守,日军占领了这里。沿河边巡逻的,是日军增田部队的士兵。
1938年4月,津浦线安徽蚌埠。日军在淮河岸边,建立起了炮兵阵地,为了不被发现,还搭起了伪装网。大炮的炮口指向中国军队的阵地。这些日军,隶属于日军富田部队。
当时,中国第5战区部队在安徽省蚌埠地区对日军进行防御战斗。日军依靠飞机大炮火力掩护,强渡淮河。经过经血战,中国军队夺回淮河北岸阵地,与日军隔河对峙。
这张照片,拍摄于安徽巢县的一座城门前。高大的城墙上,站着几名举手欢呼的日军士兵。这些士兵,隶属于日军涩田部队。
结束语:回看1938年日军进攻安徽老照片,每一张都是一段看得见的历史,记录了日军在安徽的罪恶行径,看了令人发指。作为一名中国人,人家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历史,勿忘历史,勿忘国耻。只有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强大了,敌人才不敢再来欺负我们。
长按二维码关注
微信号:lishituguan
探寻历史长河最耀眼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