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说,江南的山水,秀气又多姿。宛如小家碧玉,细巧玲珑,美若天仙。
在苏州西北郊,有一座小山叫“虎丘”,它不仅风光秀丽,而且还是一座文化名山。《史记》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
虎丘远眺
虎丘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著名的“虎丘十八景”,更是让无数文人墨客心驰向往。
上世纪30年代,有摄影师拍到了当时的“虎丘十八景”。老照片里的虎丘,风光古朴又自然,跟现在还是有些不太一样的。
笔者有幸找到了这18张老照片,将过去的虎丘和现在的虎丘做了对比,让人惊叹不已!90年前的虎丘,原来这么美!老照片搜集不易,值得珍藏!
一、断梁殿
断梁殿,实际上是虎丘的第二道山门。初建于唐,重建于元代,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了。断梁殿面阔三间,为单檐歇山式建筑,风格古朴典雅。
据说,当年工匠为赶工期,两截断木结合成屋顶大梁。这种断梁,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建筑手法和高明的建筑技巧。保证了大殿屹立600多年不倒。
30年代断梁殿
现在的断梁殿
二、虎丘塔
虎丘塔(云岩寺塔),是一座斜塔。塔身倾斜2.4度,被称之"东方比萨斜塔"。该塔建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比意大利比萨斜塔还早200多年。
虎丘塔高47米,塔身平面呈八角形,七级八个面。虎丘塔是长江流域砖塔的代表作。也是古城苏州的象征,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生公讲台
生公讲台,又称千人石、生公石。生公,指的是晋代著名高僧竺道生。他到处云游,来到虎丘在此讲经说法,当时有上千人列坐听经,可见之盛况。
讲台石壁上,有众多摩崖石刻。有“生公讲台”、“千人坐”、“虎丘”、“可中亭”等。
四、龙虎豹熊
在虎丘“拥翠山庄”门前的白色墙壁上,嵌有“龙虎豹熊”四个大字。史料记载,1884年,苏州观察史朱修庭,和几个朋友在虎丘荒草中找到了古憨憨泉。
泉水清冽,朱修庭和朋友就在泉边建起拥翠山庄,墙壁上“龙虎豹熊”四个苍劲有力。山庄依山势修建,共有四层。拥翠山庄是一座山中的小园林,构筑精巧。
五、试剑石
试剑石,在虎丘山甬道的东侧、花神庙旧址西边。一块椭圆形石头,正中裂开,似刀砍剑劈。石头上刻有“试剑石”三个大字。
试剑石的来历,传说是吴王阖闾试名剑"莫邪"时劈开的。实际上,试剑石上的这条裂缝,是火山岩常年风化而形成的。
六、塔影桥
这是位于虎丘山南麓的“塔影桥”,始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因靠近虎丘塔,拱桥、古塔倒映在环山河水中,美轮美奂,因此得名塔影桥。
桥南有“白公祠”,为纪念白居易而建。现为苏州幼儿师范学校。
七、憨憨泉
憨憨泉,又名观音泉,位于虎丘上山路的西侧。相传,梁代有位叫憨憨的法师,在虎丘出家。为寻找水源,他用手刨挖泥土,感动苍天,终于找到泉眼,泉水清冽甘淳。
石头雕刻的井栏圈上有“憨憨泉”三个字,为宋代大书法家吕升卿所书。井口边的墙壁上,镶嵌一块石头,上面有“憨泉”二字。
八、古真娘墓
古真娘墓位于虎丘南麓,真娘为唐代苏州名伶,死后葬此。该墓与杭州苏小小墓齐名。后来该墓荒废,到了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修古真娘墓,并在墓上建亭纪念。
1958年,改为石柱木梁架卷棚歇山顶方亭,搬走圆石,移动墓碑至亭壁,遂成现状。亭下石头上雕刻有“香魂”二字。
九、剑池
虎丘剑池,深约二丈,终年不干,清澈见底。石壁上“剑池”二字十分醒目。
相传,剑池下面是吴王阖闾埋葬的地方,作为殉葬品的有“专诸”、“鱼肠”等三千宝剑,故称剑池。剑池石壁上,摩崖石刻众多。
十、点头石
虎丘千人石东北角,有个池塘叫白莲池。池里有块石头叫“点头石”。相传,晋代著名高僧竺道生在此讲经时,白莲池里的这块石头突然点了点头,似乎在赞许竺道生。
白莲池里,荷叶连连,点头石上雕刻有“点头”二字。
十一、石观音殿
照片中这座建筑,是位于虎丘东南麓的古石观音殿。该殿始建于宋熙宁七年(1074年),后世屡建屡毁,碑文上刻着观音殿重修记。2006年,发掘出古石观音殿遗址,并加以保护。
十二、双吊桥
这座桥叫“双吊桥”,位于虎丘剑池之上。桥面上有两个圆形的孔,通过圆孔,可以看到下面的剑池。据说当年西施以此为镜梳洗打扮。
十三、鸳鸯坟
鸳鸯坟,位于虎丘望山桥西侧,始建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亭子下有一墓冢,上面写着“古鸳鸯坟”四个字。如今的鸳鸯坟,早已不复存在。
明代长洲人倪士义被诬陷冤死,其妻杨氏跟着绝食七日而亡,夫妻合葬于此。官府闻奏朝廷得赐“鸳鸯”二字,故名鸳鸯坟。
十四、枕石
枕石,其外形像枕头,因此得名。石头上雕刻有“枕石”二字。相传,晋代著名高僧竺道生,曾睡在这块石头上。成为苏州文人膜拜的仙石。
十五、五十三参
五十三参,在虎丘白莲池的东边。共有53级台阶,材质为花岗石。佛经中“五十三参,参参见佛”之意。
台阶的第27层为是一个小平台,两旁有石狮一对,中铺方石一块,供作拜台。台阶顶端的大殿,为云岩禅寺大雄宝殿。
十六、第三泉
第三泉,在虎丘千人石的西边,有个一丈见方的水池,嵌在石岩之间。池底有一口青砖砌成的井,深2米。隋唐以前就有此泉了。
唐代刑部侍郎刘伯刍遍尝天下名泉佳水,虎丘石井列为天下第三泉,第三泉便从此扬名。第三泉旁的石壁,陡峭如削,上面有“铁华岩”和“第三泉”的石刻。
十七、仙人洞
仙人洞,在虎丘五十三参的东侧。相传,在晋朝有一位卖橘老人偶然走进这洞,看见二位大仙在这里下棋,故称为“仙人洞”。
十八、千人石
千人石位于剑池旁,每到下雨天气,千人石便渗出淡淡的血色,令人称奇。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参观,这实际上是石头中蕴含的氧化铁,被雨冲刷出来形成的自然现象。
结束语:回看苏州虎丘十八景,过去和现在对比照,每一处都让人惊叹。虎丘这座山,是文武兼济的文化胜地,蕴藏着中国人的文化梦。如今的虎丘,已成为苏州旅游文化的一个符号。你去过虎丘吗?你眼里的虎丘是怎样的呢?
长按二维码关注
微信号:lishituguan
探寻历史长河最耀眼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