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90年前的山东济南,钟灵毓秀胜似江南,真实面貌令人惊叹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llishituguan
历史图馆
湖干烟乱柳毵毵,是处桃花雨半含。
七十二泉春涨暖,可怜只说似江南。
——(清代诗人)王苹
济南是一座古城,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又加上诗词的滋润,该是多么灵气四溢。我觉得诗人王苹的诗句,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济南美丽如画的春日风景。

济南有“七十二名泉”之说,这源于元代《齐乘》一书中记载的金代《名泉碑》。因此,济南又称“泉城”。
昔日的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柳、胜似江南。如今的济南,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下面这一组老照片,拍摄于1929年,真实反映了90多年前泉城济南的城市和人文面貌。

这是90多年前的大明湖,面积50多公顷,湖水清澈,景色秀丽。大明湖人文景点众多,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向往之地。1957年,这里建成了公园,成为济南市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
湖中岛上那座亭子,就是著名的“历下亭”,因其南临历山而得名。历下亭建筑样式为八角重檐,红柱黛瓦,檐下悬挂有乾隆御笔“历下亭”匾额。

当时,济南城墙高大雄伟,一眼望不到边。济南城墙始建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周长6100多米、高10米、宽16米。四座城门,还建有瓮城,可谓固若金汤。1950年开始,城墙被拆除。
济南护城河,也叫泺水,全长7公里,河水由泉水汇集而成。在历史上,济南护城河具有重要战略防御功能。在护城河的两岸,民宅一栋挨着一栋,临水而建。

这是1929年的济南观澜亭,位于趵突泉泉池的西岸。观澜亭始建于明朝(公元1461年),建造得很讲究,四面长亭,飞檐高挑,雕梁画栋。
亭子前面的泉池中,树立有五通石碑:“第一泉”、“趵突泉”、“小游仙”、“鸢飞鱼跃”、“我爱其清”。
“趵突泉”,为明朝嘉靖年间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山东巡抚都御史胡缵宗书。“第一泉”,为清同治年间历城王钟霖题。

游人凭栏观赏趵突泉,泉分三股涌出水地,堪称奇景,翻起的水花煞是好看。
世人皆知,济南除了有水有山,最美便属天下闻名的趵突泉,该泉为济南三大名胜之一。

这是大明湖畔的北极庙,始建于元朝初年,后历经多次整修,至今已有700余年历史。
北极庙建在7米高的地基上,三间门厅,青砖绿瓦,硬山顶。门前有36级青石台阶。两侧是钟楼和鼓楼,后有启圣殿。北极庙是当时制高点,是欣赏大明湖的观景佳处。如今,台阶两侧两通大石碑不见了。

这是位于趵突泉北边的泺源堂,面阔3间,进深6米。红漆木柱,青石围栏,两侧还各有一座小牌坊。如今,殿堂有3座,坐北朝南。是一组较大的明清建筑。1979年公布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泺源堂三进院落的墙壁上,嵌着明清以来的文人的石刻,其中有理学大师、阳明学派的开创者王守仁的手迹。

民国时期,济南大公望钓鱼台遗迹,看位置好像是现在的解放阁。城墙之下,河水之中有一座小庙,旁边还有一座漫水桥,有人在桥边洗衣服。
现在的解放阁,修建于1963年。为二层楼阁式建筑,高30米,高台全部用石块砌成,周围砌有石栏。

这是1929年的泺源门,因紧邻泺水,取泺水之源之意命名。泺源门位于济南老城西面,人们俗称它为西门。过去的泺源门由城楼、瓮城、箭楼、马道组成。
从照片中看,当时的泺源门已经破败不堪。1928年,日军炮击泺源门,城楼遭到惨重的毁坏,瓮城坍塌废弃,这座城门在日军炮火下成为断壁残垣。

这是当时的济南城墙的上部,已经开辟为宽阔的环城马路,汽车和人力车可沿斜坡登上城头,绕城一周。
济南城墙,历代多有修建。后经济南战役,但济南的大部分城墙和城门却得以留存。1950年后,城墙逐步被拆除。

这是二三十年代的济南护城河,河水清澈,很多人在河边洗衣服。照片右侧,隐约能看到高大的城墙,照片左侧是民居。

这是当时的济南老火车站,车站站房有两层,建筑为典型的欧式风格。
站房前的主干道上,一群筑路工人正在铺设沥青,一台压路机正在施工。一些百姓站在旁边观看。

1929年5月,山东省政府从泰安迁到济南。这是当时的山东省政府所在地,位于珍珠泉院内。

在济南的东北角,有一座孤峰,叫华不注山。为何叫“华不注山”?《山东通志》中这样解释:华不注,比喻此山孤秀,如华柎之注于水者然。唐代诗人李白的在《古风五十首》中形容:“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拔,绿翠如芙蓉。”
别看它是座孤峰,海拔也只有197米,但山上古迹甚多。它还是著名的古战场,齐晋"鞍之战"即发生于此。

济南西北角有座山叫药山,山势险峻,怪石森耸。相传此处乃是扁鹊采药之地,所以得名药山。山上有座药山寺,此寺虽小,却也精致。

济南大明湖,由济南众多泉水汇流而成,灵动清澈。一只游船正从远处驶来,身穿白衣的船夫,用手撑着竹篙。坐在船里欣赏大明湖的美景,别有一番意境。

济南的黄河边上,有几只木质渡船停靠在岸边,船上坐了十几个人,船夫招呼好大家做好准备开船。
当时,百姓乘坐这种木质的渡船很方便,船夫撑船,就能获得一些报酬,可以养家糊口。

这是明代大诗人李攀龙墓前景象,其墓位于北马鞍山东麓。墓高1.5米,墓前有三通石碑及石狮、石马、石人、石柱各两个。该墓于1975年平整土地时被毁,现墓址旁仅存石人1个。
李攀龙,明代文坛“后七子”的领袖,历任顺天乡试同考官、顺德知府、陕西按察司提学副使、河南按察使。明隆庆四年(1570),卒于济南西关柴市街家中,享年57岁。

这是济南大明湖畔的李公祠,即李鸿章的专祠。清末重臣李鸿章死后,清廷并下令在其立功地山东修建专祠以志纪念。
李公祠,是一组传统形式的建筑群,亭台楼阁应有尽有。祠内立有御碑,碑上刻有光绪二十七年(1901)十月初三的皇帝诏书。如今,李公祠已变身为纪念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稼轩祠。

这是唐代开国将领秦琼秦叔宝的故居。秦叔宝骁勇善战,是山东的一名铮铮铁汉。千佛山唐槐亭旁的一株古槐是秦琼较为著名的遗迹,传为秦琼拴马上山为母祈福之处。

这是位于大明湖畔铁公祠前的六通碑刻。铁公祠,是一处为纪念忠义不屈的明代兵部尚书铁铉而建的祠堂。祠堂内有铁铉的铜像,高2.3米,重1.8吨。

这是位于济南玉函山,玉函山是泰山北麓最高的峰峦之一,海拔523米。在玉函山上,有一座玉皇阁拜殿。建在高台之上,面阔三间,门前有几十级台阶。

千佛山,原称历山,位于济南东南,因山上依山势凿窟,有数不清的佛,所以叫千佛山。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照片中,一些庙宇被青山环抱。比如:兴国禅寺、历山院、唐槐亭、齐烟九点及云径禅关坊等。
昔日的济南,古色古香,别有一番意境。如今的泉城,现代、时尚、充满活力。济南的确是个好地方,山美水美人更美。相信,济南的明天会更好!

长按二维码关注
微信号:lishituguan
探寻历史长河最耀眼的瞬间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