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日本人秘密拍摄四川成都,这些老照片你没见过吧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llishituguan
历史图馆
“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为了获取中国的重要情报,在我国各地设立了大量情报机构。他们组织专业摄影人员,对中国全境进行全方位的、地毯式的扫描,获取了数千万张照片。每张照片上都注明了时间、地点和概况简介,发表在他们的内部刊物《亚细亚大观》上。

下面这一组照片,就是当年日本在我国四川成都拍摄的照片。每一幅老照片,都记录了七八十年前成都的真实面貌。令人惋惜的是,有些景观现在已经消失不见了。历史,因为有了缺憾,更显得弥足珍贵。

这张照片,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吧。这就是1938年时的武侯祠,在翠绿的竹林掩映下,庄严肃穆。匾额上书四个大字:千秋凛然。看得出,当时的武侯祠保存得很完整。
武侯祠,始建于章武元年(221年 ),原来作为纪念诸葛亮的专祠。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蜀献王朱椿主张“君臣宜一体”。于是,就将惠陵、汉昭烈庙合并为武侯祠。

这是1929年的成都蜀王府南门,前面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石牌坊,四根立柱之上,都端坐一尊石狮子。牌坊上四个大字:为国求贤,左右两边写有:会昌、建福字样。石牌坊的后面,就是蜀王府城墙。
这个蜀王府,可谓历史悠久,它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五年,也就是1382年。是当时明朝最华丽的藩王府邸之一。修建时,还参照了南京故宫的建筑样式。

著名的望江楼,位于锦江岸边。这是望江楼1926年的模样。绿树环翠,高楼耸立,江水浩渺,风光旖旎。岸边,还有几个人正准备下水游泳。
望江楼,是为了纪念唐代才女薛涛而建。明清两代,又陆续修建了一些建筑,规模宏大。民国时期,这里被称为“望江楼公园”。

这是在1943年拍摄的青羊宫内照片。这是一座八角亭,现在叫八卦亭,建筑有三层。据说,建筑是根据道教的阴阳八卦学说而设计的。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同治十二年,花了四年才建成。

1926年,杜甫草堂的模样。在竹林掩映下,一座尖顶的六角亭子,格外引人注目。日本人在成都拍下了这张照片。90多年前的杜甫草堂原来这么的雅静。
据说,当年杜甫来到成都后,在朋友帮助下,在浣花溪边上修建了这座草堂。杜甫在这里留下了很多千古名句,后人在草堂的前面加上了杜甫二字。所以叫杜甫草堂。

这张照片拍摄于青羊宫门前,是一个临时小集市。小商贩们把商品摆在地上,品类繁多、琳琅满目。后面有围墙的建筑,就是当时的青羊宫。1926年,日本人来到青羊宫门前,拍下了这张富有生活气息的照片。

1938年,日本人来到了岷江,他们乘船拍下了这张照片。对岸的悬崖上,就是当时的蛮子洞。蛮子洞,是四川当地民间的一种说法,并不是说洞里住的都是蛮子。
这些凿刻于山崖上的山洞,也有人叫土匪洞、躲兵洞、兵子洞,功能不一样。后来,人们就把这些洞统称为蛮子洞了。

1937年的成都双孝祠堂。当年,成都的富商马长卿,是光绪五年的举人,官至直隶州知州。他修建的这个双孝祠并不是来纪念父母的。是为了纪念因病而亡的儿子和女儿。
祠堂内,亭台楼榭应有尽有,鸟语花香。当时人们称这里为“马家花园”。

这是日本人1939年拍摄的,一座宏伟的九孔桥横跨在锦江之上。桥面宽敞,九个桥孔倒影在水中,煞是好看。
九孔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和望江楼一样,是古成都的地标性建筑物。

1929年的中华书局成都分局,位于春熙路上,门前挂着几片大竹帘用来遮挡阳光。提起中华书局,人们只记得它是一个老古董的出版社。实际上,第一家中华书局是在上海开办的,位于福州路老巡捕房的对门。
因为四川历来传统学术底蕴深厚,更有很多知名学者,学术氛围不比北京和上海差。所以,中华书局在成都设立了分局。这样算下来,也有一百多年了。

这是位于成都北城门外的驷马桥,原来叫升仙桥 。当年是一座木桥,司马相如来过这里,他感叹道: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汝下。古时候的马车规格是一车四匹马,所以,人们就把升仙桥改成了驷马桥。
后来,木桥腐朽被拆除了,重建为石桥。照片中的驷马桥拍摄于1939年,桥头有一棵参天大树和一座石碑,是古代出入成都的必经之路。

这是1938年拍摄的大慈寺,寺院位于成都东门东胜街上。大慈寺历史悠久,距今1600多年了,可以说是一座中国名刹。据说“大慈寺”这个名字还是唐玄宗赐的。
大慈寺在唐代时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当时寺院内的院子就有96个,房间8000多间。被誉为“震旦第一丛林”。

这是1938年的成都浣花祠风貌。浣花祠位于杜甫草堂内,但是和杜甫没有一点关系,这座祠堂是为了纪念一位保卫成都的女英雄而建。
女英雄任氏,是当时西川节度使崔宁的小妾。杨子琳趁崔宁不在家发起叛乱,成都城危。此时,任家出钱招兵买马,任氏率兵大败杨子琳。保住了成都。人们为了纪念任氏,修建了浣花祠。

1938年的成都回栏楼,位于成都南门外6里处、锦江右岸的一处山崖上。这座楼高四层,远看更像一座塔。当时站在这座楼上,可一览成都平原,成为当时成都风雅人士聚会的佳所。

1929年夏天,成都的街道场景。街道两旁,是古色古香的木质两层建筑。沿街店铺一间挨着一间,都挂着遮阳的门帘。
中午骄阳似火,黄包车师傅在阴凉里休息。街道上人不多,有的人打着伞,还有一名警察从街上走过。

成都,自古以来被称为天府之国,是一个富饶又美丽的地方。再次看到这些民国时期四川成都的老照片,看到这些几十年前的成都旧貌,让人感慨万千。时光如梭,如今的成都,已变了模样。变得更美丽,更包容,更有活力。
你去过成都吗?你眼里的成都和过去的成都,有什么不一样呢?

长按二维码关注
微信号:lishituguan
探寻历史长河最耀眼的瞬间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