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场现状被美国彭博通讯社尖锐地描述为普遍存在的懒惰、频繁请假以及缺乏进取心。这一报道不仅触动了德国的敏感神经,也激起了德国媒体的广泛讨论。长期以来,德国一直饱受劳动力短缺的困扰,而据该社报道,德国劳动者的懒散态度,特别是年轻一代,无疑加剧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彭博社此篇报道的撰写者克里斯·布莱恩特常驻柏林。《明镜周刊》网站在29日引用了他的研究成果,指出德国曾在“经济繁荣”与“优质生活”之间达到了微妙的平衡。在2010年代,德国人在享受更多带薪休假的同时,经济也能保持每年平均2%的增长。然而,如今这种平衡似乎正在瓦解。
多家企业正深陷人才短缺的困境,布莱恩特认为其背后存在多重原因:
失去了廉价的俄罗斯天然气供应;
婴儿潮一代提前退休,导致技术工人严重短缺;
员工缺勤和病假时间过长,这可能与工作压力增大有关;
因此导致的每年工作时间减少;
德国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中,平均工作时长位居倒数第五,仅次于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和土耳其;
高兼职率现象尤为显著,尤其是女性职工,几乎有一半从事兼职工作,而男性仅占13%左右。
布莱恩特在文中质疑德国未能充分发挥其劳动潜力,尤其是女性和接近退休年龄的群体。他依据的研究数据显示,与其他OECD国家相比,德国的工作时长确实处于较低水平。尽管布莱恩特也承认,各国在收集这些数据时可能存在方法上的差异。
在文章中,联邦劳动局发布的数据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这些数据,去年德国人的平均工作时间是自有记录以来的第二少。这一数据凸显了德国职场中工作时间减少的趋势。
此外,去年德国人平均请病假次数高达15天。这一现象并非仅由新冠疫情后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引起,精神压力也成为了员工频繁请病假的重要原因。德国职场中的这种趋势被戏称为“欧洲最体弱多病的人”,这无疑对德国的经济生产力和企业运营效率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改善当前生产力低下的状况,该文章作者提出了以下切实可行的建议:
首先,根据平均预期寿命来调整退休年龄,特别是针对那些对体力要求不高的工作岗位。这样可以更合理地利用劳动力资源,同时确保老年人能够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
其次,政府和企业应增加经济激励措施,鼓励人们延长工作年限。通过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养老金、福利待遇或工作机会,可以激发更多人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整体生产力。
此外,进一步增加幼儿园经费投入也是关键之一。这可以减轻家庭在照顾子女方面的负担,使更多女性能够参与全职工作,从而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参与度。
另外,对工资征税更公平、提高财产税等财政措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生产力的提升。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可以减少贫富差距,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从而激发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不久前,德国财政部长林德纳也指出了德国人工作时间过短的问题。德意志银行首席执行官泽温在接受采访时也强调了改变工作方式的重要性。他们的观点与文章作者的建议不谋而合,共同呼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来改善当前的生产力状况。
内容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公众号文章合集导航
酒店洗涤相关
医疗洗涤相关
洗涤设备
洗涤论坛
环球洗衣
机电宝典
设备维保
欧美漫游
工控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