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祁曼塔格乡
祁曼塔格乡,坐落于新疆若羌县的东南部,是这片辽阔地域上的一颗明珠。被东昆仑山和祁曼塔格山深情相拥,它拥有着令人惊叹的6.56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是我国乡镇之最。这里位于羌塘草原的心脏地带,是新疆、青海、西藏三省区的交汇之处,其面积之大,足可媲美两个比利时,与宁夏相仿,甚至海南与台湾两省之和也无法与之匹敌。
然而,祁曼塔格乡的人口却出奇地稀少。五年前,户籍人口仅18人,常住人口曾一度达到700人左右,但如今全乡人口不足百,平均每千平方公里不足两人,真可谓“地广人稀”的极致体现。
交通方面,祁曼塔格乡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通往若羌县城的仅有一条长达560公里的道路,即便是驱车往返,也需要花费十多个小时,这使得当地居民的日常出行变得异常艰难。
尽管地处偏远,祁曼塔格乡却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这里是若羌县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草原广袤,游牧业发达。此外,这里还是野生动植物的乐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多达12种,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珍稀野生动物在此自由驰骋。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祁曼塔格乡依然努力为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设施,如医院、邮局、超市、饭店等,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一丝便利。乡政府的建筑也颇具特色,但遗憾的是尚未通电,移动信号虽然开通,却仍停留在2G时代,仅能发送短信,无法满足现代人对于通信的需求。
随着保护区的设立,祁曼塔格乡的人口逐渐减少。原本80多户人家陆续搬离,使得这里更显荒凉。在此工作的公务员,每日面对的除了蓝天白云、雪山冰峰,便是那些奔跑的野生动物。虽然对游客来说这是一片新奇的天地,但对于长期驻守的工作人员来说,却是一种孤独的坚守。
“祁漫塔格”在维吾尔语中意为“花草盛开”的山峰,这个名字恰如其分地描绘了这里的自然风光。尽管平均海拔高达4100米以上,但这里阳光充足,每年的日照时数超过2600小时,即使在夏天也能看到山花烂漫的景象。
此外,祁曼塔格乡附近还有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以及西藏双湖特别区等自然景观。这些地区群山环绕、峰峦叠嶂,拥有众多海拔超过6000米的山峰以及丰富的沙漠、冰川、雪峰、草地和湖泊等自然景观。特别是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其面积达4.7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近4800米,人迹罕至,是地球上难得的净土之一。这里生活着藏羚羊、藏野驴、黑颈鹤等珍稀野生动物,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野生动物天堂之一。
踏上这片高原大地,你会被那无尽的广袤草场、人迹罕至的荒凉以及成群的野生动物所震撼。这里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探险者和自然爱好者的天堂。
2. 罗布泊镇
这个名字享誉全球,令人耳熟能详!罗布泊镇,坐落于新疆若羌县的北部,正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东边,其广袤的土地面积达5.2万平方公里,超越了欧洲的丹麦、荷兰和比利时三国的总和。然而,截至2023年7月,这片辽阔地域上的户籍人口却仅有4200余人。罗布泊,曾是中国第二大的内陆湖,它的面积一度超过1万平方公里,因其独特的人耳形状,被誉为“地球之耳”,同时也被形象地称为“死亡之海”。
回溯至东晋时期(约公元330年前后),罗布泊的湖水依旧浩渺。但随着历史长河的流转和气候的变迁,它的面积逐渐缩小。1931年的实测数据显示,当时的水域面积尚有2375平方公里。真正的干涸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自此,罗布泊彻底变为了风沙肆虐的荒漠,被冠以“生命禁区”之名。
然而,罗布泊的历史并非全然荒凉。在汉朝时期,这里水草丰美,塔里木河、车尔臣河、孔雀河等多条河流汇聚,孕育了一个人口众多、规模可观的古代楼兰王国。这里曾绿树成荫,小桥流水,是古丝绸之路上的绿洲明珠。
楼兰王国始建于公元前176年之前,直到公元630年消亡,历经800余载,创造了璀璨的楼兰文明。如今,留下的仅是著名的楼兰遗址,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神秘的面纱。
罗布泊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更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宝库。1995年,地质专家在此地发现了储量超过2.5亿吨的巨大钾盐矿,其成分与死海相似,因而被称为“地下死海”。如今,这里已被开发成为世界最大的硫酸钾生产基地,为这片曾经荒凉的土地带来了生机。
罗布泊镇于2002年设立,常住人口约为4358人。尽管它是中国面积最大的镇,但镇上的建筑却寥寥无几,主要的是一栋名为“罗布泊商贸城”的三层楼建筑,集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物价高昂,特别是水资源稀缺,生活用水需要从几百公里外的县城运送,水价高达每吨15元,真可谓“水贵如油”。
除了丰富的矿产资源,罗布泊还拥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尽管这里被视为生命禁区和保护区,未对外开放,但其神秘和原生态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户外探险者。在罗布泊的边缘地带,随着生态的逐步恢复,河网纵横的湖面已经出现,森林也在逐渐增多。未来的罗布泊,有望成为旅游经济的新热点和热门旅游目的地。
白龙堆雅丹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活动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三大雅丹”第二名;小河墓地,蕴藏着丰富的罗布泊早期文明信息,被誉为考古学界最难解的千古之谜;龙城雅丹,因其神秘的面貌,被誉为“最神秘的雅丹”;而罗布泊海头古城,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罗布泊地区的第二大城,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若您计划前往罗布泊探险,最佳的时间是每年的四月中旬和十月中旬,此时风沙较小。旅途中请务必备足水、干粮和药品,选择性能优越的越野车,并考虑携带卫星电话以备不时之需。
3. 唐古拉山镇:
说起唐古拉山镇,那可是大有来头。滚滚东去的长江,在华夏文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长江的源头就在唐古拉镇的沱沱河地区,唐古拉镇
可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江第一镇。
不仅如此,唐古拉山镇非常大,陆地面积约4.78万平方千米,大概相当于上海市面积的7倍,北京市面积的3倍,相当于43个香港特别行政区那么大。但是唐古拉山镇的人口却非常少,只有一千多人,是典型的地广人稀。作为一个乡镇级别的行政单位,这面积真够大的,尤其还以飞地的面目出现,在全国范围来看都是非常罕见的。
从新中国初期1949年到1954年的行政区划地图
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整个青海省的西部以昆仑山脉
为界,被分成相对完整的两大块: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和玉树藏族自治区。唐古拉山地区是归玉树藏族自治区(后来改名为玉树藏族自治州)管辖的。
但是到了1955年,情况就开始发生变化了。当时为了更有效的开发柴达木盆地
,将海西州分出一部分来成立了柴达木工作委员会,进行统一的协调管理。柴达木工作委员会下设茫崖
、临海2个临时的工作委员会;从玉树州划出一部分区域设置
唐古拉山工作委员会,是为了加强对青藏公路的管理和维护。柴达木工作委员会也屡次改名,1958年最终改名为柴达木行政委员会。从地图中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当时的唐古拉山地区是划归柴达木行政委员会管辖的。
1963年,柴达木行政委员会撤销,原来所辖区域合并到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州(后改名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唐古拉山镇所在区域也划归格尔木市管辖。
从那以后,唐古拉山镇所在的区划格局基本上就延续下来了。从地图上看,唐古拉山镇到玉树州治多县
的直线距离,和到格尔木市的直线距离差不多。
那我们就又有疑问了,为何当时不把原属于玉树州的唐古拉山地区,再划回玉树州管辖呢?
实际上,唐古拉山镇
到治多县之间的交通非常不便,山川河流纵横交错,荒芜人烟,没有直线通行的交通路线,必须绕道才行,这样绕一圈下来行驶里程大约600公里。
如果去玉树县
的话就更远了,约780公里的路程。相比之下,唐古拉山镇到格尔木市只有约425公里,则要近了很多。
总之,唐古拉山镇成为格尔木的“飞地”,也是国内最大的一块“飞地”,是历史和交通条件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