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互联网人不得不以透支未来的方式奔跑?


宋·苏洵《六国论》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如今的互联网公司工作时间亦是如此,从965到996福报再到007。互联网人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
是什么?让互联网人不得不以透支未来的方式奔跑?


一、加班,不止你我他
不论你在头部互联网公司还是创业小公司亦或是服务于互联网公司的供应商,不论你是做技术、产品还是运营,不论你的身份是正式员工、外包还是实习生。只要你是互联人,那么你的节奏一定很快,并且大部分互联网公司还很累。
 
首先通勤就是一大难关,如果住得离公司远,为了赶上公司班车,每天早上7点前出门。如果赶不上,就要面对非常煎熬的一个多小时,代价是2次以上换乘超过20站地铁。
你也曾想过租个近点的房子,以公司为中心方圆5公里的房子都看了,看中一套整租的Loft,户型和采光都不错,但高昂的房租让人望而却步,更重要的是感受不到周遭的烟火气。
电影《心灵奇旅》有一句话:”火花不是人生目标,当你想要生活的那一刻,火花就已经被点燃。”
在互联网公司工作并不只是工作繁忙,长时间的通勤和加班让人丧失了感受生活的机会,更不要提心中的那团火了。
互联网大厂把城市的公共空间放置到了封闭的空间中,它切割了人们的公共生活,把人们聚集到了一个又一个封闭的空间之内。这种空间会潜移默化地形塑人们的生活和心理。
每一座水泥钢筋搭建起来的基础设施都像一座微型城市,员工们足不出户便可以解决绝大多数问题。
环境告诉人们,工作便是生活,生活离不开工作。
 
这就是一个庞大体系驱动下产生的结果,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螺丝钉,在这个庞大体系中,你不断地被推着走,需要不断地完成一个又一个KPI。
人在其中,别无选择。

二、内卷?
内卷是个筐,啥都可以装。不管你身处何种位置,你都有可能被卷入一场无止境的内耗竞争中,码农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调侃或者玩笑,更是人们对自身价值的内省和反思。
互联网本身的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这个速度超出了我们已知的绝大多数行业。资本快速进入互联网行业,加速了这种变化速度的更迭。这种向前的力量加载到公司,再由公司加载到每一个员工身上,他们的压力要比传统行业从业者的压力大很多。
内卷为什么会形成呢?因为大多数人做的事情也缺少独特性。
理论上说,工作十年的工程师比工作三年的代码的产出和质量应该是好很多。但是如果工作十年的人缺少积累,缺少系统性的理解,那么仅仅多了一些广度,但是深度上来说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那么这个时候就会发生内卷了。
公司不停的把老员工换成新员工,老员工也不停的跳槽导致缺乏积累,长此以往公司很难得到优质的员工,员工也很难得到深入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
公司之间也是这样,很多公司间的竞争也是重复性的,你做什么我也做,公司的产品决策并不完全是跟公司本身的基因和方向决定,而是因为什么方向火而赶鸭子上架。
公司在做决策的时候考虑的是最少的投资和最快的回报,而不是靠着自己的特性而做长久的、独特的产品发展。
在做这样重复建设的时候,公司可能会在竞争对手那里挖上那么几个牛人,然后其他的都照抄就好。既然公司间都内卷了,公司做的产品跟别人的产品差不多,那么拼的就是手速了。
如果竞争对手和你拿的投资差不多,那么招的人数也接近,如果竞争对手都 996 了,那么你 955 岂不是输在了起跑线上?但是如果你这样做,别的团队也这样做,长此以往就没人不 996 了,最后你 996 也不够,只能 007 了。
在目前国内互联网的竞争压力之下,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加班、劳累都将是互联网人的常态。
 
互联网天生具备垄断属性,一旦成为细分领域的领头羊,即可独占利润。老二、老三还能喝点汤,后面的则可能输掉底裤。每个团队都只能拼命加快产品迭代、更快地占领市场。
 
互联网行业的玩法和传统行业的创业玩法不同,互联网行业一旦核心逻辑被验证,就会通过风险投资去烧钱抢客户、占市场份额。在马太效应之下,跑得越快的公司拿到的融资越多,就有更大的希望循环往复,做大做强。

三、如何看待996
做过的项目复盘整理真的很重要。
为什么《龙珠》里天赋更高更热爱战斗的贝吉塔战斗力方面和悟空的差距越来越大?因为贝吉塔只知道打怪不知道修炼(后来有改变),悟空不光战斗,还会自我修炼和总结战斗经验,战斗很重要,战斗之外的总结和自我修炼也同等重要。
这和我们的工作很相似,工作相当于实战,光有实战是不够的的,工作之余的总结和自我驱动学习相当于总结战斗经验和自我修炼,有哪些长处应该继续发扬,本身还有哪些不足需要规避,这些只有在总结中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来。
996 会让人缺少了思考的空间,有些工作是需要很多思考的,尤其对于那些资深的工程师或者架构师来讲,好的设计应该是想出来的而不是堆出来的,缺少思考的空间会导致最后出来的架构不是最优的,如果架构设计都出问题了,后面的工程部分会跟着错。
对于管理方向的人也一样,如果缺少了思考的空间,管理者会更难为他人着想,更难思考团队到底需要和达到什么的目标,怎么做能够让公司受益等等。
当你的时间都困在了工作中,长期来讲会产生工作的倦怠,对于身心、家庭、还有公司都不是什么好事。
当然弹性的工作时间和短期的加班是可以接受的,比如说产品要发布了,或者客户有什么问题了,哪怕是周末或者晚上,我觉得也应该能够尽力帮忙,但是这样的加班节奏不应该是长期的、持续的、强制的。
我自己也一样,如果忙了一段时间,也需要从工作中脱离一下。因为忙碌的时间太久想要从中恢复很累,而且加班太多,导致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影响工作本身的效率。

四、怎么避免内卷化
一、个人而言:
不管是科班毕业还是转行。当你做上程序员的时候,两三年内就一定要打好自己的基础。
基础包括:
1、技能:好的编程习惯写出好的程序
2、写作、沟通的技能:写好文档,清晰沟通。
3、建立自己的社交圈,有一些值得信赖,互相学习、找工作可以互相内推的朋友
4、深入浅出:因为你对于某一样东西有深入的理解后,学习浅一些的东西会很容易。
5、系统的学习。
在有了这些基础后,对于业界和行业的发展应该会看得更清楚,而不至于走错大方向。
比如说大家都在做 SaaS 的时候,你不应该花时间去学习太多 Windows 桌面的软件开发。
选择一条发展更快的技术路线应该是避免内卷化的一个很重要的选择,如果方向都选错了那么避免内卷也很难。
另外跳槽的时候应该注意积累,每次跳槽应该是能够有更加深入的技能,而不是看钱跳槽。如果每次跳槽都是换个方向平移重来,可能会导致工作十年跟工作 3 年的输出类似。
二、团队而言:
作为管理者而言,权力范围内,在做好公司的任务之外,也需要尽力避免团队的内卷化。
虽然说短时间的 996 会给团队带来产出,不过从长时间来看,团队会因为倦怠和缺少进步而缺乏后劲。
相对用钱去刺激加班(给 1.5 倍的工资,干两个人的活),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让团队成员真正能够得到发展,能够喜欢自己的工作,这样的效果很正向:公司能够得到工程师尽心尽力的产品,而工程师也能获得发展,并且过程很开心。管理者应该和工程师多沟通,多 1-1,了解到别人的需求和想法,然后根据情况给出不同的机会。
即便管理者自己喜欢加班,但是不要要求团队总是和你一起加班,不应该认为员工的所有时间都属于公司的,应该尊重别人的休假、陪家人、生病等等的时间。
其次,在面试的时候也不要有很多不恰当的要求,比如说觉得 35 岁以上、或者怀孕的人就不应该要之类的。35 岁的程序员经过多年积累可以有非常厉害的输出,对这样的程序员的歧视首先是非常的没意义,还会加速内卷、社会更加不公平和完全不必要的焦虑。
对于公司而言应该是看大格局(怎么打造一个别人更喜欢的产品),而不是纠结于比较 low 的地方。

五、技术选型
我个人觉得未来的后端软件发展逃脱不了两样东西:
第一是开源;第二是云。
在大部分的时候是两者结合起来的,因为云本身也用了很多开源的软件。相比自己造轮子,使用开源,并且贡献开源应该是第一选择。
如果你选择贡献开源,最好选择贡献有社区的开源软件,因为有社区的开源软件会走得更长、也往往会更成功,作为一个这样项目贡献者你的价值就会越大。
毕竟一个发展更快,空间更大的行业的内卷化就会越少。

觉得本文有用,请转发、点赞或点击“在看”
聚焦技术与人文,分享干货,共同成长
更多内容请关注“数据与人”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