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授权
成龙要出新片,而且还有大场面,大家一听都挺开心。
而且新片《传说》是《神话》的姊妹篇,要知道当年的《神话》确实创造过票房神话,成龙的身手,金喜善的美貌,跨越国籍穿越时空的旷世奇恋,现在看来都很震撼。电影上映后国内市场勇夺9700万,海外市场总额2200万美元,在当时算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
《神话》诞生的那十年间,是国内电影市场野心勃勃追求“大片”的十年。全明星阵容、大手笔制作,古装加动作成为大导演们钟爱的题材。《英雄》《卧虎藏龙》《蜀山传》《无极》《夜宴》都诞生于那个时期。
这几年大银幕上倒是少见这样“费劲”的大片,制作方更希望以小博大,猎奇的犯罪题材、轻松的现实主义喜剧成为了香饽饽。去年的《封神》算是个异数,要不是五年前就开机,钱已经花出去了,现在也未必有这个勇气拍这么烧钱的电影。
《传说》这种类型的电影,在当下这个环境,反而变成了一种稀缺。观众看多了阴暗角落里的极端故事,也渴望在广阔天地里激荡一番。所以《传说》本来是有可能在暑期档脱颖而出,和去年的《封神》一样,自有一番天地的。
从制片方的角度来看,为什么时隔二十年,要重拍《神话》续集?因为《神话》当年的成绩虽然不错,但因投资过大并没有赚到钱。同样的成绩,如果放在现在,全年的票房亚军起码30个亿打底。
这种生不逢时感,转化到行动上,就是再拍一部。
情节可以套模板,英雄美女武打穿越这些爆款元素一定要保留;场面可以做得更大更有噱头,技术和资金都比二十年前更容易实现;女性柔弱只能被动等待救援不符合现在的女性主义思潮,那就改成女性也能打,美女也能救英雄;现在还流行加一些流量明星保票房保声量,那就让张艺兴出演另一个英雄。
总之,算盘打得如意,大方向也没问题。情节有各种bug也是意料中的事,观众原本也没指望剧本能有多严谨,看个热闹就行。没成想,最大的问题出在成龙身上。
拍《神话》时,成龙是50岁,大哥还能打。二十年以后,成龙再不服老,也是70岁古稀之年了。一边是打不动的成龙,一边是还有票房号召力的成龙,怎么办呢?要不试试AI换脸吧!
这一波神奇操作,如果真能让观众看到27岁的成龙重返大银幕,也不失为一波美谈,毕竟现在给演员们AI医美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实际观感并不是那么回事儿,我们似乎在看一个长相与成龙有个七八分相似的陌生人演戏,他似乎不太会做表情,一脸不置可否。
在他的陪衬下,张艺兴、娜扎的表演显得生动了很多,甚至有点心疼娜扎:明明是两人的感情戏,为什么好像只有娜扎一人动了情。
电影的最后半小时,老年成龙终于回来了。盗墓那段情节虽然潦草,大哥的打戏也比不上年轻那会儿花样多,但总算不让人出戏了,谢天谢地!
诚然,用AI弥补遗憾,出发点是好的,目前技术上有瑕疵,并不代表它不会继续完善,相信终有一天,AI人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到那时,施瓦辛格可以再战江湖,刘晓庆可以继续演少女武则天,甚至逝去的哥哥张国荣,也能在影像世界里继续风华绝代。
会不会引起伦理层面的探讨,观众愿不愿意买帐,这是后话。至少现在,《传说》里的AI成龙,想说爱你,真的不太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