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造人、创世神话

天帝降下人民,立国立王立臣的神话母题:
《诗经》荡荡上帝…天生烝民《诗经》《尚书》谓有帝育蒸人/厥初生民,至《汉书》“臣闻天生蒸民,不能相治,为立王者以统理之,方制海内非为天子,列土封疆非为诸侯,皆以为民也”,昊天上帝为创造人的神灵。
《大雅.皇矣》云:“帝作邦作对”,是说天帝缔造邦国,并为其配生君王。《左传》“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天之爱民甚矣。
商宋作品的《墨子》中也有高阳(天帝/天)[古者上帝鬼神之建设国都、立正长也][古者天之始生民,未有正长]
《黄帝四经》历史化版本也说黄帝(皇后)建国邦,立君王一类[吾受命于天,定立于地,成名于人……乃立王公立国置君卿]
《五纪》中还有后帝(黄帝,皇上帝,皇后,后皇,后帝)建国邦,立君王臣民一类,根据上下文联系,该文的神王就是黄帝,(后曰作有上),也就是皇后上帝说要有世界,根据上下文也就是于是有了自身组成宇宙的18位群神,他们都是“黄帝之身”。
《淮南子》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
民间后继还有说黄帝创造人类,投放异处成各个民族,或许正是许多民族在古代认为自己是黄帝后代的神话依据
南朝·《太上三天正法经》逮至黄帝,置立生民,后生之人,起於黄帝也。黄帝结土为象,放於广野,三百年中,五色变化,能言能语,各在一方,故有伧秦氐夷蛮差之类也
唐·释道宣《广弘明集卷第九·辩惑篇第二之五 笑道论》逮至皇帝始立生民结土为像于旷野。三年能言。各在一方。故有伧秦夷羌。

《参不韦》[帝乃自称自立,乃作五刑则,五刑则唯天之明德]可以参考《五纪》,就是上帝自己取名字,天帝建立了自己,然后构建了秩序,构建完秩序之后,然后启迪光明,[还有这个黄帝四经当中对于黄帝的历史化也有说自立自名类似的话。很可能也是当时天帝的一种神话母题,天帝创造了自己]这种形式有点类似《尧典》历史化的帝尧。 也就是构建完某种秩序之后,上帝启迪光明 开始进一步细化内在的构建。这个可以参考圣经中的上帝,他也是在叙事世界的生成
很有可能昊天上帝也具有这种神话,在《诗经》当中也都是只有昊天上帝命令大禹创世,而没有周人叙事创造天空的说法,昊天的异形体帝喾也是自言其名的,也都是天帝自有的神话母题历史化,在元气论流行之后这个神话被取代了(《五帝德》帝喾自言其名,《参不韦》帝乃自称自立,《黄帝四经》黄帝作自为象,方四面……)
可见天帝命令大禹治水创世,是创世神话,天帝不是受造物,而是自有的
楚帛书甲篇说天帝乍殃,由于人类的狂妄,上帝愤怒破坏世界秩序[民祀不歆,帝将繇以乱逆之行],到乙篇叙事混沌之际,到秩序由何而来,雹虚是颛顼后代,生下四季神。
四子创世之后(创造三重天盖,创造大地),但日月刚行动之际就九洲不平,山陵备泆,四神想完善世界,赤帝这时让祝融带领四神来完善世界,下文就是对应甲篇天帝破坏世界的[则母敢斁(蔑)天灵],也就是说在混沌时代就有人类存在了,当时的人类尚处于不完善的世界,由于人类的行为让赤帝震怒,从而使世界崩坏,[炎帝乃命祝融以四神降,奠三天,维思敷,奠四亟。曰:“非九天则大侧,则毋敢蔑天霝。”帝允乃为日月之行],赤帝让日月行动,也是在人们这时不敢违逆上天了,最后警告人们不能不敬畏神灵[钦敬惟备,天像是则,咸惟天□,下民之戒,敬之母忒],随后世界又一片安好。
淮南子则又有帝张四维,运之以斗
《天官书》:“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
在神话方面又天帝运行北斗之车的母题,北斗又被视为天之中斗一类(天问帝运斗张四维),而《舜典》也说舜在玉衡齐七政,也当是对神话形象进行的描述,指在北斗星中治理天下,这个在后面的朝代当中就被解释成了参考天文仪治理天下,但对于早期的文献记载当中,帝舜的皮肤实际上是黑色,还说他因为治理天下过于劳苦,使得身体都弯曲了,这无疑都符合在黑夜之天与北斗七星是弯勺子的概念,到了《易》就正式提及黄帝、尧、舜是效仿天空大地创造衣裳而治天下的圣王,也并没有提及颜色为黄,也就是说,神王的中与黄在早期联系并不适应于所有情况,但神王与中的关系密切,《庄子》也有一位无面的上帝,名为帝江,他也是中央之帝,而黄帝则更是连名字都带着黄,且有执绳而治中,《吕氏》与《左传》的章节开篇都月令为首,就记载中央之帝为黄帝。
关于神王的中央之位也是母题,《律历志》对以往的尊者“中”的这个概念进行囊括总结,认为中央之位在阴阳之中、四方之中,天上的经纬十字线交织之处,对于古周人代表天空的神数为六说不同的是(国语:天六地五),五还是黄色的神秘数字,反而在这个说法里头,六才是大地的数字,“天之中数五;地之中数六”
中央之帝的神话体现就是将天空的经纬绳拿在手上摆弄来调整宇宙变化,所以上帝开北斗之车运行四时或斗勺旋转四方变化四时,也就是这个神话母题使得中央之位使得王官学崇尚,他们以此为原型构建心目中的治理模式。
于是乎黄帝这一位执天准绳的中央神王历史化后,成了执准绳、执中而治的君主榜样,
《黄帝四经》里面就说黄帝如中一般,所以成了天下的宗主:
“昔者黄宗(帝)质始好信,作自为象。方四面,傅一心。四达自中,前参后参,左参右参,践立履参。是以能为天下宗。
尽管楚地尚东,《鹖冠子》却强调中央的至高性,认为众神所仰望的太一居于中央,又在另一处说[无钩无绳,浑沌不分,大象不成,事无经法],钩绳也指天界象征印酉与子午的交X线,在天空中划分出4个区域,在十字交叉中心得出一个中心处,在这里就认为,没有天的交叉十字就会混沌不分,至大的道(或形体)也不能成就,所有事情都没有了经法。
恐怕上帝神王执中而治是根深蒂固的神话母题,很可能也是在中心创造世界的
(原初土块)由于祭祀神王的也并非都是什么王朝人员,故而受限资源条件祭祀神王以堆圆土丘视为小山,模拟某种神秘行为的仪式联系神王,又或者这种祭天神的模式非常的古老,王朝建立石块组成的天坛,但文献保留了堆土为圆丘象征天的行为记载,全世界的古人泛滥以高树、高山、高建筑之类以联系祭祀神灵,但更早的先史文明或城邦遗址时,人们的生产力还不足以建造更宏伟的建筑,于是简单堆高土堆来祭祀,这种文明之前的神话仪式在中国文献保留犹为突出,《山海经》视许多山为冢的同时,亦是祭祀神灵,或神的家室,中国又喜欢将去世之人埋在土上建成突出的土丘
这种神秘仪式上与神灵的故事构建产生了联系,于是乎,神生于土堆之上
山:冢:丘:天……从某种联系上好像也是互通
山为天的一部分,但山也是冢,而土圆丘也是。
那么从某种程度来说,全世界也泛滥的崇拜雷神,然后雷神又和坟墓有着紧密的联系,雷神沉睡于墓中,或从大地里、大地上升于天空的观点,乃至于生在出生在大地,可能也是祭祀神灵用土堆的仪式延续。
参考
在埃及人对世界诞生奥秘的叙述中可以看到,他们被自然世界深深吸引了:尼罗河水年复一年的洪水退后形成的淤泥滋养着农作物,因此他们认为有了尼罗河水他们才拥有生产的能力,所以他们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世界是随着太古洪水退后土丘的形成而诞生的。
太古土丘是所有埃及创世神话的中心所在,无论哪种版本中它的存在和地位从未引起过争论。塔特嫩神(Tatenen)便是太古土丘的拟人化,其名字的意思便为“升起的土地”。但关于它的所在地却引起了争论,每个主要的宗教城市都宣称太古土丘出现在自己的城市里。
传说宇宙原本是一片黑暗混沌的虚无,原初之水覆盖着整个世界,一块金字塔形的土丘首先从水中升起,上面矗立着创世之神阿图姆。当他看到荒凉的宇宙空无一物,便开始创造大气之神舒、湿气女神泰芙努特,随后诞生了天地与世界万物。奔奔石也因此而得名,人们认为奔奔(benben)来源于动词“weben”在古埃及象形文字中有“上升”之意。
有的神话把阿蒙描绘成一条巨大的蛇,认为他生活在努恩的洪水中,有的神话说他发出一声大雁般的鸣叫,并在一刹那间爆发出一个世界,从而引起了宇宙的连锁反应,诞生了八联神和九联神。
《太平经》收录的天地本一体之说:元气怳惚自然,共凝成一,名为天也;分而生阴而成地,名为二也;因为上天下地,阴阳相合施生人,名为三;又有说天数之始也,是故天地未分之时,积气都合为一,分为二,成夫妇。
乃至《太平经合校.卷四十五》亦是说天亦天也,地亦天也,认为地也是天的一种
这就表明天空和大地俱有两位一体性,黄帝也是天帝,月令称为中央土上的帝,在这中央土之上,而又在天上手持天之经纬线来治理宇宙,从这个方面来看确实天与土两位一体当存在这样的神话母题,如日本神话有高原
因陀罗分开父母(天地本一体)
亚当之类也算是男女一体,雅威把他的女性要素从身体里分离
尽管。元气论的盛行之后开始对旧神话进行了重新解释,但女娲补天的神话一直在汉代开始有流行,其中记载就是他用石头来补天,当时流行的神话观点就是天空为元气聚集的气体,而儒生反对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就是说天是气体,不能用石头来补,从补天神话来看天空也是土类,所以女娲补天用五色石
原初土块的天帝神话有关的话题,还有一些泛滥什么圣王创作音乐统治世界的神话,可能就是什么神王在原初土块诞生之后,就唱歌创造世界,然后对应的其实就是天空打雷。《周礼》记载的就是用雷鼓之音在圆丘祭祀,《周礼·春官·大司乐》:“靁鼓靁鼗,孤竹之管, 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奏之。”
神之音:雷于天地为长子,以其首长万物,与其出入也。
按照往这些联系进行推导的话,就是混沌之水中,浮生出来了一个圆形的土堆上面诞生了上帝,按自有的母题,具体的就是自己把自己创造在圆形的土丘之上,而产生了息石息壤的概念可能就是天上的圆土丘,所以,鲧偷了去后,上帝非常的愤怒。比如尧舜禹他们的字形当中都有一个土块,那么可能就是根据这个神话的土块原形
天上的水域是众神的宫殿,在汉代泛星化运动里面也转化为了星辰,[天河者,群神之阙也],古人把天上的银河视为与人间河水连接的存在,李白诗歌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山海经》里面就有提到[天乃大水泉],也就是说认为天空就是一个巨大的水域,《易林》的卦象之中把人间的出名水域与天之奥府联系在了一起;乾 江河淮济,天之奥府。众利所聚,可以饶有……
进一步在其他吉祥安康的卦象称:
天之奥隅,尧舜所居;天地九重,尧舜治中;天之奥隅,尧舜所居。
该文当中也有历史化的记载,却说与江河淮济关系密切的天上深邃奥秘之处,是尧舜之居处,这些卦象是把尧舜当做是天神来被看待的。
先秦就也有太一潜藏于水中的记载《太一生水》天地者,大一之所生也。是故大一藏於水,《阴符经三皇玉诀》太一者,乃是北极太渊之源,乃虚无炼神之道,上天所秘,世人不可得知。
而秦人曾与商人联合,这在《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颛顼与少昊住于东海外的大深沟壑之中,这是天帝少昊的神国少昊带着尚幼小的颛顼(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
《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载:“帝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空桑
昊天上帝在中古道教当中说的也是住在九天上的太渊水域之中——
第五神仙.经曰:道君者,一也;皇天上帝中极北辰中央星是也。乃在九天之上,万丈之巅,[太渊紫房宫中]
现实之中,曾经的古神王祭祀场也与水关系密切,王晖||西周春秋周王级庙制研究
“辟雍”是周之“大学”所在地,古文献所说“辟雍”“大学”与“明堂”建于同一地而功能有所不同。称“辟雍”是以四周环水的形制而命名,称“大学”是因此地建有“射学宫”用来教育周都贵族子弟。另外,此地建有“明堂”,是为了诸侯朝见天子并用来布政宣教、祭祀上帝。——中有“大池”,例(17)中有“辟池”,实即“辟雍”
又有陈乃“颛顼之族”《左传》说过:“陈,水属也”,尔雅称玄枵又叫“颛顼之虚”,陈齐氏家认为“陈”为水属,在《左传》中便有,而颛顼之墟为玄枵,玄枵便是“子”,是水。而玄枵就是天鼋星,在大一统世系中,(玄枵)玄嚣便是帝喾的爷爷。
颛顼复活的地点在《山海经》说了是“天乃大水泉”,也表明了住在水域之天中。
而玄嚣更是黄帝的儿子,黄帝的另一个儿青阳也可能是天空神。
众神居于天界,而祭祀场的形制也与神话的天界有其联系。青阳有地名区域的青阳,有天空性质的青阳,指春时之气相关的青阳。
既然青阳的兄弟玄嚣是水域之天,那么青阳很可能对应气体之天,古人也认为天空就是巨大的清阳之气聚合体,而青阳也写为“清阳”,《汉书》引《孝德》作清阳,原文道“清者,黄帝之子清阳也”。
《素问》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
《黄帝素问》则说清阳为天
《黄帝素问》曰:积阳为天,故天者清阳也。
《说文》说“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列也。”
《淮南子》说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