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人物7: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Ernest Miller Hemingway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海明威

图源:网络

人物简介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1961),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海明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受重伤,身中227个弹片,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
1953年,他以小说《老人与海》获得普利策文学奖。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享年61岁。
海明威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
他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海明威的作品代表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图源:网络

早期经历
海明威出生于奥克帕克,童年时光大多在瓦隆湖的农舍中度过。
小时候喜欢读图画书、听故事、缝纫等,喜欢模仿不同人物,热爱大自然。
读书时,英语和体育成绩突出。初中开始写作。高中成为校报编辑。
高中毕业后,他拒绝上大学。18岁便到《堪城星报》(Kansas City Star)当记者,正式开始写作生涯。
6个月后辞职加入一战,在红十字会救伤队担任救护车司机。前往意大利前线途中,他在巴黎短暂逗留。
在意大利目睹战争的残酷,对他内心造成极大震撼。1918年7月,海明威受重伤离开火线,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
他在米兰一个美国红十字会医院工作。本色创作了早期小说《永别了,武器》。

图源:网络
1920年,海明威曾短暂居住在加拿大多伦多,并在《多伦多星报》工作,成为自由作家、记者和海外特派员。结识星报记者莫利·卡拉汉(Morley Callaghan)。
1921年前后,海明威回到美国,服务于芝加哥一家小报社,娶了第一任妻子哈德莉·理察逊(Hadley Richardson)。

整个巴黎属于我
1921年底,海明威携家眷再次来到巴黎。从21岁到27岁,海明威在巴黎度过了人生的黄金时代,那是一段困顿且疯狂的日子。
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海明威在他的文学之路上也有这样的紧迫感和焦虑感。他信仰文学,心高气傲,但又不得不向生活低头。
“我在这条文字流水线上挣每天吃的面包钱。”(海明威)穷到极点的时候,他曾去卢森堡公园偷袭鸽子,带回家吃。
他起初为多伦多星报采访希土战争(1919年-1922年)。期间参与了安德森的“巴黎现代主义运动”。
1923年,处女作《三个故事和十首诗》出版,他的第一个儿子也诞生了。海明威辞去星报的工作,专心写作。

海明威与菲茨杰拉德,图源:网络
1925年,出版简洁风格的短篇故事系列《在我们的时代里》。次年出版小说《太阳照常升起》。
在最困苦的日子里,妻子哈德莉不离不弃,并用自己的信托基金支撑家庭开支。但海明威不愧为“迷惘一代”的代言人。
他对人生、世界、社会的迷茫和彷徨不仅反映在作品中,也体现在自己的生活中。
他热爱斗牛、拳击,喜欢饮酒、撸猫,他是社交宠儿,与有夫之妇搞暧昧。他广交朋友,但不知天高地厚。
他曾通过戏仿作品来嘲弄恩师,把朋友难以启齿的情事写进小说。他与菲茨杰拉德的友情让人唏嘘。
1927年,海明威与哈德莉的婚姻走向终结。他很快娶了第二任妻子宝琳·费孚(Pauline Pfeiffer),并出版《没有女人的男人》。
海明威一生结过4次婚,他爱情故事一言难尽。菲茨杰拉德说过:海明威每出版一部大作,他身边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妻子。
40年后,海明威的散文集《流动的盛宴》将他前半生关于巴黎的记忆都糅到一起,成为迄今为止关于巴黎的最著名的文学作品。
后人莱斯利·M.M.布鲁姆、理查德·林克莱特、伍迪·艾伦,以及孙女玛丽埃尔·海明威等,分别以不同的形式致敬这位伟大的作家。

图源:网络

旅行与创作
1928年,海明威离开生活了6年多的巴黎,回到美国佛罗里达,后旅居古巴。狩猎、捕鱼、看斗牛,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二儿子、三儿子相继出生。
1931年,海明威居住在美国本土最南端小岛基韦斯特(如今故居改为博物馆)。小说《午后之死》和《胜者一无所获》取材于此。
1932年出版的《午后之死》开始体现海明威简洁的创作风格。他提出“冰山原则”——只表现事物的八分之一,使作品充实、含蓄、耐人寻味。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是受到美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的名言“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启示。
密斯倡导运用钢结构和玻璃等新技术进行极简主义的建筑设计,提出“流动空间”新概念,充分借用环境形成不同的空间效果,这与中国古代造园艺术有共通之处。
海明威的小说风格逐渐趋于精炼,十分耐人寻味。
1933年秋天,海明威随狩猎旅行队畅游非洲,在那里的见闻和印象为他的创作带来更多题材和灵感。

图源:网络
1935年,海明威出版了《非洲的青山》《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

硬汉海明威
1937-1938年,海明威以战地记者身份到达西班牙内战前线。1940年发表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反法西斯主义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他与第二任妻子费孚的婚姻宣告结束,健康问题接踵而至,对他造成很大困扰。
二次大战期间,海明威作为随军记者参加解放巴黎的战斗。期间发表散文《告发》,1969年附《第五纵队与西班牙内战的四个故事》出版。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人们惊讶地发现,海明威曾于1941年被招募为克格勃间谍,代号:阿尔戈。
1941年,海明威还曾与第三任妻子玛莎到访中国,实际上是为美国搜集情报,顺便看看中国的抗日战争情况如何。
1944年,海明威随美军去欧洲采访,飞机失事受重伤,痊愈后仍深入敌后采访。二战结束后,他被授予铜质奖章。

图源:网络
1950年,海明威的小说《过河入林》出版,以二战后的威尼斯为背景。马尔克斯曾表示:没有《过河入林》,就没有《老人与海》。
1948年,海明威与第三任妻子玛莎离婚,并与战时记者玛丽·维尔许·海明威(Mary Welsh Hemingway)结婚,不久重返古巴。
海明威一生多次深入战场,九死一生,堪称奇迹,但最后死于自杀。似乎又一次证明他是“迷惘一代”的代表。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用猎枪结束自己的生命,享年62岁。生前最后一部待出版的作品是《流动的盛宴》。
对于海明威的人生经历和文学作品的评价一直争议不断,但不可否认,他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位重量级人物。
约翰·肯尼迪总统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 End ——

图源:网络

上海加油
被疫情困扰许久的上海人稍有一点失态。本以为会被全网群嘲,没想到等来全国人民的心疼和厚爱。
感谢星夜兼程输送物资的朋友们和全国各地集结而来的医疗队员。感恩有你!
上海人民重拾信心,与病毒一战到底。上海是全国人民的上海。
千里迢迢赶路的司机朋友,请一定要注意防护和安全。休息好了再走。
待无恙,君再来!

图源:网络
Thank you, all the people who give Shanghai understanding and supplies, who gave us confidence, too.  
People in Shanghai are determined to fight the virous to the end. 
Delivery drivers, who had driven thousands of miles, rest well and protect yourselves well, please. 
We're looking forward to see you again when Shanghai is well.

图源:网络

迷茫时读书,忙碌时运动,独处时思考。
每日分享我读过的好书。
喜欢就关注一下吧!
往期回顾
每月人物6:奇玛曼达·恩戈齐·阿迪奇埃 Chimamanda Ngozi Adichie
每月人物5:赫尔曼·黑塞 Hermann Hesse
每月人物4:东野圭吾 Higashino Keigo(下)
每月人物3:东野圭吾 Higashino Keigo (上)
每月人物2:张爱玲 Eileen Chang
每月人物1:石黑一雄 Kazuo Ishiguro
观影日志8:秋天的童话 An Autumn's Tale
往期回顾11:克拉拉与太阳 Klara and the Sun
读书笔记140:爱情和其他魔鬼 Del amor y otros demonios
每周一景N0.31:木渎古镇 Mudu Ancient Town

小赏怡情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