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150:毒木圣经 The Poisonwood Bible


Everything you're sure is right can be wrong in another place.
                          ——from The Poisonwood Bible

图源:网络

内容简介
美丽、单纯的奥利安娜17岁,和帅气、自信的年轻牧师拿单相爱了。他们于1941年9月结婚。
跟很多感情一样,开始都是甜蜜美好的。但婚后不久,珍珠港事件爆发,拿单应征入伍。
在战场上,拿单的战友全部战死,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这段经历对拿单的打击很大,成为他性格扭曲的起源。
他自认为是逃兵,开始怀疑自己是个胆小、懦弱的人,并且从此性情大变,成为一个偏执狂热的宗教分子。
除了上帝和自己,他对其他事情都漠不关心。奥利安娜从19岁到25岁,整整6年独自抚养3个孩子,吃尽苦头。
怀大女儿蕾切尔时,奥利安娜无意中开了个玩笑,拿单觉得妻子亵渎了上帝,第一次打了她。
作为丈夫,拿单也不操心家里的生计,除了每月教会的救济金外,家里几乎没有经济来源。怀孕的奥利安娜经常挨饿。

图源:网络
每天丈夫回家吃晚饭前她都要先喝4杯水,这样不管他吃什么,她在旁边看着,肚子不会饿得咕咕直叫。
大女儿不满1岁时,奥利安娜再次怀孕。这次怀的是双胞胎,极度的饥饿让她爬到花园吃土。
生活的苦仿佛永远没有尽头,双胞胎妹妹艾达出生后被医生诊断为偏瘫,她的脑袋不会转动,也不会嘬奶。
奥利安娜常常想,也许是因为怀孕时,她情绪崩溃大哭了好几天,才导致艾达得这个病,因此她感到十分愧疚。
生活已经很艰难,牧师还把家里的不幸甩锅给妻子。他认为他们之中定是有人道德败坏,才使得这个家如此不幸。
他和孩子们肯定不会道德败坏,那就只有妻子,因为她太过美丽。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奥利安娜一个人无法独自养活孩子。她生活在自我欺骗里,觉得忍忍就过去了,不敢也不愿反抗。
在丈夫日复一日的洗脑中,奥利安娜也觉得是自己的错,因此从没产生离开的念头。
1959年,四女儿露丝·梅大约5岁时,刚果独立。普莱斯牧师(拿单)带着妻子和四个女儿举家从美国来到比属刚果,一个叫基兰加的村庄里传教。

图源:网络
他们把种子、蛋糕粉和圣经带进了遍布毒木的丛林。在牧师眼里,这是一片蛮荒之地,满是需要救赎的灵魂。
然而,牧师不但没能拯救那些“无知”的土著,反而将自己一家人拖入了危机四伏的动荡人生。
由于对非洲缺乏了解,以及文化上的盲目自信,普莱斯一家与当地居民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
一场惨剧悄然而至。当地巫师故意放出一条毒蛇,致使牧师最小的女儿露丝·梅惨死。
普莱斯家庭自此分崩离析——牧师依然执着于传教,最后死于宗教;普莱斯夫人带着女儿们“出埃及”。
在她们此后的生命历程里,再也无法摆脱这段经历,开始以各自的方式进行着心灵救赎。
小说以5位性格迥异的女性为叙述者,不同视角轮流交叉呈现,将历史的洪流与人性的幽微交织,犹如一片绚烂神秘的森林,美丽凄切,令人震撼。
双胞胎中的姐姐利娅一开始是父亲的崇拜者和拥趸,也是家里女性中最虔诚的一个。
妹妹艾达则一出生就带着偏瘫的残疾。按照书中的理解,她在娘胎时半个脑子被利娅给“吸收”了(这里埋下一个“原罪”)。

图源:网络
利娅慢慢看出父亲的固执和荒谬,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反叛。她最后嫁给一个当地人,并真正爱上非洲。
利娅理解了非洲以及非洲的“圣经”,甚至也理解了父亲。
双胞胎妹妹艾达因为自身的残疾和经历,心里蒙上一层阴影。她从一开始就是叛逆和扭曲的。
艾达假装不会说话,喜欢写奇怪的回文诗来讽刺一切。行军蚁席卷村庄的那晚,所有人都在逃命,行动不便的艾达终于开口说话了。
艾达请求母亲给予帮助,可妈妈只是看了她一眼便抱着妹妹露丝·梅离开了。艾达仅存的对世界的希望彻底崩塌,从此彻底死心。
在露丝·梅不幸离世后,母亲把艾达带出非洲。艾达却没有原谅母亲,因为她觉得被母亲选中并非是出于爱,而是她已经别无选择。
很久以后一个圣诞午夜,艾达再也忍不住,给普莱斯夫人打电话,问她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
普莱斯夫人说:情况危急时,做母亲的就得从最小的开始,照顾好自己的孩子。
艾达此时依然认为选择她是一个母亲的需要,失去露丝·梅之后,妈妈需要的只有她了。

图源:网络
普莱斯夫人的话在艾达看来不过是一个美好的“睡前故事”,但也足够令她宽慰,让她怀揣着希望活下去。
倔强的艾达似乎获得了“心灵救赎”。最后,身体的残疾被治愈了,心灵的伤疤却始终没有真正愈合。
她跟正常人谈恋爱,但觉得对方爱她正常的身体,在她看来,这是对过去的她的背叛。
艾达虽然从非洲走了出来,但她永远都走不出自己的历史。事实上,所有人都是如此。
例如普莱斯牧师,他被自己的战争经历所困扰,变得越来越不可理喻。
非洲是人类历史的摇篮。数百万年前,人类的祖先走出非洲。但在漫长的岁月里,文化与生物一起演变,渐渐忘却了这段历史。
艾达收集的圣经指出:圣经在流变过程中产生很多谬误。当欧洲的航海家再次发现非洲时,巨大的文化差距让他们彼此之间充满误解。
白人再次将非洲人运到美洲的种植园,对非洲人来说是一场浩劫,但从历史上看是再一次“走出非洲”。
最后,普莱斯夫人和她的女儿们回到刚果。她们在集市听到美国黑人的歌曲。

非洲还是非洲。罪与罚,信仰和救赎,一切都变得微妙起来。此时我们对这古老的神明也许才有了一丝丝了解。

作者简介
芭芭拉·金索沃(Barbara Kingsolver),美国当代著名作家。1955年出生于肯塔基州,并在乡间长大。
迄今出版了7部长篇小说,其中有5部在全美销量超100万册。作品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入选美国高中和大学文学课程。
金索沃的代表作有《毒木圣经》《豆树青青》《纵情夏日》《罅隙》等。
她曾获英国橘子文学奖、南非国家图书奖、爱德华·艾比生态小说奖、戴顿文学和平奖等,还获得美国人文领域最高荣誉“国家人文勋章”。

作品赏析

图源:网络
家族史
这是一部细腻、迷人的家族传奇,动荡的时代背景为故事增添了戏剧张力。
全书由5位性格迥异的女性轮番担任叙事者,在讲述同一事件时为读者提供不同的视角。
第一人称的心理描摹异常深刻、戳心,每个角色都蕴含丰富、微妙的人性,与不同背景、不同地域的读者都能产生共鸣。
小说中,身负重担的主人公们最终都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坚定前行,这似乎赋予读者某种力量。
“你写的故事改变了我的人生。”有读者在给金索沃的信中这样写道。
人性寓言
作者写作的初衷是寓言式的。有关信仰与天性、自我与他者、个体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不同文明、文化之间的碰撞。
小说中提出很多问题。例如,具有优势的个人、国家、文化应该如何去帮助另一个个人、国家、文化?

图源:网络
正如书中所说:“所有的答案都没有错,但也没有一个足够好。”这些问题都没有简单的答案,但都值得现代人深思。
“这本书碾压了所有的分类,它超出我通常的阅读经验和我通常定位一部小说的标签,但是如此厚重的一本书并不难读,它具有通俗小说阅读时候的那种基本的吸引你的要素和基本的阅读快感。但是同时它里面不断有思想溢出,在极端流畅的情节当中思想溢出,强大的那种质询和对整个文明的怀疑感不断出现。”(戴锦华)
小说不仅是人性的寓言,也是历史的寓言。“我们都很无知,但并非真正无辜,人人都是共犯。”
希拉里、奥普拉都曾力荐这本“人生之书”。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这么一本书,它将陪你一起呼吸,共同成长。
“无论生活给予了我什么,我必按我的心意去生活。”
生活不是一道数学题。好人身上会发生坏事,坏人也会走运。但我还是稍稍爱上了这个世界。
                                 ——芭芭拉·金索沃《毒木圣经》


图源:网络
番 外
Bangala
Bangala,刚果语, 可以指珍贵之物,也指一种能流出白色剧毒液体的树木,解释为毒木。
小说中,牧师试图用刚果语说“耶稣吾爱”时,他实际上说的是“耶稣是毒木”。土著根本无法理解他的教义。
普莱斯牧师宣扬的真理,在非洲人听来是一部“毒木圣经”。
这是作者的一种隐喻,暗示普莱斯牧师自以为是的传教注定会在遥远的异乡遭遇惨败,连自己和家人都付出惨痛代价。
这部小说也是对历史和现实世界的一种隐喻......
—— End ——

芭芭拉·金索沃,图源:网络

迷茫时读书,忙碌时运动,独处时思考。
每日分享我读过的好书。
喜欢就关注一下吧!
往期回顾
观影日志17:拯救大兵瑞恩 Saving Private Ryan
读书笔记149:时间之间 The Gap of Time
观影日志16:怦然心动 Flipped
每周一景N0.35:七宝老街 Shippo Old Street
读书笔记148:时时刻刻 The Hours
往期回顾13:麦田里的守望者 The Catcher in the Rye
读书笔记135:查令十字街84号 84, Charing Cross Road
读书笔记134:肖申克的救赎 Rita Hayworth and Shawshank Redemption
读书笔记133:纯真年代 The Age of Innocence
读书笔记132:玫瑰的名字 Il nome della rosa

小赏怡情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