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日志32:12怒汉:大审判(俄版) 12


法律若想维持长治久安,必将依赖更广泛的宽容与慈悲。
                                        ——《十二怒汉:大审判》

图源:网络

内容简介
俄罗斯发生一起离奇的谋杀案,一名来自车臣的少年涉嫌杀害他的养父,即将被判处“一级谋杀”重罪。
被害者是一名俄罗斯军官,曾参与对车臣的镇压。少年的父母是被害人的朋友,在战争中被杀害。被害人将少年带回俄罗斯抚养。
案件只有两名证人,一是楼下邻居,患有三级类风湿关节炎的老妇人,声称听到声音后看见男孩跑下楼。
另一名证人是住在对面楼里的妇女,自称听见男孩用俄语大叫“我要杀死你”。案发现场有一把锋利的短刀。
虽然没有任何人亲眼目睹行凶过程,但是所有证言和物证都指向少年就是凶手。
法庭听取控辩双方意见后,由12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位的成员组成陪审团审议,决定车臣少年是否有罪。
他们被关在法院旁边的学校体育馆中进行讨论。需要12人达成一致意见才行。

图源:网络
第一轮投票,11人赞成“有罪”,1人投票“无罪”。
1号陪审员曾是物理研究员。他其实不能认定男孩无罪,但是认为如果连案情都不讨论一下就下结论判“有罪”,显得太草率。
接着他讲起自己的亲身经历,在他遭遇人生低谷,在火车上一心寻死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他疯了,只有一名女子说出“他只是太伤心了”。
由于一个人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力排众议的坚持,挽救了一条生命,并使他的灵魂得到救赎。
此时,他提醒其他陪审员,不要滥用投票权轻易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在他的带动下,有人提出案件中有疑点。
大家模拟楼下老妇人听到声音后走到门口开门,看看需要多少时间,是否能赶在男孩行凶后奔下楼时恰好看见他。
事实证明,一个患有三级类风湿关节炎的老太太完成这一系列动作至少需要30秒时间,而男孩早已不见踪影。
第二轮投票,10人赞成“有罪”,2人投“无罪”。
4号陪审员是犹太人。他第一个站出来同意1号陪审员的主张,并讲出亲身经历。

图源:网络
他的父亲在二战中与党卫队军官的乌克兰籍太太相爱,战后抛妻弃子,经历磨难终于与乌克兰女人成婚。
他在看到那女人的照片时理解并原谅了自己的父亲。此事让他相信世事皆有可能。
他指出本案的一个疑点,辩护律师在法庭上毫无斗志,因为男孩没有钱,给不了高昂的律师费,所以男孩没有得到有效的辩护。
7号陪审员是一名外科医生,高加索人。他一直笑容可掬,但被3号陪审员污蔑高加索人没文化,并质疑其职业能力时,他变得怒不可遏。
他凭借对高加索人文化习惯的了解,指出男孩不可能像女证人所说的那样在杀人前用俄语大喊大叫,并且不可能用刀从上向下刺死被害者。
11号陪审员处事冷静,他对社会阴暗面有很深的了解。他从证人老太太变更住址入手,推测受害者是钉子户,由于工期紧张,在双方调解不成的情况下,开发商杀死受害者并嫁祸车臣少年。
9号陪审员是墓地主任,靠敲诈死者家属发不义之财,然后拿出一部分钱救助流浪者,并在家乡建造设施齐备的学校,因此他对自己的行为没有负罪感。
他觉得11号陪审员的推测很有可信度,于是改投“无罪”票。
6号陪审员是富有的电视制作人,家中经营电视台,曾在美国哈佛留学。他性格优柔寡断,高度敏感。

图源:网络
看了模拟实验,并听到众人发言后,他改变意见,投“无罪”票。
第三轮投票,6票“有罪”,6票“无罪”。
脾气最为暴躁的3号陪审员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他始终坚持证据确凿,应判“有罪”。
他甚至虚构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杀人案,使得众人精神高度紧张,并使得善变的6号陪审员又改变主意,投“有罪”票。
8号陪审员是一名喜剧演员,本来以为投票很快结束,准备赶火车去外地巡演,没想到会议一直开到晚上。
虽然工作是逗人发笑,但他其实忧国忧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引起观众对国家、社会、民族等问题的重视。
人们却把他严肃的演讲当成滑稽表演,一笑而过。
2号陪审员提出推测,女证人试图挑拔男孩与养父关系。这勾起3号陪审员的伤心往事,最终决定改投无罪票。
第四轮投票,11票“无罪”,1票“有罪”。众人惊愕之际,2号陪审员说出他的担忧。

图源:网络
他是一名画家、前军官,曾在车臣工作过。作为陪审团的主席,他负责记票。
早在庭审时,他就察觉有黑恶势力在陷害车臣少年,而且注意到女证人证言的破绽。
因此他一方面坚信男孩是无罪的,另一方面,他认为男孩待在监狱里反而是安全的。
走出监狱之后,他的一切行踪都暴露在坏人的眼皮底下,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他的见解让众人陷入沉思,但最终大家一致认为,无论他们的投票结果如何,都无法改变事实真相,法律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他们唯一要做的是:如实写下自己对事实的判断。
最终,由于陪审团的一致意见,法庭宣判少年无罪释放。通过少年的指认,警方很快锁定目标嫌疑人。

创作背景

图源:网络
影片取材于1957年美国米高梅公司的同名电影,延续了美版的故事结构,但是将情节重置于当代俄罗斯。
影片于2007年上映,正好是美版《12怒汉》(12 Angry Men)上映50周年纪念。
美版《12怒汉》将重点放在心理学理论“沉默的螺旋”,即:
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时,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广受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这类观点就会越发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少有人理会时,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
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一种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种声音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理论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大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
俄版《12怒汉》讲述一名车臣少年被指控杀害养父,在11名陪审员认定他有罪的情况下,只有1名陪审员说服其他人重新审视案件证据、寻求真相的故事。
2007年,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亲自将影片放映给俄罗斯总统的普京看。看到影片结束时,普京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当时,苏联解体给俄罗斯带来种种社会问题,特别是车臣战争造成民族矛盾激化,俄罗斯正是内忧外患加剧的时候。

图源:网络
俄版影片摆脱心理学的单一构思,加入对民族问题和法律问题的关切与探讨,进一步拓展影片的涵义和深度。
片中打破原版电影局限于一个狭小空间的叙事方式,不断加入男孩记忆闪回的画面,有战争的残酷、血腥,有男孩与家人和养父的温馨画面,也有狱中男孩从不安到淡定的心理转变。
影片中还特意加入与一只麻雀的互动。在东正教教义里,麻雀代表圣灵的降临。
影片最后,银幕上打出一行字:法律若想维持长治久安,必将依赖更广泛的宽容与慈悲。
导演希望通过影片亮出俄罗斯人真正的良心与同情,也表达人们对过渡时期混乱的忧虑。
俄版电影原名:12,中文译名《十二怒汉》,又名《12怒汉:大审叛》(台)。

美版《12怒汉》(12 Angry Men)
法庭上,正在审理一个18岁男孩被指控杀害父亲的案子,最后判决还需参考12人陪审团的意见。

图源:网络
这12个人分别有自己的职业和生活,他们中有巧舌如簧的广告商、仗义执言的建筑师、正义勇敢的上班族、歧视平民的新贵族、追求真相的的钟表匠、精明冷静的银行家,和只赶时间的推销员。
每个人都有自己思考和说话的方式,但除了建筑师之外,其他人都对案子不屑一顾,在讨论之前就认定男孩是杀人凶手。
大家觉得毫无必要进行讨论,因为一切证据都显示男孩有罪。但第一次表决结果是11对1认为男孩有罪。
按照法律程序,12人的意见必须一致,即12对0的表决结果才会被法庭所采纳。
首先站出来赞成无罪的是8号陪审员,由于8号的坚持,并随着对三个关键证据的科学推测,赞成无罪的氛围开始在其他11个陪审员之间扩散。
对男孩是否有罪的表决开始出现戏剧性改变:11对1,9对3,8对4,6对6,3对9,1对11。
最后,通过各种不同人生观的交锋碰撞,各种思维方式的较量,所有的陪审团员都负责任地投出了自己神圣的一票。
终于,12个陪审员都达成了一致意见:无罪!

图源:网络
这是1957年美国米高梅公司制作的黑白电影,由西德尼·吕美特执导,瑞吉诺·罗斯(Reginald Rose)编剧。亨利·方达饰演8号陪审员。
影片讲述一个在贫民窟中长大的男孩被指控谋杀生父,案件的旁观者和凶器看似铁证如山,担任陪审团的12个人在休息室里讨论案情,结果必须一致才能正式结案的故事。
该片是纽约派导演吕美特的处女作,获得柏林电影金熊奖,并获第30届奥斯卡金像奖3项提名。
整部影片“单调”离奇得只有一个场景,但是结构紧凑,主题严肃,丝毫不显得沉闷,极具戏剧性和吸引力。
电影在IMDB(互联网电影资料库)上排名第五,高于《阿甘正传》《辛德勒的名单》等,是一部超越时代的经典之作。
电影剧本的原作者是雷金纳德·罗斯(Reginald Rose,1920-2002),上世纪美国电视剧本创作“黄金年代”的代表作家,多次获得艾美奖。
他在创作中善于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有争议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联想到同是1957年的悬疑影片《控方证人》,同样让人拍手称绝。我们从中看到美国电影文学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End ——

图源:网络

迷茫时读书,忙碌时运动,独处时思考。
读文学,看经典,追寻城市记忆,每日分享。
喜欢就关注一下吧!
往期回顾
每周一景N0.42:杭州印象(三) Hangzhou Impress
名画欣赏·2:达·芬奇-基督受洗 The Baptism of Christ
读书笔记164:沉没的西雅图 Sunken Seattle
观影日志31:不一样的天空 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
读书笔记163:纽约三部曲 The New York Trilogy
观影日志30:剪刀手爱德华 Edward Scissorhands
往期回顾17:不属于我们的世纪 We Are Not Ourselves
每周一景N0.41:杭州印象(二) Hangzhou Impress
名画欣赏·1:达·芬奇-亚诺河谷风景
读书笔记162:爱因斯坦的预言 The Einstein Prophecy

小赏怡情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