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183:苏菲的世界 Sophie's World


生命本来就是悲伤而严肃的。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然后我们就失去了对方,并且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就像我们突然莫名其妙地来到世上一般。
                                                  ——《苏菲的世界》

图源:网络

内容简介
14岁的少女苏菲·阿曼德森放学回家,收到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还有一张明信片——“请苏菲转交给席德(Hilde)”,来自黎巴嫩。
此后,苏菲不断收到来信,带来一个个关于世界的谜团。
魔镜、少校的小屋、给席德的明信片、会说话的汉密士、艾勃特、香蕉皮、金十字架、10元硬币……
神秘导师艾伯特·诺克斯指导苏菲思考了一些列哲学问题: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弗洛伊德。
后来,痛苦而愤怒的艾伯特(Alberto Knox)在苏菲面前现身,讲授哲学史。
“席德”的名字不断在苏菲的生活中出现,到底谁是“席德”?
原来,席德是在黎巴嫩联合国部队工作的挪威少校艾勃特·纳格的女儿。

图源:网络
艾勃特虚构了“苏菲”这个人物,并在苏菲的世界里讲述哲学故事。这一切都是给女儿席德的生日礼物。
当苏菲忠实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后,她与艾伯特一起开始反抗“上帝”(艾勃特少校)。书中的世界扭曲了,变得古怪而难以驾驭。
苏菲和艾伯特逃出了书中的世界,来到席德所在的世界......

作者简介
乔斯坦·贾德(Jostein Gaarder),1952年生于奥斯陆,当代最重要的北欧作家。
乔斯坦大学时主修哲学、神学以及文学。1986年出版处女作,其后10年在芬兰教授哲学。
1991年,出版小说《苏菲的世界》,畅销挪威、丹麦、瑞典和德国,后被翻译为40多种语言,全球销售量超过三亿册。
乔斯坦擅长以对话形式讲述故事,将高深的哲理以简洁明了的笔触融入小说情节,作品启发读者对生命、历史及宇宙的思考。

图源:网络
除致力于文学创作外,乔斯坦还致力于公益事业。
1997年,乔斯坦创立“苏菲基金会”,每年颁发10万美金“苏菲奖”,奖励以创新方式对环境发展提出另类方案或将之付诸行动的个人或机构。

作品赏析
小说包含三个叙述者:哲学家艾伯特、苏菲和席德。三个不同的视角相互交叉,形成小说的复调结构。
苏菲的故事具有元小说的特点,真实与虚构,存在与不存在,模棱两可。
苏菲的世界是一个虚构的文本,而席德的世界则是一个更大的虚构文本,小说解构了人类存在的坚实基础。
从这几个意义上说,这是一部后现代主义小说。
从内容上说,小说将哲学问题趣味化、通俗化,增强了可读性。欧陆许多国家将《苏菲的世界》作为哲学教科书。

图源:网络
对青少年来说,这是一本哲学启蒙书籍。但是对中国的孩子来说,要注意东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
—— End ——

迷茫时读书,忙碌时运动,独处时思考。
读文学,看经典,追寻城市记忆,每日分享。
喜欢就关注一下吧!
往期回顾
观影日志50:星尘往事 Stardust Memories
历史文化N0.1:大运河·1-邗沟
每周一景N0.51:乡村振兴·5-留下村
名画欣赏·11:达·芬奇-美丽的费隆妮叶夫人
读书笔记182:莫斯科绅士 A Gentleman in Moscow
观影日志49:无线电时代 Radio Days
往期回顾23:灿烂千阳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读书笔记181:咖喱香肠的诞生 Die Entdeckung der Currywurst
观影日志48:午夜巴黎 Midnight In Paris
每周一景N0.50:乡村振兴·4-祁浜村

小赏怡情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