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民营车企第一代佼佼者,李书福总是能站在行业高度,指出中国汽车发展关键,例如在2018年造车新势力烈焰冲天时,李书福就指出新能源车发展,关键还是要靠传统车企觉醒,结果是比亚迪依靠沉淀多年磷酸铁锂电池和DMI插电混动技术,才真正引领中国汽车进入新能源时代。
如今李书福又在2024年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指出,中国汽车工业内卷程度全球第一,价格战一浪高过一浪,如果不能透明公平竞争,就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无穷无尽内卷,简单粗暴价格战,会带来偷工减料、造假售假和不合规无序竞争,只有依法健康竞争,才能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才能巩固中国电动汽车发展成果。
同时电动车不等于新能源汽车,当今中国能源结构70%左右是煤电,各种清洁能源仅有30%,如果把电动车说成新能源车,那么所有用电设备都可以称为新能源设备,显然很不妥当,如何实现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如何规模化利用清洁能源,这是决定电动汽车命运关键.
李书福特别提到汽车安全问题,传统内燃机汽车经过一百多年持续进步,其安全技术才得以反复验证,而电动汽车大规模应用没有在实践中反复验证,存在许多不确定可能性,包括续航里程、自燃风险挑战、高压漏电风险、基础设施配套、保险费上涨和残值较低等.
此外电动汽车战略取向有三点,分别是能源安全、大气质量及碳排放控制、产业链升级,其中产业链升级是否还存在卡脖子问题,尤其是汽车工业是全球性产业,产业链之长和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合作之深,我们不能回避这个客观事实。
当今中国不缺造车企业,欠缺是拥有创新能力的汽车零部件生态环境,欠缺是拥有原创能力的汽车安全软硬件科技公司,欠缺是有竞争力工业软件供应商及具备原创能力公司,对吉利控股集团而言,必须面对不同市场,不同用户规划不同技术路线产品,并通过市场竞争寻找最有竞争力技术路线,为不同用户提供最满意产品。
事实上,李书福提到这些问题,都是国内造车新势力刻意回避问题,如简单粗暴价格战,通过代工压低造车成本,高配车型用自己品牌配件,低配车型就用其他不知名品牌配件,但宣传时都统一在自己品牌下,号称遥遥领先,再到出现事故后就推给代工厂和其他品牌。
还有汽车安全,对外宣传都是拼命吹续航里程,却不告诉你电池自燃风险,拼命吹百公里加速,却不告诉你刹车设备工作区间,拼命吹隐藏门把手高科技,却不告诉你断电后车门打不开,拼命吹自动驾驶,却在出事后不承担责任。
此外就是产业链卡脖子问题,有些车企明明知道芯片是智驾核心,却还要一窝蜂用美国英伟达芯片,有些车企则眼红造整车短期利润,不去安心研发芯片和操作系统,做智驾基础设施,而要入局整车制造,结果搞得别的车企不敢和它合作,最后所有车企内卷互相伤害,让美国英伟达遥遥领先,赚得盆满钵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