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
多学科协作
近日来,县医院儿科医护人员的心此起彼伏,究其原因是一名患儿的病情牵动着全科众人的心。
患者,女孩,9岁,于2021年8月13日以发热咳嗽来医院就诊,无密接史,核酸检测阴性后收治入院,CT报告“肺炎,胸腔积液”入院后经过一系列的检查、诊治、治疗等,患儿的病情没有减轻,反而逐渐的在加重。一些感染指标在大量的抗生素的应用下也没有下降,反而在逐渐的上升。每天早晨交班,我们都在讨论这个孩子的病情、治疗以及护理。每天都能听到同一个声音:“36床的XXX咋样了?有好转吗?”儿科周素云主任、兰鹏华护士长更是每多数次的去查房、去讨论研究。
随着住院时间的增加,孩子也经历了输血、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等一系列的诊疗措施,主任还不停的与上级医院的医生沟通讨论怎样制定治疗方案,并与血管介入科孙亚林主任不断地讨论、商议患儿的诊治,最终制定了方案。决定给患儿进行胸腔穿刺置管术,引出胸水,减轻患儿的呼吸困难,经与家属多次沟通协商同意后,8月19日,我们邀请到孙亚林主任给患儿实施局麻下超声引导下左侧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术中顺利,置管后连接引流袋,引出淡黄色胸水500ml,并送检。术后孙主任又指导医护人员什么时间开放引流管,开放多长时间,并仔细询问了患儿的术后感受,方才离去。
8月20日15:00,超声显示左侧胸腔积液减少,又见右侧胸腔积液,腹、盆腔积液,周主任联系省儿童医院于17:00组织远程会诊,专家建议,尽早行右侧胸腔穿刺置管引流,病情平稳后再给予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待感染控制及胸水吸收后再次行影像学检查,除外肿瘤。
经过再次穿刺置管引流、及抗感染、营养支持、拔管、停呼吸机纤支镜等一系列诊治、护理措施,8月26日,患儿病情逐渐平稳,能下床行走,家属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我们悬在半空的心也逐渐放下。
通过这次患儿的成功诊治,充分体现了医院、科室、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多学科协作为医院学科综合能力提高、新技术发展、科研创新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进一步提升医院的技术实力和综合服务水平,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讯员:兰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