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9日是第16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警惕卒中症状,尽早识别救治”。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由于脑部的血管突然出现破裂或者是由于血管堵塞血液不能流进大脑而引起,发病非常迅速且危急。脑卒中发生后,如果未能及时救治,患者可能遗留感觉、运动、认知、语言、情绪和精神等方面的后遗症,其中有70%到80%的患者因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而需要照护,这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识别卒中早一秒,挽救大脑恢复好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四大特点。因此治疗脑卒中时,“争分夺秒,快速治疗”尤为关键。脑卒中发生后,每晚1分钟抢救,就有190万个神经元死亡。要想识别症状快 ,前提是知道脑卒中发生时都有哪些症状。只要有以下任何一条症状出现,千万别等!要第一时间拨打120求救电话。
如何进行干预和预防
大量临床研究和实践证明,脑卒中可防可治。脑卒中是由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疾病。“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以及生活饮食习惯与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如高盐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等都已证实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预防卒中要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具体的生活行为应注意:
注重合理膳食,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减少摄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每天饮水要充足;
减重多动,以健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大肌肉群参与的有氧耐力运动为主,活动量一般应达到中等强度;
防止过度劳累、用力过猛;
克服不良嗜好,如吸烟、过量饮酒、久坐等;
注意气候变化、保持情绪平稳。
来源:健康中国、cctv健康之路、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