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木栅子卫生院采取“三化机制”助推疫情防控在“神经末端”落实


杨木栅子卫生院采取“三化机制”助推疫情防控在“神经末端”落实
杨木栅子乡下辖11个行政村,是我县与北京接壤的3个乡镇之一。
杨木栅子卫生院现有医护人员11名(含产假1人)、村医11人,面对特殊地理区位和严峻疫情防控形势,院班子强化政治担当、谋求防疫工作举措,在县卫健局的直接指挥下,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疫情防控工作各项决策和部署,紧密与乡党委政府及职能部门一道,采取“三化机制”,助推疫情防控工作在“神经末端”得到有力有效落实。
 一、实行“精细化”摸排,建立好“三本台帐”。以乡党委政府设立的乡、村、组、户四级管控网络为平台,抽调医务人员与村组、与单位相互支持和配合,在澄清各项基础底数、推动各项防疫工作落实上下功夫。一是建立常住人口台帐。全乡户籍人口为8251人,为了真正兜清常住人口底数,为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卫生院以行政村为单元,与乡政府包村干部、派出所民辅警和村组干部对全乡居住人口进行一次“大起底”,彻底澄清了3098名常住人口的底数,落实了院班子包片、医护人员带1名村医包村的网格化防疫管理工作机制。同时,在乡防控办的指导下,认真做好人口监测、预检分诊等常规工作,确保全乡常住人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不脱管、不失控、不漏项。二是建立返乡人员台帐。在县、乡防控办指导下,结合上级推送数据推、卡口信息及基础排查,对市外返乡人员734人建立健全了台帐,其中落实集中隔离4人、居家隔离36人及居家健康监测83人,分别落实了返乡定期核酸检测管理制度,并向相关人员下发了《核酸检测时间提示函》,明确卫生院专门人员提前进行电话提示,做到了有人管、不漏人、不漏采。三是建立疫苗接种台帐。在乡防控办指导下,明确专门人员负责加强针免疫接种工作总台账的管理工作,做到底数清、有人问、有人盯。全乡应加强针疫苗接种人员2529人,实际接种2516人,接种率达到99.49%;60岁以上人口1468人,第一针累计接种1363人,第一针接种率达到92.85%。
 二、实行“网格化”管控,设立“三道关卡”。该乡南与北京市怀柔区毗邻、西与张家口市赤城县接壤,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按照县、乡的统一“摆布”,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做好省域“锁边”、乡域设点、村界防控等相关工作,织牢疫情防控网。一是省域“外围锁边”。选派医护人员会同县交通及乡政府、派出所做好乡域临京交界检查站的值班值勤工作,对来返乡人员严格落实“一问二测三登记”管控措施,并做好安全提醒、体温测量、登记消毒、抗原及核酸检测等工作,守好返乡人员的“入口关”。二是乡界“内部设点”。在卫生院除设立“核酸采样点”之外,还建立了“防疫知识培训站”,除做好党政群、企事业、重点场所等从业人员周核酸采样的同时,还从培养各村组防疫业务骨干、扩大防疫宣传覆盖面的角度出发,组织医护人员有针对性开设了新冠肺炎预防“大讲堂”,组织村组防疫业务骨干进行居家隔离、个人防护、消毒消杀等防疫知识的培训,提升了医护人员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工作水平。到目前为止,已举办防疫“大讲堂”2期,培训村组防疫业务骨干30人次,解决了“活怎么干、疫怎么防”问题,深受各村组干部的好评。三是组界“防控到户”。在配合检查站做好外来返乡人员排查“过滤”基础上,充分发挥村医“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与各村53名网格员“混合编队”,每天不停顿地对进出乡域人员进行底数澄清,逐户落实排查管控措施,做到了户户人人全覆盖、无死角。
三、实行“定向化”服务,做好“三项保障”。在积极协调做好防疫物资、检测点保障基础上,切实压实村医责任,对居家隔离及居家健康人员生活垃圾及废弃物做到规范化管理。一是“定向化”落实。在县、乡大力支持下,卫生院除加强防疫应急物资储备、满足一线执勤人员及自身工作所需基础上,按照县防控办的要求,指导11个行政村全力保障检测点运转工作,落实了“四区标准”设置,设立了标识指示牌,接通了照明灯光,配全配齐了桌椅、帐篷等必须品,做好了应对严峻复杂防疫工作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及场所准备。二是“巡回式”宣传。卫生院除开办“大讲堂”、搭建村组骨干掌握疫情防控知识这个平台之外,还采取不定时到村入户巡回讲解、宣传发动等方式,随时随地提示村民不扎堆、不聚集,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疫情防控强大正能量。三是“专职式”服务。卫生院在做好自身医疗废物集中保管、转运处置基础上,将居家隔离及居家健康监测人员生活垃圾及废弃物的收集处置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为了减少交叉感染问题的发生,严格按照有关部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管理居家隔离人员垃圾处置的通知》要求,细化建立了“3+1”工作机制及责任清单,要求村医对119名被采取居家隔离及健康监测人员的日体温测量、日核酸采样、日生活及废弃物垃圾消毒消杀做到“三上门”。被居家隔离及健康监测人员期满后,为了做到对其产生的生活垃圾及废弃物“不乱扔、不遗失、真转运”,由村医在做好消毒、封口、标签的同时,采取村医、卫生院接收人员“双签字”的办法,确保这些生活垃圾及废弃物统一转运至卫生院医疗垃圾暂存点进行保管,然后集中转运和处置,真正压实了村医、卫生院相关人员肩上的责任,确保对居家隔离及健康监测人员的服务做到了“日体温有人测、核酸采样有人管、生活垃圾有人运、注意事项有人讲”,真正将“五包一”措施落实落位,从源头上遏制了交叉感染问题的发生。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