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医人 | 救死扶伤献大爱,真心换得童康健—县医院外二科成功救治一名绞窄性肠梗阻患儿



点击上方“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
6月22日早上8点多,县医院外二科主任郑晓川带领大家像往日一样查房,当查到815病房时,一名腹部带着引流管的小患者站在病房的门口,手里拿着一幅画执意要送给医生。这幅画画的是很多孩子都喜欢的英雄“奥特曼”,当医生接过这幅画时,孩子的脸上洋溢着天真灿烂的笑容,医生们在心中燃起感动的同时,也不禁想起了几天前小患者患病那一刻......

患者小航航,今年刚满五岁,因腹胀伴恶心、呕吐前来就诊,经过各项检查及会诊,考虑患儿为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可能性大,如不及时手术,可能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并进一步危及生命。当断则断,科主任郑晓川及主任助理张世杰紧急联系了手术室刘清华主任、李春华护士长,在一切准备妥当后,紧急给予了小航航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探查发现一处小肠系膜缺损,肠管疝入其中且肠管坏死,予以患儿切除部分坏死小肠后,手术圆满结束。这次手术对小航航来说太重要了,时间赛过了风险,机遇赢得了未来。
手术后的小航航不哭不闹,以顽强的精神配合扎针、输液、换药,还时不时的安慰一下身旁看护的妈妈,真的就像那个战胜怪兽的“奥特曼”一样,勇敢坚强,令人敬畏。

作为医生,这一幕幕的暖心画面让我们无比欣慰,也为我们用真情点亮一颗童心而自豪。看到航航童真的模样,看到孩子恢复的越来越好,外二科的医生和护士们心情就像花一样的怒放。目前小航航已痊愈出院。
医疗科普知识
肠系膜裂孔疝由肠袢穿过肠系膜裂孔而发病。本病临床少见,多以肠梗阻为其主要的表现。临床资料统计显示,肠系膜裂孔疝导致的急性肠梗阻占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的1%~2%。因其无疝囊支托,疝入肠系膜裂孔的肠管非常容易发生扭转、绞窄、坏死和穿孔,重者可危及生命。且术前诊断比较困难。
病因为小肠系膜有时可有先天性的缺损或裂孔,横结肠系膜偶尔也可有缺损,小肠袢可以穿过此孔而发生梗阻或嵌顿。胎儿期的肠管缺血可能与先天性的肠系膜缺损有关,多见于肠管闭锁的婴儿。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与体征因经肠系膜裂孔(疝环)的大小以及疝入的肠管部位、多寡、是否发生完全性肠梗阻、是否发生绞窄而不同。
如疝入的肠袢未发生嵌顿、绞窄时,临床症状多较轻,但由于肠袢的反复疝入和退出,对肠系膜或肠管产生牵拉刺激,部分患者可表现为间断的发作性腹痛,或慢性腹痛,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或脐周,少数伴有呕吐和便秘。多数腹胀不明显,并缺乏肠型、肠蠕动及肠鸣音亢进等机械性肠梗阻的体征。疝入的肠袢一旦发生绞窄,临床上即有完全性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表现为突发性上腹部或脐周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剧,同时伴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腹胀等绞窄性肠梗阻症状。随着病程的进展,由于大量体液丧失、感染和中毒,患者出现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并在短时间内出现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和中毒性休克。部分患者如疝入的肠袢发生扭转,可出现不对称的腹胀,并可触及腹部包块;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明显,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渗液。发生在横结肠系膜裂孔的内疝,疝入网膜囊的小肠可经Winslow孔、肝胃韧带及胃结肠韧带的裂孔或薄弱区再返回大腹腔,因该肠段“行程”异常导致胃远端受压,患者可出现类似慢性溃疡病或幽门梗阻的症状。
由于本病术前很难确定诊断,且易发生肠绞窄、肠坏死,平均病死率高达62%,而且本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因此,对有间断的发作性的、慢性上腹部或脐周腹痛病史,诊断考虑为肠系膜裂孔疝的患者,可适当放宽手术指征,在患者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择期手术。
 
通讯员:尚雨晴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