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文/半夏冬青
喜乐的心乃是良药
祛湿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在中医上能用的方法也很多。
仲景先生在《伤寒论》中提出了温阳化气的治疗思路。
温阳化气,就是通过肾阳的蒸发来气化痰湿。
阳化气,阴成形。阳主动而散,可以促进万物的气化;阴主静而凝,可以促进万物的成形。
小时候经常看别人做豆腐,豆腐的原理也是这样的,把黄豆放在石磨里一圈圈碾磨,流出液体的豆浆,经过煮沸就可以喝了。
可是想吃到成形的豆腐,就必须得加上寒性的石膏,用模板一固定,豆腐就成形了。
我们身体也是这样,寒邪最易损伤我们的阳气,而阳气有温熙、推动的作用。
身体中缺少了阳气推动的作用,气和血就容易停滞不前,瘀滞到了一起,容易滋生痰湿。
所以温阳化气的治疗理念,说简单点就是帮你在身体里“种太阳”。
五苓散便是这治疗思路下的神奇产物,现在有中成药五苓胶囊。
方中的桂枝是助阳化气,就像开取暖器把水湿气化,主要是加强人体的气化作用,把有形的水、气化成无形的精髓。
口渴的问题不仅解决了,而且身体也得到了营养。
猪苓、茯苓和泽泻都可以防湿,它们的祛湿方法十分相似,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甘淡。
中医有句话叫“甘淡利湿”。利尿的意思是让湿气从尿液中排出。
猪苓泻肾与膀胱的湿,茯苓健脾利湿,把肾中的浊液消除。
两味均甘平淡渗,所谓淡渗,就像衣服脱水后晾干,是和缓的达到祛湿目的。
泽泻既泽又泻,泽的是肾水,泻的是浊液,比茯苓还能利小便。
最后,加入白术,可养脾胃祛湿。脾喜燥憎湿,脾最怕湿。
如果体内有湿气,很可能困住脾胃,就会限制脾胃的运化转化功能。
若让脾胃转运起来,痰浊和湿邪也就没有了化生的源头。
五苓散被誉为“古今利水第一方”,医圣用它来治疗“水逆”及小便不利等与湿有关症候。
如今,五苓散可以用来调理气化不利、湿气泛滥引起的水肿,包括肢体浮肿、头面浮肿;还有像身体疲乏困重、腹胀、腹泻、头晕、耳鸣,能调理膀胱炎、尿道炎等。
本方主治病症虽多,但其病机均为水湿内盛,膀胱气化不利所致。需要注意的是,阴虚、舌苔红少者不适合服用。
扩展阅读
一个中成药,清理一身湿热,也是治疗痛风的好药
这个药补肾阳、温经脉,能把你体内的寒湿清除出去
【体质养生】“寒湿体质”这个帽子,很多人不必自己戴
文章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您的支持 成就我的坚持
文章好看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