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成药,在最耗阳气的夏季把阳气补足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文/半夏冬青
喜乐的心乃是良药
夏至刚过,虽然阳气达顶,但这股气是向外开散状,稍不注意内里就虚弱了。
越是天热,人的阳气越是外浮,内阳也就越虚。
而内阳越虚,就越会感觉炎热。
人还会少气、乏力、脾胃弱。
所以,夏至后一定要做减法——不再内耗,不做耗费阳气的事。
很多人觉得阳气看不见摸不到,但是阳气不足我们是能够感受到的。
可以理解为身体整体的能力低下,就像是电器电力不足一样。
我们在这种状态下,身体很容易生病,体内的湿气,毒素也不容易排出去。
阳气不足,甚至还容易长各种囊肿,结节等。
所以要趁着外界阳气最旺的时候,养好身体内部的阳,让自己少生病。
补阳,有一个中成药,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了,我们介绍过很多次。
这个方剂尤其适合夏季肚子怕冷,吃冷食泄泻,虚胖等。
里面都是温性的药味,且能除湿气,健脾胃,养元气。
里面有附子,党参,炒白术,干姜,甘草。
方中附子温阳祛寒,辅以干姜温运中阳,白术健脾燥湿,人参益气健脾,甘草补中扶正,调和诸药。
五药配伍,有温阳祛寒,益气健脾之效。
当脾阳虚的时候,由于温熙的力量不够,人就会比较怕冷。
还会有手脚冰凉、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小便清长、大便溏泄不成形的症状,这时就可以服用附子理中丸。
若是淋雨了、下水了、衣单、露宿、空调、饮食冷等,遇到这种需要温阳的时候,也可以用上附子理中丸。
夏季养阳也有误区,可不是在大太阳下面一直暴晒就是养阳了。
一方面易中暑,另一方面违背阳气徐徐生发之原则。
尤其是老幼或体弱者,夏天中午最好到荫凉的地方去,睡个午觉。
扩展阅读
一个中成药,散胃寒、行胃气,统揽十之七八的胃病
【治病思路】长结节是因为阳气不足,要学会补阳气
一个中成药,温补肾阳,把丢失的阳气补回来
文章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您的支持 成就我的坚持
文章好看就点“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