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成药,把体内顽固的淤血冲散,清除,推陈致新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文/半夏冬青
喜乐的心乃是良药
今天讲一个中成药,大黄蛰虫丸,源于汉代医学家张仲景的《金匮要略》。
它是散结方,也是化瘀方,还有补虚之效。
其治疗机理,是深入到气血运行的层面,通过活血化瘀、通脉络、调畅气血,从而改善微循环,使身体恢复健康状态。
本方具有破血逐瘀、攻热下血的功效。
其实就是把体内顽固的淤血冲散,稀释,然后排出去。
现代中医临床用于治疗肿瘤、肝硬化、子宫肌瘤、瘀血闭经、冠心病等有瘀血征象者。
大黄蛰虫丸,书中是这么记载的:
“五劳虚极赢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蛰虫丸主之。”
挑几个词出来解释一下,很快就能明白。
五劳,也就是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羸瘦好理解,就是极度瘦弱,骨瘦如柴,形销骨立。
腹满不能食,就是病人自己觉得肚子胀满,不想吃东西。
内有干血,干血,是久患瘀血而不得治,滞留在体内的产物,可以理解为顽固的瘀血。
很明显,此时用普通活血化瘀之品,已经是破血之力不足,难攻干血了。
机体的气血在经脉中正常运行,是保证人体上下血供充足的前提。
当瘀血内阻而致气机不畅、新血不生、不能滋养的时候,就可以用这个药。
大黄蛰虫丸:熟大黄、炒土鳖虫、制水蛭、炒虻虫、炒蛴螬、煅干漆、桃仁、炒苦杏仁、黄芩、地黄、白芍、甘草。
大黄蛰虫丸,方中大黄凉血清热,起破积聚,推陈致新;
蛰虫咸寒入血,攻下积血,有破瘀血、消肿块、通经脉之功,合大黄通达三焦以逐干血。
桃仁、干漆、水蛭、虻虫、蛴螬活血通络,消散积聚,攻逐瘀血。
地黄、白芍、甘草、黄芩,这几味药用来清热滋阴。
当体内有瘀血,气血运行出现障碍,身体其中一项反应就是发热。
这几味药滋阴补肾,养血濡脉,和中缓急。
杏仁也能清宣肺气而解郁热,把气机捋顺了,让气行推动血行,保持血流的通畅。
诸药合用共奏祛瘀血、清瘀热、滋阴血、润燥结之效。
血瘀体质人群常有以下特点:
胸闷胸痛,头痛,像针扎一样,心里还烦得很,很容易生气,睡觉也睡不好,脸色蜡黄,眼睛下厚厚的黑眼圈挂着,嘴唇暗淡。
至于五劳七伤,以及两目黯黑,也是血瘀、血虚而无法滋养身体所致。
种种症状,都说明了一点:虚。所以这么看来,大黄蛰虫丸是补虚药。
只不过它是在缓消瘀血之中,达到补虚的目的。
大黄蛰虫丸是有一些峻猛的,用此方切记不可过急,越虚者越是减量求缓。
可知有时慢便是快,必要者七分扶正三分攻坚。一定要在大夫指导下用药。
有些人平日感觉浑身无力,哪哪都不舒服,到医院检查,显示结果正常,不妨往血瘀这个方向考虑。
这种情况在中医上被称为“虚劳”,其实就是毛细血管被干血堵了,气血不畅,使不上劲儿。
扩展阅读
气血两虚、体弱无力、月经不调还有血瘀,一个中成药来帮忙
一张哪痛治哪的名方,打通经脉,冲散淤血
脂肪肝是肝脏淤堵,一个中成药化开就好了
文章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您的支持 成就我的坚持
文章好看就点“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