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是你的孩子啊!”
顾方舟趁妻子外出,直接将一管试剂倒入不满一岁的儿子口中。
看着儿子吃进去试剂,顾方舟也泪眼朦胧,对着还不懂事的孩子说:对不起。
顾方舟是谁?他为什么要将试剂灌进儿子嘴里呢?
1926年,顾方舟出生在上海一户高知家庭,父亲大学毕业后,是海关工作。母亲则是一名老师。
不幸的是,1931年,顾方舟的父亲却感染病毒去世,留下年仅5岁的顾方舟和6岁的哥哥。
为了养活2个儿子,顾方舟的母亲辞去了教师工作,考取了现代助产士。
就这样,在母亲的影响下,1944年,18岁的顾方舟考取了北京大学医学院。
也是在这里,顾方舟认识了一个女孩,也是他未来的妻子李以莞。
1951年,顾方舟被派往苏联留学,在苏联的病毒研究所脑炎研究室,一学习就是4年。
1955年,顾方舟顺利完成博士学业,回国后来到北京流行病学研究所。
而让他没想到的是,他一回国,就碰上脊髓灰质炎大爆发,特别是江苏南通,突然有1680个孩子瘫痪,466人死亡。
最要命的是,这个病没有特效药,一旦感染,不是脑瘫就是死亡,如果不攻克这个病毒,数以万计的孩子,都将面临死亡的危险。
1957年,31岁的顾方舟只能临危受命,致力于脊髓灰质炎的攻破。
随后,他就带着使命和几个人去了上海。
第一件事,顾方舟就是采集样本,走了十几个城市,收集了726份粪便样本,采用之前在苏联学习的专业
1958年,成功分离出来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并且确定在中国流行的病毒类型。
病毒确定了,接下来就是要研究疫苗了。
虽然,当时已经有了死疫苗,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实行起来难度比较大:
当时打一针疫苗几十块,要打3针,就要100多块。
7岁以内都要打的话,人数就是几千万,光疫苗费用就要上百亿。
为此,顾方舟研究了国内外的理论,觉得这个方案实在行不通。
于是,他索性在昆明玉案山花红洞扎根研究性价比更高、也更安全的活疫苗。
可是,那么没有电,没有路,顾方舟和其他研究人员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没有路,就自己开始修,没有实验室,就自己垒砖建……工作的艰辛,可想而知。
九个月后,面积达13700平方米的疫苗生产基地终于建成。
而顾方舟团队夜以继日的研究,一种新型疫苗也终于研发出来了。
只是,疫苗真正要实行,还需要动物和人体实验。
动物和大人都好说,只是这个疫苗主要是用于小孩的,这下难办了。
情急之下,顾方舟想到了自己不满一岁的儿子。
他趁着妻子外出的时候,直接就把一管疫苗试剂喂到儿子嘴里。
儿子哭了,顾方舟也泪眼朦胧,他只能对着不懂事的孩子说:
“爸爸对不起你。”
“可是,咱们自己造的疫苗,自己的孩子都不敢吃,别的孩子怎么敢吃呢?”
好在,顾方舟的孩子在吃过疫苗后,没有发烧,没有生病。
这也就意味着,顾方舟团队研制的脊灰活疫苗,终于研制成功了。
而后,为了让全国的孩子,都能顺利服用疫苗,他还想尽各种办法,把疫苗制作成糖丸,放保温杯里保存。
送到全国各地的孩子手里,使数百万儿童免于脊髓灰质炎的侵害。
2000年,在顾方舟团队的努力下,我国正式成为无脊髓灰质炎国家。
可他却谦虚地说:“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
2019年1月2日,92岁的顾方舟与世长辞。
这个一生都在为脊灰疫苗奋斗的“糖丸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
但,他的贡献,老百姓会永远铭记在心!
-END-
谢谢你看到最后!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记得关注↓↓↓,下次不迷路